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 发表于 2022-11-3 15:43:09

第三十四章 一经楼·圣人奴

第三十四章一经楼·圣人奴

雷云凌

寿宁斜滩与宁德霍童、福安穆阳和霞浦赤岸并称闽东四大古镇,做为闽东内海沿赛江、长溪流域向闽东北部内地和浙南辐射的枢纽,在闽东乃至福建都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双湖线斜滩路口竖立着一方高大巍峨的石制牌坊,中间两柱高悬一幅对联:“八闽儒乡万古文章风雅颂,六朝商阜千秋舟楫沪京杭。”这是对斜滩的最好诠释。自古以来,斜滩文风与商贸齐盛,“文”可称“八闽儒乡”,“商”可称“六朝商阜”,有着斜滩商阜烙印的“斜滩艚”承载的商品货物远达沪京杭、亚欧美,清代至民国初期达到鼎盛,许多欧洲商家不一定知道福建,更不一定知道寿宁,但一定知道斜滩,“中国·斜滩”品牌闻名海内外,如果“中国”二字是一级品牌的话,那么,“斜滩”二字就是个二级品牌了。其时,欧洲返回的茶叶包装箱,只要注明“中国·斜滩”字样,就可以直达斜滩。经济与文化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双子星,二者相辅相成,从斜滩的商贸繁荣可以反证斜滩的文化发展盛况。

一说起寿宁古代书院,不得不说寿宁斜滩卢家子弟就学的“书院”——“一经楼”。“一经”二字源自斜滩卢家的一幅名联:“一经旧业承科第,两世家风宦晋阳。”但关于联中的“一经”二字的意思,我原以为取意于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诗里的“一经”是指科举。但在前段时间走访刘明程先生时,他告诉我一个很有趣的信息,说他在小时候,听卢少洲先生说,卢金錡和卢赞虞父子二人参加科举考试时的试题是同一经里的同一题目,但卢少洲没有说具体是“五经”中的哪一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中唯有《诗经》以“经”为名,想来试题从《诗经》里来的可能性大些。如此说来,“一经楼”中的“一经”二字就具有双关含义了,卢家舍书院、书馆之类的传统名称而不用,取名“一经楼”,倒是别具一格,新意跃然,体现斜滩卢家渊薮的文化底蕴。“一经楼”坐落斜滩“卢周巷”左侧、进士第之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卢赞虞中进士之后,坐艮加寅,两层木结构,面积不大,占地不到60平方米,深约12米,宽5米,大门上方用白白垩阳塑苍劲有力的“一经楼”三字。当年所有的卢家子弟不论男女都集中在这里修习科举所需全部课程,即使是庚子新政后,卢家的“一经”情结始终如一,在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教育的同时,仍然不忘修习“四书五经”。直至民国末年,随着新文化的不断兴起,并广为普通百姓所接受,“一经楼”才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它依然是斜滩卢家人心目中不可亵渎的圣地,代表着卢氏家族的成功、希望、荣耀和辉煌;撒落着多少卢氏先辈“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的辛勤汗水;承载着多少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催人奋进令人神仪向往的如歌往事。当岁月在“一经楼”的时空里刻下170多道年轮之后,历经风雨剥蚀的“一经楼”,已是垂垂老矣,不复当年青春靓丽,在不断繁衍发展成庞大家族的卢家后人手里,被作为祖产之一,分给了卢明光,于千禧年之后拆除,转身成为一榴四层半砖混结构新房。在斜滩卢家的发展历程中,为“一经楼”的诞生作出努力、奠定基础以及从这里走出的人物,不说恒河沙数,却也如万壑云烟,袅袅升空,幻化成繁星点点,布满漏液的星空。

