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n510 发表于 2021-10-28 10:59:14

官台山剿匪记

官台山剿匪记   
                                                                     (吴谦灿写于辛丑年季秋/公元2021年10月)   
吴家始祖献计谋   里应外合破山寨   
平民义勇助官兵   忠肝义胆灭匪寇
       明景泰年间,闽浙边境一带,匪患猖獗。官台山位于寿宁坑底、大安、犀溪三乡交界处。地处闽浙边陲,山高路远、层峦叠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了农民起义和土匪安营扎寨之首选,官台山又是明朝官府闽浙四大银场之一,于是此地便成了兵民匪三家相互争夺之要地。   
       官台山现留有明朝开凿过的银坑洞130多处。明代朝廷曾派太监充当“矿监税吏”驻守官台山,后人把太监的驻地称为“太监府”,地名沿用至今。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农民周叔光(浙江丽水人)、王均亮(福建政和人)即在官台山举旗起义。明洪熙元年(1425)官台山乌峰洞周围民众群起反抗押办增加银税。明景泰元年(1450),福建沙县农民起义军邓茂七的余部郑怀茂(浙江括州今丽水人),在浙江泰顺罗阳村被浙江布政使孙原贞击溃后,聚众两千多人,由泰顺县罗阳镇经寿宁县坑底乡司前村进入闽界,占领官台山,盘踞黑风洞,与官府对抗武装采银。并要求官台山附近村民定期缴纳粮食,否则下山抢掠。遇有家境殷实之民众或貌美之女子,时常抢之,绑之。更为可恶的是,要求附近村民在迎娶新娘的头一天,须把新娘送上山,供寨王们享乐之后再行嫁娶。附近百姓被扰的鸡犬不宁、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官台山匪寨在当时俨然已成一个“独立王国”。郑怀茂等匪首命匪徒构筑工事,兴建城池,训练兵士,四方纳贡,八方臣服。据传,山寨大当家武功高强、浑身铜皮铁骨,刀枪不入,唯有喉咙三寸是肉。二当家力大如牛,一百多斤的武器在他手上挥洒自如。三当家老奸巨滑,山寨上大部分主意计谋均出自于他。他们时常劫掠附近村寨,攻陷周边县城。影响日益深远。更重要的是,闽浙一带金银矿藏丰富,寿宁龙泉一带的金银矿藏自宋代以来一直就是朝廷重要的矿税收入来源。官台匪寇强行占据开采,无疑是断了朝廷的财政来源。      
      景泰六年(1455)闽浙都御使刘广衡携同福建按察副使沈讷,奉命率兵征剿之,奈何官台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官府多次进兵均无胜果。正当大伙百愁莫展无计可施之际,忽有人提及,要攻破此山寨非吴亨十莫可。(吴亨十:讳宗琳、字仁修,在族中兄弟排行第十,故又称亨十。其人赋性靈敏、卓志不凡、义薄云天、忠勇刚廉,乃明朝正统年间才勇兼備之青年傑士,亦为芎坑村开基之始祖)。据传,吴宗琳身材伟岸,英姿威武;力大无穷,武功高强;能掌裂石碑、徒手抱牛。在一次拜访吴友卿时(吴友卿乃吴宗琳同宗兄弟,武功也是高强,亦为剿匪十三义勇之一),吴友卿正好在田间干活,吴宗琳于是跑到田间找吴友卿商议破寨之计策,友卿曰,“若尔能接过吾手上递来之物,吾便随尔一同去攻寨”,于是随手抱起身边一头四五百斤重的水牛递给宗琳,宗琳站在上一丘田的田埂上,于是半腰着身子将友卿递来的水牛平稳地接了过来,并在田间走了三五步后再行放下。于是乎,“徒手抱牛”的故事便流传开来。沈公也经多方求证后认为吴宗琳确系忠勇之人,亦是攻寨重要人物的不二人选,于是在三峰寺召见了吴宗琳。吴宗琳在沈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感召下,响应了沈公的号令。他们多次商谈至深夜,后吴宗琳献上一计,即由其带领十八个勇士混入寨中做为内应,与寨外义勇带领的民兵及沈公带领的朝庭军队来个里应外合、内外夹击。   
