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3|回复: 9

[散文] 梦龙书院文化专著《千载弦歌》第三十三章:裁缕江风(续完)

[复制链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47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05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20-7-17 1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梦龙书院文化专著《千载弦歌》第三十三章:


裁缕江风

雷云凌


  一条古木参天的故道,宛若刚刚跃出渊谷的巨龙,浑身缀满被先人汗水冲洗成溜光亮滑的鳞鳞卵石,从古镇出发,朝着炊烟袅袅升去的方向,顺山势蜿蜒而上,在“去天五尺”的高远天际,没入云端。一句流传千古的民谚“车岭车到天”,道出古镇人不屈意志坚强自信的真谛。
  一泓清水,不知其所来,从青山簇拥成的翠微中央忽然涌出,流经“屏风关”下,环绕古镇,拍响万古不歇的滩声,在“绝险关”前欲去还回,徘徊一阵后,不知其所去。
  一道道江风,裹挟东海湿意,逆流而来,吹散山间岚气,吹起朵朵浪花。在古镇的旭阳暮霭之中,当风声遇上滩声,交响出的一曲曲壮歌,演奏鹫峰山超凡脱俗的绿意,演绎出古镇河滩边上一棵棵遒枝宏节广盖浓荫的古榕。


  “浪花起嗨嗬浆声和嗨嗬摇橹的汉子嗨嗬归来的客嗨嗬嗨嗬云霞拥峰峦哟恋恋不舍临溪的窗户几开几合妹妹祈祷盼哥哥风吹芦苇依依春色老茧手中握汗水自流河百年斜滩槽繁华古镇歌
  长溪流,嗨嗬,渡口歌,嗨嗬、嗨嗬,推船的汉子,嗨嗬,归来的客。嗨嗬、嗨嗬,绿水绕青山哟,恋恋不舍。龙滩的溪水几涨几涸。妹妹洗衣等哥哥,船走长溪,逆流而涉。老茧印在肩,风雨自扬戈。百年斜滩槽,繁华古镇歌。”
  我便沿着江风溯流而上,江风浩瀚。风过处,隐约间传来卢彩娱、徐安静二位才女词曲的《百年斜滩槽》,眼前舒展一幕幕返璞归真原汁原味充满诗情画意的原生场景,田野牧歌、槽船咿呀、浣女捣声、书窗稚音,入耳是那样的亲切、清新,感觉是那样的真心与厚重。喧嚣的闹市,吆喝的商贩,仿佛带我梦回康乾盛世,挽起如歌如泣的茶码江风。
  风儿在古镇徘徊,黄墙青瓦构建成的巍峨广厦,接幢连宇,层层叠叠,从高往低延展,好似被双龙缓缓地推向江边,然后被无数根木柱子撑起的吊脚楼阻挡了下来。古镇依山傍水,山如双龙夭矫,从缥缈云间联袂而来,俯首低伏,谦逊宽怀;水似翠碧琉璃,清澈剔透,欢快而富有灵性,滋育得古镇人都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如此形胜山水,的确可称得上是山毓秀、水钟灵了。
  思绪随风昂首仰望,缘车岭逐级摩挲,岭势若人生,一级一攀登,思绪的触尖依稀闻到了挑夫的汗碱咸味;感知千百年来莘莘学子意气风发背匣挥汗的登天英姿。
  思绪如剪刀,挥手裁一缕江风,装饰着我的如窗双眼,而因世事以致浑浊的眼睛清晰地看到思绪的神往。
  我在风中努力寻找属于古镇的传奇,那些被坐在古榕树下纳凉的老人说成脍炙人口的故事的书馆,和从书馆中走出来的学子们书写的传奇人生。
  风里有书香,耳边有滩声,眼中有海市蜃楼般的古朴画图。风如指,韶华键,往事如歌,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卓尔英姿,卢金錡、卢赞虞、郭公木、卢少洲、何宜武、何隽、周孝培……宛若一节节强劲音符,弹跳而出,渐近渐清晰,而后渐行渐远……
  风儿在条形石板和鹅卵石插花镶嵌铺就的通幽曲巷里穿行,就像来到古老的神话世界。我的天空连上古镇那神话里闪闪发光的星空,如果,我说是如果我的天空也发着光芒的话,哪怕是像星星萤火一样,不论相距多远,也不论相隔多久,定然都能照见彼此的心房,遥感心房里的那盏心灯。在前有绝险关,后有车岭关的狭小乾坤中,曾经多少古镇人以为走不出的日子,而今却成了现代人向往的想回都回不去了的岁月。
  岁月精彩成虹,闪亮在康乾盛世,照淡了近处的灯光。
  尽管古镇历史悠久,但可惜的是作为主姓的卢、何、周、郭四大家族没有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和人才,创办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书院,而是各自为战,以家族为核心,依托较大规模民居或者宗祠,创办家族式书馆。