二但凡大家族的衍生,必然遵循一条规律,其祖上必定行大善、积大德,才会迎来家族的大发展。一个大家族最重要的标志是辈出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而不仅仅是一二个象征性的代表人物。鳌阳后叶巷的叶家如此,范家亦如此。明代,鳌阳后叶巷的叶家出了个叶时逢,人称“盐自称、米自量”,其经营理念是“钱随你扔,盐自己称,米自己量”,以此行“善施”之道,自然而然接济了许多贫困人家。“夫德之修者曰大德、曰跬德,大德不易,跬德不难,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此其理也。”“跬步”意思是半步,半步半步积累,最终可到达千里。叶时逢的经营方式,是一种积德行为,可称为“跬德”,即一点一点逐步积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终成大德。从而为家族的繁衍发展开辟了看不见而又确确实实存在的无限空间,积累宏大的福气,赢得人口发达、人才辈出,至今已延续数百年。而鳌阳范家叶氏太婆的积德故事,更是感人至极。相传,清代初期的一年除夕傍晚,大雪纷飞,天气异常寒冷,一个即将临盆的“乞丐婆”腹痛难忍,倒在范家大院门前,范叶氏太婆知道后,将她接进屋里,一边烧起“火钵”给她取暖,一边火速请来接生婆为她接生。“乞丐婆”顺利产下孩子,范叶氏太婆细心照料,帮她做完“月子”,在她临走时,范家叶氏太婆吩咐媳妇装了两包糯米饭给“乞丐婆”带着路上吃,范公还送了一包银子,嘱咐她好好照料孩子。“乞丐婆”感动地热泪盈眶,说:“您的恩情,我这一辈子恐怕都无法报答了。在我乞讨途中,路经九岭时,天色已晚,风雪交加,就在快要被冻僵的时候,突然发现路边不远处一块大石头底部没有积雪,还冒出腾腾热气,我就在那躲了一晚,那里应该是一块风水宝地,现在我将这一信息告诉您,聊表一点心意,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后来,范家人请了地理先生到九岭勘察,从龙脉到水口,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一一细查,一连九峰下殿,驳化成穴,罗城方圆,朝辅有情,印星纱帽,旗伞骏马,一应齐全,先生称为“黄龙献爪”。得此地者,后代子孙可出将入相,好一个真穴吉地!果然,后来鳌阳范家子孙中出了个范式人,成为新中国开国元勋,被评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可惜的是因该墓穴地处他乡,其时恐被他人先占,过早动土,挖出两畚箕尚未游迁的蛇群,有碍生灵,略感遗憾。由来大德必有大福,在斜滩卢家走向辉煌的背后,也经历了鳌阳叶家和范家相类似的背景。清乾隆年间,斜滩卢家出了个名士卢茂琳,实诚厚德,急公好义,积善乡里,诗礼传家。有一年,斜滩一连干旱半年,田中庄稼颗粒无收。卢茂琳身为乡绅,眼看饿殍遍地,于心不忍,一边自己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一边一把火烧毁灾民的借据欠条,受他的影响,福安洋头的亲家也烧毁欠条,数额高达千金。在他散尽家财,到了山穷水尽之时,不得已把田契典当给官府,向官府借粮继续赈济饥民。谁知一连三年大旱,官府催还借粮,卢茂琳典无可典,借无可借,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带着十岁的二儿子卢金錡只身来到福州谋生。