      话说吴宗琳为何会成为攻寨的首选之人呢?原来,吴宗琳在当地颇有名望,而且武功卓绝,才勇兼备,门下习武弟子有数十号人。山寨王郑怀茂慕其威名,多次欲邀其入伙,并告知山寨行走密令暗号,还赠与山寨腰牌,公凭山寨腰牌可自由出入寨门,还可带刀上堂。然公乃忠义之士,豪气云天,并不为此利所动。正因如此,宗琳可借送礼名义上山,混入寨内便顺理成章了。“里应外合”的计谋虽是敲定了,但如何从众多乡勇当中挑选十八名勇士做为送礼队伍混入寨内,也是相当讲究和为难的。这些人选,一要立场过硬,不能出卖同行;二要武功高强,以一敌百;三要见多识广,不易被觉察;四要有勇有谋,能见机行事。毕竟能在匪徒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入山寨的人数是有限的,每个进去的人都对此战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进去的每一个人,无疑是九死一生、凶多吉少!后吴宗琳决定采用“吃丁棕”的办法决定这十八个人的人选,为何会采用“吃丁棕”的办法选人呢?凡吃到“丁棕”者,寓意将来多子多孙。这次做为内应危机四伏,让义勇们吃到“丁棕”也是期望解除义勇后顾之忧。何为“丁棕”?“丁棕”就是一个大的棕子里面又再包着一个小的棕子,寓意着“添丁”之意,但此次吃到“丁棕”,则是当做被选为内应人手的依据。于是,吴宗琳让民妇做了十八个“丁棕”,此十八个“丁棕”外表与其它棕子并无区别,然后给众多经过精选后的义勇乡民人手一个棕子,谁吃到“丁棕”,谁就跟随宗琳以送礼名义混入寨内做为内应。其中寿宁城关后叶巷的一个猎户名叫阿叶,就是吃到“丁棕”之人,此人武艺过人,弓法娴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其余十几位也都个个骁勇善战、艺高胆大、见多识广。于是有诗曰:
天下端阳是初五   寿宁端午早一天
棕里包棕为几何   添丁原为选义勇
      既是端午节进贡送礼,那自然要备下牲蓄蔬果、美酒香粽等礼物,只是此中美酒已被下了蒙汗之药;粽子也变成了外裹粽叶,内包生铁的四角流星锤;刀剑乃藏于牲蓄的肚膛内;装牲蓄蔬果贡品的篮框下面也藏着各种各样的兵器,之后外面再用各种绫罗绸缎包裹着。一切准备停当后,队伍就等着上方的命令了,吴宗琳奉命做为此次义兵的统领,率领刘良、李球、刘斌等人,于端午节前一日夜晚乘着朦胧的月光向官台山方向悄悄出发了。他们兵分三路,吴宗琳先行率领十八勇士乔装送礼在前,部分义勇带领民兵在中,沈公带领朝庭大部队在后,兵民皆伪装成客商、流民、脚夫等,秘密向官台山附近集结。队伍根据宗琳公提供的暗号,应对口令,顺利通过山寨各处哨禁,神不知鬼不觉地潜至官台山寨外埋伏起来。再说山寨众匪听闻纳贡队伍到来,个个欢天喜地,打开寨门毫无防备地放入十八个送礼的勇士。匪首郑怀茂听闻是吴宗琳亲率纳贡队伍前来,更是喜出望外,亲自相迎至聚义厅上。吴宗琳命人把混入蒙汗药的酒抬上,于是大伙把酒言欢,不胜殷勤。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大伙都酒足饭饱,有点飘飘欲醉了。此时,吴宗琳一边假意让人给郑怀茂剃须修脚,勇士趁其不备,割其咽喉,挑其脚筋,可怜郑怀茂一代枭雄,顷刻之间身首异处命丧黄泉。吴宗琳另一边又命人打开寨门放出信号,其他人则各取兵器,四处放火放烟。据传,当时是将队伍送上山来的大公鸡,浸了燃油之后放火烧之,活的公鸡被点了火之后,便四处乱串乱飞,潜伏在寨外的兵民见寨门已开,里面又放出炮响及烟火信号,推测里面已经得手,便一拥而上,击鼓鸣金,掩杀进来。义勇们个个更是身先士卒、奋力拼杀,顿时寨内浓烟四起、火光冲天,整个官台山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寨内匪徒眼见大当家当场毙命,二当家用石臼扣在头上已独自往坑底方向逃走,三当家也不见了踪影。寨外又有大量官兵往上冲来,知大势已去,遂无心恋战、四散奔逃、溃不成军。      
      几经拼杀之后,吴宗琳见大局已定,遂带领乡民解救出被虏民家子女一百七十多人,后依次送领回家。(李球版《十三义士》写的是解救三百七十多人,也有版本写的是解救两百七十多人)      
那些乔装送礼混入寨内的勇士和埋伏在寨外的义勇兵民大多牺牲在这次战斗当中,他们流干了身上最后一滴血,带着忠肝义胆的魂魄,永远长眠在官台山上。      
      之后,兵部尚书孙原贞及刘广衡、沈讷二公,以官台山地势险峻、山高路远,深恐矿工再次武装暴乱,也怕匪寇又行聚集,“为久远计,莫若立县以治之”为由,奏请朝廷设县,随即获批。同年八月划出政和县南里、北里、东里十至十五都和福安县平溪里十一至十四都等,设置寿宁县,县治杨梅村(今县城所在地),隶属建宁府。同时设县的还有浙江省的景宁县、泰顺县、庆元县,取意“景泰庆寿”。(给景泰皇帝庆寿)   