  象征古镇文运昌盛的标志是“文昌阁”。清乾隆五十一年,卢金錡中举后,选任山西岳阳知县。这不仅是卢家的荣耀,更是古镇走向辉煌的开端;不仅是对卢家后辈有着标杆性激励作用,而且对其他姓氏带来很大的冲击。各姓子弟铆足干劲,争相苦读,形成良性竞争。清嘉庆初,古镇四家族聚在一起一番商议后,联手在龙江对岸选址修建高为两层的“文昌阁”,一层供奉文昌帝君,二层供奉魁星。此后,每逢春秋两季及各书馆开馆之时,族中长者、师尊必带领家长和学子,在“文昌阁”里举行大祭,以此祈愿文教昌盛,逢考高中;教化学子尊师重教、刻苦攻读。各书馆学子则常把“文昌阁”做为聚会、诗会等的场所。“文昌阁”成为了各馆学子们交流学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核心,是学子们心中的“文昌圣地”。
  “文昌阁”里最能体现古镇文教习俗的就是魁星了。说到魁星,不禁想起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奎星,魁星即奎星,奎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文运、文章神,科举考试则奉为主中式之神,东汉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建“奎星阁”并塑神像以崇祀之,并改“奎星”为“魁星”。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祭祀魁星的习俗,香火鼎盛。
  二层的魁星塑像,左脚后翘,右脚踏着跃波金鲤,仿佛予人乘鲤飞跃龙门的视觉。魁星左手持砚台,右手握朱笔,面目狰狞,满脸漆黑,相传宋代的包公正是魁星下凡投胎,包公的脸有多黑,魁星的脸就有多黑。这副形象,当真令学子们既敬且畏。学子们临考前夕,或由家长代替,或是自己行为,拜过一层的文昌帝君,怀揣“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愿望,登上二层,再拜魁星,在魁星左手砚台里注入朱砂,取下右手朱笔,沾得朱砂墨浓,插回魁星手里,然后,家长或学子们双手捧着平时写就的破题卷子,恭敬地触于笔尖,借魁星之手,在名字上画个红圈,寓意“朱笔取卷,金榜题名”。
  正是有了“文昌阁”的导向性、激励性、引领性的影响,各家族书馆办学效果的光芒争相闪烁,组合成了彩虹的最亮丽七彩:赤、橙、黄、绿、青、蓝、紫。
  风儿打了个回旋,送来卢渊霖和刘明程二位艺兄的矍铄风采,也送来已是成为历史、成为回忆的“大士阁”的氤氲檀香。“大士”即“观音大士”,“大士阁”坐落古镇张家龙岗,背山面水,环境清幽,可以揽众山而望远,可以听滩声而读书,可以沐烟雨而抚琴,是古镇历代学子们挟琴读书的好去处。卢金錡曾作《读书斜滩大士阁》一诗,以抒发山水情怀。诗云:
  客归不耐俗尘喧,暂此棲迟独寤言。
  倚槛诸峰收眼底,开窗众绿散庭轩。
  云拖雨脚归遥岫,风递钟声出远村。
  最是楼居饶好景,诗情大半在黄昏。

(待续)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2205

回帖

1

主题

2246

金币

师长

积分
6748
发表于 2020-7-17 16: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2

回帖

72

主题

9085

金币

师长

积分
26969
发表于 2020-7-18 16: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大力发掘寿宁文化,把精华瑰宝呈献世人。大功一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47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05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5: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风儿掠过坑头里,走进何家巷,顿时一串串闪烁古朴韵味令人震撼的文字信息迎风而展。