卢茂琳心挂家乡灾情,曾数次上书省府,请求派员赈灾,可是腐败的官府,根本不予理采,卢茂琳急得无计可施。小金錡知道了这事后,瞒着父亲悄悄来到抚台衙门,走到大堂上看到五六个人围在一起下棋。他等了很久,见没人理他,忍不住走上去一把掀翻棋盘,把那些官员们都吓呆了。他们见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时,就问他为什么闹公堂,小金錡毫不畏惧地把斜滩三年大旱、父亲上书的情由说了一遍,请求派员救灾拯民。官员们都不相信一个十来岁的小孩会说出这样的话,一位大官对他说:“我出个对子若你能对得出来,就准了你的状,不然就要治罪于你。”小金錡答道:“请你出对。”那官员道:“小孩子闹公堂该当何罪?”小金琦随口回答:“大相公救百姓为国有功。”博得满堂称赞。为此救了家乡不少灾民,金錡父子才得返归故里。有了如此大德,卢茂琳后代人丁兴旺、人才叠出也就成为了必然。现谨录数人,以飨诸君。卢金錡(1763-1838)自小聪慧好学,秉性仁厚,性情豪爽,刻苦用功,于乾隆丙午年(1786)二十三岁时中举,翌年迎娶林则徐侄女;嘉庆戊辰年(1808)由举人大挑一等进士。卢金錡曾任山西晋阳等地知县,以勤著称,励精图治,善政惠民,清理积案,宽仁息讼,导民孝悌,任满告别,百姓哭送,有至百里不忍离者;拒收馈赠,仅取送别诗联而去。卢金锜不仅为清官循吏,忠于职守,深于友情,而且身具长才,能诗善文,用词精炼,造句优美。退归林下后,谢绝应酬,惟以教诲儿孙为务,吟诗作文自娱,生子十人,除第九子夭折外,在其余九子中五子均有功名,是为诗名最著的卢氏闻人,有《兰斋诗集》四卷传世。卢赞唐 (1788-1860),卢金锜长子,讳应运,字居平,附贡生,例授修职郞,复赠文林郞,山西浮山县知县。卢赞虞 (1794-1835),卢金锜次子,讳应璋,字居蒲,道光三年(1823)拔贡,道光五年乙酉科举人,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进士,任山西浮山县知县,任上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剔弊除奸,虚心下士,民谓召杜再世。配闽县乾隆庚戌进士郑大谟孙女,布政司经历郑德裕长女。卢赞周(1807-1877),卢金锜五子,讳应端,字居镐,岁贡生,署邵武府学教授,曾执教鳌阳书院。卢士元(1813-1882),卢金锜长孙,卢赞唐长子,行名齐谌,子善夫,“一经楼”学子,钦加军功五品衔,即选儒学训导,曾执教鳌阳书院。卢士珍(1832-1901),卢金锜第四子卢赞殷次子,行名齐镕,字子璞,“一经楼”学子,恩贡生,钦加六品衔,任福州府学教授,曾执教鳌阳书院。卢鸿(1876-1940),讳圣朴,字慕诚,号雁秋,卢金锜曾孙,其祖父是卢金锜三子卢赞夏。卢鸿生而歧嶷,夙姓孝友,九岁通经义,先后就读于“一经楼”、鳌阳书院以及会城致用、鳌峰书院,于光绪壬寅年(1902)二十七岁时中举,任长乐县知县,民国元年就任长乐县长,事迹被搬上梨园演出。后任福建省议员、南北议和代表、福建省海军部顾问。卢鸿饱学恬退,潜修理学,言论风采,雅负时望,名重士林,而薄浮名、重气节,一生以廉明自律,尤善折狱,任省议会议员十三年,所建议悉关民生大计。抗日战争时创办“龙江诗社”,援引其子卢少洲,孙子卢红伽、孙女卢双修加盟,每周一聚,赋诗填词,酬和吟唱,诗声不绝。卢少洲(1894-1990),卢金锜五世孙,卢鸿之子,名觉斯,号趣人,工诗善对,著名诗人,号称“偶帝”。卢少洲自幼聪颖,就学于“一经楼”,不及两载就读完四书五经,十三岁随父到福州苍霞中学(即后来的福建工业学校)专攻土木专科。其事迹后有详文,这里不作赘述。