      官台山上的匪寇被剿平后,朝庭依次对众多乡勇进行论功行赏。此事,《寿宁县志》和众多姓氏族谱当中均有记载。在芎坑村《吴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蒙聖恩钦封吴宗琳为“忠勇”,赐冠带、赏锦缎与珠宝。在日林村《吴氏家谱》中也明确记载着,钦赐吴友卿为“义勇”。同时被封为义勇的还有刘良、李球、刘斌等十三人。为纪念官台山上逝去的英烈和此次战役的功勋,朝庭恩封并准予参加此次剿匪战役的忠勇后代和相关人员,可以在每年端午的前一天过节。又有诗曰“千秋今节成佳话,仍过端阳第四天”。这是寿宁清朝贡生柳遏春《官台山怀古》的诗句,写的便是寿宁民间五月初四过端午节与官台山的渊源。      
      时光荏苒,五百多年过去了,至那以后,寿宁当地百姓大多每年过端午节都会提前一天,以纪念这桩往事和缅怀先人。此风俗自明朝一直延续至今。后又有诗曰:
捐躯官台为剿寇    血洒峰峦祭端阳
犒功立县留青史    难得英雄竟布衣


•吴亨十:讳宗琳、字仁修,在族中兄弟排行第十,故又称亨十。其人赋性靈敏、卓志不凡、义薄云天、忠勇刚廉,乃明朝正统年间才勇兼備之青年傑士,亦为芎坑村开基始祖。因剿匪有功,蒙聖恩钦赐“忠勇”及冠带。朝庭多次有意召其入伍为官,然公乃忠义侠烈、淡泊名利,不为五斗折腰,官台一役,杀戮颇重,公有意归隐于山田,耕读传家,故仍辞之。殁后又谥封为“兵部尚书”。
•吴友卿:字仕傑,十三义士之一,乃吴宗琳同宗之兄弟,因剿匪有功,睿皇帝钦赐“义勇”。
•十三义士:刘良、李球、刘斌、黄继黑、童广润、黄普英、韦荣进、刘回广、黄普要、金留住、吴友卿、王海、范住
•山寨匪首:郑怀茂、王孝心、吴田七
此文根据芎坑历次版本《吴氏家谱》所书,文中内容基本属实,尚有部分细节有待考究!            

•参考史料:1、《明史·卷一八三·何乔新传》载:“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所过剽掠,募兵击擒其魁。”。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本的《寿宁县志》也称:“官台山有银坑数处,流民窃采,往往啸聚为盗,阻山依谷,不可制服。有郑怀茂者,正统末,拥众数千,据官台山作乱,剽掠旁县,民不聊生。”
2、《明史·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九十一》),“幸有刘公广衡者,以都御使抗治闽浙,檄按察副使沈公讷,率民兵剿平之。
3、冯梦龙的《寿宁待志·兵壮》载:“寿县银坑凡七,或绝或禁,惟大宝坑离城四十里,在十一都,近泰顺,设县时尚行采取。置千、百户各一员,旗军二百名。弘治间裁革百名。嘉靖中封闭,军尽撤回,止留十名看守,以远戍劳苦,独给全糈。然卫中岁行空文关知捕厅而已,县不与闻。余察之,实无一军至者,乃申详上台,欲移此费以募隘兵。本府复查谓:军粮有定制,但唤回别差操,并去此籍。当此民穷财尽之秋,万一地方多事,矿盗复发,将无反以革军籍口厉阶乎?愚意既不便转移,宜将本县解府、驿递、盐钞等项钱粮,准扣抵七十二两之数存县。使军粮月于本县请支,则卫无虚冒,而县仍得拾军之用,守坑、守隘无所不可,俟后人图之,余不敢再详矣。”
4、《柳氏宗谱·志肇基》) 在征讨中,都御使刘广衡和按察副使沈讷根据官台山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在犀溪和赖家洋各设军营一处,采取里应外合的战术,密令官民于五月初四日提前过端午节,然后挑选精壮乡民数十人,抬猪、羊、牛、酒等,登上官台山,以搞劳为名混入官台山寨为内应。郑怀茂不知是计,于当晚聚众痛饮,直喝到初五凌晨,郑部个个烂醉如泥。这时按察副使沈讷率大军,由乡民刘良等十三人为向导冲上山去,与送礼的乡民里应外合,内外夹攻,一时杀声冲天,郑部猝不及防,全军覆没。 “事定,佥以地势险远,非置邑无以控制,遂疏请于朝,沐准于杨梅村设县治,割政和、福安两县地隶之,名县曰寿宁,盖欲斯民之寿且宁也,时为景泰六年(1455)”
5、清康熙版的《寿宁县志》也称:“官台山有银坑数处,流民窃采,往往啸聚为盗,阻山依谷,不可制服。有郑怀茂者,正统末,拥众数千,据官台山作乱,剽掠旁县,民不聊生。”
6、“千秋今节成佳话,仍过端阳第四天”。这是寿宁清贡生柳遏春《官台山怀古》的诗句。
7、清康熙二十五年版《寿宁县志》:天地正气,原不择人,人生侠烈,何必居官?士人策名朝右,临难苟免者,何可胜数。而山僻黔首,身未膺一命之荣,职未受升斗之禄,率先讨贼,奋不顾身,或至阵亡,其忠节凛凛,尤人世所极难者!苟使湮没不传,竟使草莽义士与草木同朽腐,何以激劝后世?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官台山剿匪记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