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84|回复: 6

[影像寿宁] 寿宁古村落——廊桥古刹看小东

[复制链接]

1113

回帖

82

主题

4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107992
发表于 2018-3-12 08: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橙纸 于 2018-3-12 11:24 编辑

《寿宁古村落》的版权属于寿宁县政协,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安 文/图
  廊桥、古刹、流水、人家。
  小东村在寿宁县东北部,距寿宁县城27公里。相传先民最早迁居时,建宅于壶型的山谷小坑内侧,又因形似,曾称为玉壶。村落就位于玉壶的腹内东面壸壁,小东寺则安之于壶的西面提耳处,小东桥横亘于壶底,小东上桥处在壶的东面把手上。村庄毗邻浙江省庆元、景宁、泰顺三县,有着“闽浙咽喉”之称,清代系军事防御重地,为寿宁县22个塘汛之一。古时寿宁出县城西门前往浙江景宁、庆元、泰顺等县境的北路,就在此村分三道,过青草隘至景宁过黄阳隘至泰顺,过当归洋至庆元。小东村海拔789米。全村110户550多人。
  年平均气温15.0%℃。春天多雨水,冬季多霜雪。村落由即桥、千年古刹和清时风格的民居群落组成,一条小溪沿村旁由北向南而流,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杨梅州生态长廊主要景点之一,山系从洞宫山脉东面闽东最高峰海拔1649米的山羊尖蜿蜒而来,延伸至村后隆起结成海拔1346米的铁岗头,植被茂盛,为羚羊、黄麂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村前溪流千回水,庄后雾绕万重山”。或许是地理位置的理想和凤光的旖旎,从中原南徙的先期移民几度辗转先后看中这里。让今天的小东村成为了多姓氏聚居的汉民村落,主要姓氏有吴、徐、杨、叶、吕、陈、刘等。吴氏始祖相继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浙江坝头迁入小东。徐氏始祖从河南开封入浙迁景宁渔际转徙葛家地入闽居小东。叶氏由寿宁的杨梅村(现寿宁城关)迁入。陈氏原籍川州古楼德化县。杨姓祖籍是本县温洋人,迁徙世祖长惠公,自幼以牧牛度活,长期受到时任知县的怜悯照顾而叫到身边当差,后来知县卸任归故里时,见长惠公离乡背井郁郁不乐,就令他到小东守塘就这样杨氏别温洋而迁入了小东村。后来,杨氏怀着感激之情,遂把这段经历载文记进家谱传承后裔,永志不忘。另有吕、刘两姓未修族谱,迁徙地无从考究。
  小东村现有民居近120座,穿村公路两旁清一色是现代的砖混房建筑。古民居共40来座,留存于东侧山坡旁穿村古道边,先民在村头的小东上桥处沿古道边开千米水渠引水入村,村内地面缓缓南斜,故入村碧水流经座座古民居门前,又从村南泄出灌溉农田。形成门前流水潺潺,水与古村相依的清新景象。古民居均为土木结构的双层悬山顶青瓦楼房,其土墙用夯土板夹筑的方法而筑成,屋内厅堂两旁设对称楼梯上二层,多为三榴。有三座为五至七榴,小天井、大进深,主屋前后有厢,前厢房筑于天井两侧,后厢房实是主屋的延伸,中轴线贯穿整体,布局左右对称,厨房清一色置于后厢。另有一座占地120平方米的系杨氏宗祠,外貌与民房无多大差异,祠堂内供奉着杨氏祖先的灵牌。
  小东村的厚重在于对廊桥文化的传承。要说北宋画家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能在跨越时空隧道近千年之久的今天弥留于世人面前其功当首推这个小山村,因为造贯木拱廊桥世家就在这不起眼的村落里。
  村落中还有两桥一寺,颇有价值。东南与西北走向的小东桥,又名大宝桥,长44.3米,宽4.6米,有19个开间80根立柱,呈虾蛄弯曲态弧度静卧于溪流上,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西面朝村庄方向的桥堍砌成鸭嘴状用于分洪溢水桥屋上覆悬山顶加两坡,鹊尾脊,两端桥头檐下至梁上部分施粉墙彩绘,桥中神龛祀着临水夫人彩绘泥塑,桥上有两处用木板铺民床状,供行人躺卧歇息,桥梁上墨书丰富的人文资料保存尚好,桥头不远处还有十余棵古树,历经风风雨雨,象条条虬龙一样的静静守候着这座古桥,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而东西走向的小东上桥,位于村落上游,长21.4米,宽4.6米,仅8个开间36根立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彩绘观音泥塑,桥中梁上墨书丰富的人文资料亦保存尚好,桥的外观虽说比小、东桥稍逊,可清雅静秀,桥下流水潺潺,桥头绿树掩檐,桥内的工艺水平仅从梁与柱衔接用的浮雕吉祥图案垫木就可窺一斑是古代木雕技术水平与民间吉祥图案的实物见证。而位于小东村隅溪对面的小东寺,现建筑虽为民国时期建,却具有清代风格,寺坐东南朝西北,中轴线上有门楼、中厅、大雄宝殿,山水清秀,气势磅礴,殿中有花卉、如意等石刻佛座和樟木花鸟浮刻佛案一座,寺产原先寺租颇多,后“田俱没官”。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田归集体,寺荒一时,1979年后始由僧尼与斋友重新修葺,复塑佛像,每逢佛节,众多善男信女结伴至此焚香礼拜、祈祷,佛事活动甚为热闹,沉寂多年的古刹获得新生。