三斜滩卢家人以“一经”为业,自然极为讲究礼义道德、行为规范,且将此上升到家训的高度,可见其重视程度。在《卢家家训》中这样写道:“礼义之大闲,每坏于众人之苟且。譬如由径者,只为懒行几步,便踏破一条蹊径,后来人跟寻旧迹踵,成不可塞之大路。是以,君子于众所惊异者,略不动容。才干碍礼义些须,便愕然变色,如触刑宪。诚惧夫大闲自我溃,而后人将效尤也,故慎之。”细解《卢氏家训》一文,“闲”:这里指的是木栏之类的遮拦物,引申为规矩、规则、规范等;“便”:“就”的意思;“苟且”:这里解释为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可以引申为随意践踏;“是以”:意为因此、所以;“才”:仅仅的意思。与其他家族的家训相比,斜滩《卢家家训》是很有特色的。比如《甲峰吴氏家训》:忠君事、尊祖宗、孝父母、睦乡邻、和兄弟、严闺门、传让德、义谦智勇,揽人间善美恭承族训;修笃诚、勤耕读、禁奢华、培居土、慎婚姻、戒赌博、宽襟怀、礼乐诗书,集世上仁明蔚起家风。这是作者根据《甲峰吴氏家谱·家训》整理而成的联句,从内容看,面面俱到,要求严格,但落于俗套,有通用之弊,一看就知道是修谱先生根据东主要求整理出来的,我国大部分姓氏家训大抵相同,即便偶有细节不同,但也八九不离十。斜滩卢氏家训一反通用家训俗套,标新立异,以夹叙夹议的方式,阐述“礼义”的重要性,形成一篇独立的经典散文,读来令人深思、反省。文中并未点明作为儒家文化核心的“礼义”的具体内涵,但文中处处若隐若现,不点自明。“礼义”是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五常”中的两个要素。“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的因素。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关于“礼”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称为儒家经典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表达的是礼仪、礼节教育,各种社会礼仪理论和礼仪制度的总和,是古代非常重要的道德制度典范。《周礼》是三礼之首,作者周公旦在传承历代礼仪和考察周朝各诸侯国礼仪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创新,将礼乐大规模整理,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把起居、祭祀等方面都放进礼的范围,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在设计礼乐制度背后有着社会正义原则。《仪礼》是中国古代礼仪最完备的书,历朝历代非常重视礼制,每个朝代都会制定一套礼仪,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礼记》主要记载先秦的礼制,阐述了民间行为规范和国家制度,内容包括政治、社会、宗教等,大量记载礼俗、教化、家教、尊老、服饰等古代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对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规范作出了详细规定,形成独特的家庭规范,非常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多个角度讲述了儒家的礼乐文化精神和意义,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和伦理思想,在儒家经典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儒家“礼”的思想主要包含三点精髓:一是宗法伦理观念。这是“礼”的核心内容,在宗法制度中,君臣、上下、长幼、父子、夫妻都有明确的礼制秩序。
二是“性善论”。《三字经》开句:“人之初,性本善”;孟子强调“仁义礼智根于心”。“性善论”相信人性本善,崇尚道德修养,依靠道德来对人进行礼德教化,修身养性、依“礼”行为。三是贤人治国论。一方面认为治国要靠贤人,要听从贤人的教诲,徇礼守法,安居乐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向贤人学习,规范言行,努力成为贤人,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关于“义”又是什么样的内涵呢?孔子说:“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孔子认为,“义”应该以尊贤为核心。孟子说:“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这一点与孔子的认知相同。而孟子又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义也。”从这一点看,孟子又把“义”归结为人的羞恶之心。由此可见,“礼义”应是儒家精神中的精华,斜滩卢家认为,修养“礼义”就是提纲挈领式地把儒家文化提了起来,“礼义”自然成为“一经”事业中头等大事,始终把“礼义”作为做人、做事、做文章的言行准则,并纳入了“一经楼”的教育课程里,成为学子们的必修之课。整个家族从上到下,从小到大到老,大到关乎邦国大事,小到平时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言论举止、待人接物、修身养性,都进行严格的“礼义”教育和训练。关乎“礼义”无小事,事必认真对待,无论人前人后,行为表率,知行合一。孔子被尊称为“儒圣”,而“礼义”又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礼义”的准则自然就是“圣人”的标准,久经“礼义”严格洗礼的斜滩卢家人,其言行举止自然很符合“圣人”标准,所以,外界社会就以“很圣人”三字来形容斜滩卢家人,因斜滩卢家没有出过“圣人”,就戏谑性地称之为“圣人奴”,意思就是说,像圣人的奴才一样,忠实地自觉践行圣人所倡行的一系列规制,或者通过践行这一系列规制,努力使自我向圣人靠拢。斜滩卢家“很圣人”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个例子就很能诠释这个好奇性疑问。中华民族很注重新春初一,一元初始,万象更新,从清晨看一天,从初一看全年,新春佳节讨个吉祥,必然一年顺利,万事如意。斜滩卢家这个吉祥讨得有点出乎人们意料:初一上厕所用红纸擦屁股。呵呵,这一年一定会大吉大利、大顺大发、祥发其昌、大发其祥。当然,后世的人们往往给“圣人奴”三字加上一些贬义,把卢家人坚持真理、坚持己见,或者是一板一眼的态度等,在友好的笑骂氛围中,说对方是“圣人奴”。斜滩卢家也以“圣人奴”为自豪,有卢家友人自嘲性地说:“做不到圣人,做圣人的奴才还是不错的,俗话说‘宰相的门下七品官’,圣人的奴才已经‘很圣人’了。”这话说的很富有哲理性,“圣人”的要求自然是属于“真善美”“高大上”的范畴,如果人人或者大部分人都能朝着“真善美”“高大上”方向努力迈进,那么,我们所能期望或看到的定然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江山无恙!岁月静好!


刀客家族的女人 发表于 2022-11-3 20:46:12

smilies2

幸福爱人 发表于 2022-11-5 19:49:47

smilies26

以房养老 发表于 2022-11-7 17:06:08

em67

海棠花开 发表于 2022-11-8 19:48:33

smilies7

百年孤独 发表于 2022-11-10 12:19:38

smilies1

爸爸回来了 发表于 2022-11-15 22:41:04

爱你smilies4

南柯愚生 发表于 2022-11-28 18:43:28

长见识了!smilies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十四章 一经楼·圣人奴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