明正 发表于 2016-2-20 21:37:11

上海女孩经历的两个世界:教养无法弥合的阶层鸿沟

本帖最后由 明正 于 2016-2-20 21:38 编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M2NDc0MQ==&mid=401678604&idx=1&sn=2bdac662d2a8e44f04ce25318b3fddc0&scene=21#wechat_redirect上海女孩经历的两个世界:教养无法弥合的阶层鸿沟
2016-02-11 陈奕名 公益慈善论坛
来源:非典型佛教徒(微信号:yayu113)      春节期间,一个从男朋友家愤而离开的上海女孩,引发了不少人的讨论。一个上海中等收入家庭的女孩,到男朋友的江西老家过年,结果看到昏暗的灯光、简陋(在城里人的眼光里)的年夜饭,看到凋敝乡村后的震惊和失落,在论坛中求助后,她决定第二天分手、回家。
1
      有人支持女孩的做法,我也表示理解,毕竟她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双方家庭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直接深层影响双方的“三观”,直接关系到两个人在婚后日常交流中的顺畅程度,这在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中不胜枚举。
      和菜头撰文说,这姑娘缺乏的是“教养”,在春节如此重大的节日期间,她把筷子插在碗中拍照,本身已经违背了基本的教养,愤而离开,对这个农村家庭费心准备的年夜饭、以及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我甚至能想象到那对江西夫妇听说儿子带回上海女朋友的兴奋,忙前忙后地准备,以及知道这个消息的失落。无论你对农村的现实生活有多么失望,完全不考虑他人感受的行为,都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各方观点都有道理,然而从这个上海姑娘的表现中,我感受到一种更深的忧虑。我相信大多数朋友都懂得尊重人,即便发生这个姑娘的遭遇,更有教养的人恐怕也不过是强颜欢笑,坚持到回上海,然后找出其他理由提出分手,再不往来。
      我们除了指责这个缺乏教养的姑娘之外,更可悲的是,看到中国的阶层分化愈发得不到弥合。

2
      中国阶层分化最直接的体现是城乡二元,这始于建国后的城乡政策差异,别看我们的革命曾经用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但是一旦取得政权进入城市之后,对农村的“统购统销”政策,让中国的乡村变成了城市的供给基地,还不许涨价。严格的户口限制了人口流动。久而久之,城乡在经济上的差异,逐渐转化为更深层的不平等。在知青时期都暴露出来,很多知青的父母都是从农村革命进入城市,但是早已习惯城市生活的他们,已经毫不掩饰对农村生活的鄙视,甚至城乡身份的不平等也体现出来,阎连科曾经谈到一个农村青年企图强奸女知青,被判死刑,而一个男知青强奸农村女青年,女孩自杀,男知青逃回城,不了了之。
      “直到今天,对于知青我都没有如许多人说的那样,感到是因着他们,把文明带进了乡村,是因为他们在乡村的出现,才使农村感受到了城市的文明和文化。于我最为突出的感受,就是因为他们的出现,证明了城乡的不平等差距。”阎连科说。
      这种差距曾一度在改革开放中试图弥合,上世纪80年代,与城市相比,农村享受改革红利更为直接,从包产到户到乡镇企业热潮,农村在经济水平层一度逼近城市。
      这种美好的梦想很快就被打破,乡镇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外企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后,竞争力迅速下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对中国的农产品价格的严重冲击,也有对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在“内卷化”严重的中国农村,“农民工”成为重要的出路。