链接:
  廊桥营造技艺传承
  小东村造桥工匠徐之良于清威丰七年(1857年)造浙江省泰顺县薛宅桥起传至第四代曾孙徐泽长,技艺已卓绝非凡,在闽渐两抛承建了不少廊桥,也带了很多学徒。其中唯有隔邻的东山楼村人、表弟郑惠福可独当一面。晚年的徐泽长师傅因年迈又孤单一人,难以再承揽活计,生活就日见窘迫。这一时期由郑惠福独立承建了浙江省泰顺县的三滩廊桥,后郑再建本县楼坪廊桥时因工艺复杂,就请泽长师縛临场指导。郑惠福为人憨厚,做艺踏实,并遵循“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泽长师,晚境甚虞之际,郑像对待自已父亲一样侍奉泽长师傅七年有余,直到其故去。由于惠福言出行随而深深感动了泽长,泽长就把构建廊桥蓝图详细画在膳厅地板上,手把手地传授给惠福,直至惠福弄通弄懂,更将底梁“起水”秘诀授郑,临终前夕又将压在枕边的一个小木箱托付给郑,内存鲁班经两本,建桥合约及造桥诀窍等。从此,郑就正式成为构建贯木拱廊桥的第五代传人。惠福师傅亲手构建的廊桥有11座。因其绳墨准确、架构规矩、手艺精湛而闻名遐迩,足迹遍布间东浙南各乡村,因而其长子郑多金年轻时就随其父参建廊桥,得到了父亲的真传,于1967年独自主持建造了本县下党乡杨溪头廊桥。
  郑多金现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生活拮据,作为廊桥工匠的第六代传人,他是目前国内尚健在能独立主持建造大拱跨贯木拱廊桥的唯一民间主墨桥匠。2001年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组赴闽浙两地拍摄《虹桥寻踪》专题片慕名拜访这位建桥大师,并备料请他现场搭制贯木拱廊桥,郑花了六天时间就将雏形搭建起来,令专家们惊叹不已。随着央视《虹桥寻踪》的播出,一辈子生活在乡间的郑多金加深了对这门绝艺的认识,意识到传授这门绝活技艺的重担就落在自己肩上,万一失传,感到愧对先祖,愧对国人。从此每日下午就把年届半百的胞弟郑多雄叫到身边手把手的传投构桥技艺,并制作了两座廊桥模型便于直观教学。2004-2005年间晚年的他有幸受邀带胞弟郑多雄三次到南平顺昌,按衣钵的水平测定法,自制水架柱和天门车。通过运用上三节苗、五节苗、将军柱、剪刀苗、桥板苗与马腿等传统工艺,又在顺昌县华阳山风景区主墨建造了一座由唐寰澄教授设计的华阳廊桥。如今胞弟已从实践中领悟真谛精通此艺而成为建造桥的第七代传人。小东村造贯木拱廊桥世家的工艺完整技艺精湛,从其形式到内涵,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2005年寿宁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造桥名匠郑多金被列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10月,由寿宁、屏南为主申报的“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07

回帖

0

主题

1746

金币

师长

积分
5199
发表于 2018-3-12 16: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卧槽,我居然看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1

回帖

0

主题

1938

金币

师长

积分
5788
发表于 2018-3-13 19: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不错,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0

回帖

0

主题

1712

金币

师长

积分
5134
发表于 2018-3-14 21:0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托业到此一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团长

发表于 2018-3-18 2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无锡
你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7

回帖

0

主题

1996

金币

师长

积分
5959
发表于 2018-3-18 2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长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排长

发表于 2019-4-13 06:35: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湖州
今天了解完2017年编写的《寿宁古村落》一书,有点遗憾修竹村并没被列入!主要原因是2008年大火后,修竹古民居所剩无几,没能达到古村落的要求。甚是遗憾!修竹古称凤竹,寿宁除凤阳龙井有迁入闽西火德公李姓外,寿宁全邑李姓基本都是源自杉洋出自凤竹的。自宋绍兴年间始,凤竹虽无出仕入相之盛名者,但也确是寿宁李氏旺族祖源地。几百年间也留下让后入甚感自豪的史实。今略谈三件:族谱有记载,也是历史的巧合,寿宁置县以来的第一个进士叶有挺和最后一个进士林栋的外婆家都是凤竹(今修竹)。说明修竹是个滋养外甥功成名就之福地!修竹姑婿应多感恩福报。再有众所周知的李球攻打官台山的历史事件,那时球公是凤竹的能人也是寿宁的名人,直到七十岁才迁居印潭。还有件少有人知的史实,就是修竹在清末至民国初年居然走出个励志少年"打工皇帝",15岁的李秉铨离开修竹到霞浦打工开始,靠自身勤奋,诚信做人做事得到老板赏识重用,创立"恒昌名号"终成福宁府首富。其后人现居霞浦三沙。
以上是为修竹未被编入古村落有感而发,望族人齐心协力挖掘历史事实,为修竹留下让人未知的文化沉淀内容。成为实至名归的寿宁古村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3-29 23: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