3
      过年的时候流行一个段子,“上海写字楼里的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挤上火车,陆陆续续回到铁岭、回到胡建、回到河南、回到广西,名字又变回到了桂芳、翠花、秀兰、大强、二饼、狗蛋……”
      这个段子不切实际的地方在于,这些翠花和狗蛋,在写字楼里真的被叫做Linda和Michael吗?或许是的,但是真正享受Linda和Michael这些洋名字的,恐怕在日常邮件里都在用英文,平时一句话恨不得带三个英文词的4A腔,他们大多是211大学的毕业生(近年来的教育统计数据说明,211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在日益下降,晚些时候再分析原因),回到的故乡也并非是乡村,顶不济也是二三线城市。那些翠花和狗蛋,恐怕大多是写字楼里的保洁和保安而已。
      我不想用“真实中国”这样的表述,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是真实的中国,凋敝的乡村同样是真实的中国,当今中国的复杂性也难用真实来概括。可能更接近真实的是,中国日益形成超大型城市和凋敝乡村等不同的世界,不同世界的生活彼此平行。一个城市中产阶级,在谈论电影和话剧、股票与全球经济、孩子是学法语还是学小提琴、度假去欧洲还是斐济,而底层农村,讨论的则是哪儿的打工工资高一点、除外打工岁数大了之后回乡开个小饭馆、年轻人能不能娶到媳妇、村里有哪些补贴能多拿三百块、孩子明年考不上二本只能上大专……
      如果让这样两个家庭通过婚姻发生联系,恐怕婚后也是个悲剧。其实这个上海姑娘遇到的,也是小概率事件,通过高考和工作,让不同家庭背景的青年男女遇到一起,并且结合,几率越来越小。
      我们的祖辈跟随革命,从城市进入农村,我们的知青父辈们已经不适应知青的生活,而到我们这一代人对农村的理解更多还停留在抽象层面,如果再到生活与互联网时代的新新人类来说,凋敝的乡村在他们的印象中,恐怕了解程度甚至赶不上月球上的环形山。
      过去,我们曾经怀着美好的梦想,觉得高考就可以弥合阶层的分歧,让寒门学子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可是,残酷的现实是,与城乡人口比例参照,农村学生上211大学的比例在日益降低,为什么?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比例差异增大,尤其是在所谓素质教育的时代。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的师资力量大多集中在城市,同时家庭教育的遗传也是重要因素,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条件等都在影响着子女的教育,在城里小朋友学钢琴、英语、马术,出国旅游、上各种补习班的时候,农村的小朋友们大多还没有见到过这些东西。

4
      这种断裂,正在加大。
      那个上海姑娘没教养的行为,即便加上教养,也无法改变她对凋敝乡村的厌恶,哪怕是同情,也不过是参加一些慈善活动来帮助他们,但不会想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更不用提嫁入农村。(希望朋友们不要用个人嫁入农村的经历来反驳我,我们看的是整体趋势。)对于那个上海姑娘为代表的阶层来说(当然她还算不上中产阶级),更可能的是找一个上海本地的白领男,或者二三线城市、家中没有生病的老人、没有贫穷的兄弟姐妹、出身于211名校的男生,然后两个人为了把孩子送到市重点或者国际学校而努力,也许他们的孩子会变成中产阶级,不过一定与那个江西山区一样的农村无缘。
      而来自农村的孩子,大多数在城里做着底层的工作,清洁工、保洁员和保安,收入无法支撑他们在城里买房子,即便他们的户口从村里转到了镇上,与城里人相比,他们的身份依然是“农村人”。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对外来城市务工人员的调查项目,第一代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具有更少的城市生活经验,大多期待在城里挣点钱,然后回家开个小店。可是,对于80、90后的新一代务工人员来说,他们会上网,懂得城市里的生活规则,工作之余他们也会买来淘宝同款,跟着城市的时尚。可是他们无法真正进入城市生活,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这样的现实门槛会挡住绝大多数人的“城市梦”。
      回不去的乡村,进不来的城市。还有一些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的农村学生,形成的“蚁族”,这些人构成了如今的城市底层群体,每个大城市有赖于他们的辛勤工作,却无法许给他们一个未来,就像那个决绝的上海姑娘一样。
      三十年前,城乡二元格局,会因为人口流动的限制,尽管有两个不同的世界,但大多数时候,这两个世界没有交集,但是在这个时代,一方面因为教育的因素,阶层的断裂正在加剧,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阶层之间的接触也在日益频繁。前段时间,那个把辱骂自己的食客烫伤的火锅店员,还有年前在网络上流传的“农村儿媳”,以及如今这个上海姑娘,都是这种现象的不同侧面体现。
      如果再开一些脑洞,杞人忧天一下:这样的阶层冲突会导致什么样的未来?我不知道,只能做一些猜想,大量的农村空巢家庭,譬如毕节的留守儿童,是否会有更多的反社会人格?日益固化的社会阶层,是否会因为彼此的隔阂而加剧冲突,一个没有教养的上海女孩,从某种程度上也为阶层冲突买下了隐患,或者可能提供更多的导火索。一切都在未定之中,但一个上海女孩的故事能引发这样的讨论,已经是释放出一些值得我们警惕的信号。

明正 发表于 2016-2-20 21:49:08

网友回帖:
54
天下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月11日
54
请叫我汪小汪(๑• . •๑)
证明了中国古话,门当户对确实有合理性。
2月11日
52
午后红茶
你们一味的指责这个上海姑娘没有教养,难道就是有教养的体现?!换个位置,你一定会做的比小姑娘有教养吗?
2月11日
作者回复
其实这事儿,跟教养好坏真没有多大关系。
2月11日
47
柯常达
人为的困境啊!
2月11日
44
儒将
可是,这样的局面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国家的政策在调整时,非得要平衡好城乡关系,对乡村多一些支持。
2月11日
43
徐漏漏
我觉得这种决定并不能就指责这女孩没有教养 难道硬着头皮过完年再回上海就叫有教养了吗
2月11日
40
Arthur_张以勋
住惯城市的人回到农村之后,普遍面临各种不适应,不管教养如何,结果基本都一样;教养再好,也只能忍一时,不能忍一世;若要实现城乡之间门当户对,就必须消弥城乡之间的阶层鸿沟,所以这根本不是个人教养能解决的问题,毕竟割裂城乡的是二元治理结构、户籍制度等宏观因素,比如经济落后、人才流失,使得农村在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条件都无法与城市同步。
2月11日
40
王兵
这男生不地道,而且他的家人既不喜欢也不尊重这位女孩才是主要根源! 恋爱是相互的尊重。女孩都上门了,这是准备出嫁才这样的。男孩却不告知家里实情,让女孩心理有准备;其次应该是男孩伪善却花心,并未告诉父母自己的打算(也可能经常带女人回,家里麻木了),因此才导致出现剩菜的情况!我不信在中国,准儿媳上门会连个鸡蛋都吃不上,这是起码的忽略。其三,女孩有权做出任何自主决策! 我支持该女孩行为!
2月11日
作者回复
感觉主观臆测的东西太多啦~当事人才有发言权吧
2月11日
38
张彩云
女孩子,突然亲眼面对城乡差异,想要回避,是震惊之下的本能反应。男孩子,认为女孩子要回去就是分手,男孩子自己也处在焦虑不安之中,而无法体会女孩震惊下的内心冲突。均与教养无大相关。
2月11日
33
Arthur_张以勋
该思考城市人和农村人生活方式和观念差异太大的根源,长期的城乡二元治理,剥削农村支持城市,让农村精英流失,经济调敝,几乎成为文化荒漠。
2月11日
28
机会
上海农村户口比上海城市户口值钱。江西的城市户口更比不过上海的农村户口。所以差异不在于城市与农村,而在于不同省市间的差异。
2月11日
作者回复
但是,不同城市间的的适应问题貌似不会太大。发达地区的农村与西部农村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总体来说城乡差异是非常突出的。
2月11日
18
行者谷妈
当年农村人舍家弃子流血拼命打下的江山,一旦进了城,就彻底抛弃了他们,我一直以为,中国农村之痛是国家欠他们的,是我们所有人的痛!
2月11日
17
行者谷妈
想表达什么想法,硬扯上女孩的教养问题?城乡巨大的差异是谁造成的?是女孩的教养吗?做人要厚道是教养之一!
2月11日
14
一天没洗澡
计划经济时代本来计划的是剪刀差先发展工业,工业发展起来以后用大机械作业反哺农业,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尽快发展经济,不光在资源上继续抽血农村,连人力资源都抽了个一干二净。我们现在不光是贫富两极分化,还有城乡二元分化。国家只有在资源分配上下功夫,才能弥合社会的巨大鸿沟
2月11日
11
李绵鸣
宏观上东西,南北之间农村的差异非常大,但是具体怎样呢?支持一位男孩的想法,想用双脚去踏遍每一寸土地,从地理自然环境人文角度等勾勒出清晰的画卷。对地理而言,内蒙自东向西,森林,草原,荒漠,沙漠。对人文,南北的分界安徽文化底蕴确实深厚。希望我们别等太久,这位少年的书———“少年中国说”。
2月11日
10
张晶平 商学院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东西应该是决策者一直在做的事情。
2月11日
10
远航
男女都有不对,仅仅看这个女孩的处事方式,的确是欠妥的。男孩很可能会有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待人接物会被影响,对“上海人”对“女人”的心态,人生三观都会有影响。
2月11日
9
远航
比较支持笔者的观点,可能是国语过于博大精深了,笔者无法面面俱到自己的观点,而读者理解上也会千种万种。看了评论,觉得大家的观点也没有不妥,不论从怎样的角度两个人都不合适,肯定是要分开对彼此都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每一个人的痛点也不一样,只是男女双方都多一分包容吧!
2月11日
4
ZHAN
哎! 老区躺枪了,老区百姓生活还是勤俭坚辛的,,
2月12日
3
醉爱一生
现在的中国教育,从来都不是站在公正的立场看待问题,我们无法换位思考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2月12日
2
指着太阳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月12日

Peter gu
贼的儿子永远是贼?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
5天前

Prince-S-Rose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5天前

自然医学吴老 发表于 2016-2-21 09:05:16

这就是阶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女孩经历的两个世界:教养无法弥合的阶层鸿沟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