  高高的防火墙,幽幽的小曲巷,座座耸立的古建筑,幢幢古色古香的古民宅,顿时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巷外涓涓溪涧,潺潺流水,巷内“之”字型排开的八座楼宇,厝厝相连,门门相通,从外径直往里走,恰似曲径通幽处,真有点神秘的色彩。据《何氏家乘》记载,何家巷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巷里的民间古宅建筑时间迄今至少有160至200年的历史,是一处集居住、生活、生产、读书、聚会、休闲、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当年何家巷人丁兴旺时居住着五百多人口,平均每幢民宅都住有六七十人,大多是四代、五代同堂。

  何家巷背靠斜滩张家龙岗和郭家龙岗,此乃双龙灵秀钟会之地,底蕴深厚,孕育无数英才,每一幢古宅都飘出一段神奇的历史。近代史上,从这里走出许多志士名人,除了何宜武、何宜慈兄弟之外,名震中外、义释苏共友人鲍罗廷夫人的大法官何隽;大义凛然营救共产党人、为革命立大功的国民党南京最高法院法官何修及胞弟河北省通县县长何简;执法严明、亲自揖拿、主持审理贪赃枉法的福安县县长高诚学一案而名噪一时的福建省政府秘书处法制室主任何绍兰等一代名人,都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他们的音容足迹和启迪后人的故事传说。郭公木先生在《乡忆》中这样写道:“何家巷辈出的人才是古镇斜滩的一个渊薮,其位冠于寿宁乃至闽东,为标志斜滩厚重的人文烙上历史的印钤”。

  何家巷里何宜武、何宜慈兄弟故居应是最合适的何氏家族书馆之一。何氏故居建筑考究,风格别致,是一座保存完整、不可多见的清代建筑。这座5榴、三层土木结构的建筑,坐北朝南,宽26米,高约15米,深29米,可谓是“庭院深深”。四周防火墙高越屋宇,墙面用石灰粉刷,因年深日久,显得有些灰濛;屋顶双面坡履盖,青瓦飞檐;地面铺设三合土,平整坚实,冬暖夏凉;大门高大巍峨,门楣上方有一块清光绪年间钦赐的大横匾,“大夫第”三个粗体大字仍斑驳可辨;厅堂上雕梁画栋,门、窗、格扇花鸟浮雕栩栩如生、熠熠生辉,门楣及正厅装饰优雅别致,美观耐看;中榴明间,高楣架构,宽5米,深9米,高7米,天花板下尚悬挂八爪吊油灯用的挂钩,厅前正门建有门楼;后厅低楣架构,厅后置一天井,用于采光;前后厅间用三块屏壁交错隔开。火厢房与主房间隔以防火墙,墙脚开有两个角门,便于出入。主建筑左侧墙外,另有一座三层土木楼房,占地60多平方米,称为“柴楼”,供何家主人平时堆积柴火之用。整栋建筑恢弘壮观,气派非凡。

  何家人物大多显达于民国,早年的启蒙教育基本都在何氏家族书馆里完成。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2

回帖

0

主题

1949

金币

师长

积分
5820
发表于 2020-7-24 20: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9

回帖

0

主题

1776

金币

师长

积分
5311
发表于 2020-7-27 20: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铜梁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47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05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5: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风的脚步轻轻地踩在卢周巷里长的石板和圆的卵石上,唯恐不小心惊扰了脚边疏疏浅浅的青草,就像担心惊扰书馆里聚精会神刻苦攻读的学子。
  跟周峰轻松地聊着卢周巷的古老话题,复跟卢渊霖并肩徜徉在古镇的街头巷尾,在品鉴一座座古民居绝版经典的同时,耳听渊霖兄的娓娓细言,但愿自己就是那轻轻地风儿,毫无阻碍地抚摸每一处曾经叠满传奇的角落,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遗落,都是我情不自禁的久久无法收回的神往。
  卢周巷南临江边古街,呈“丫”字形向北延伸,宛若一棵根植龙江的巨树,有土壤、有水分、有阳光,一定就会是枝叶繁茂,挂果累累。
  走进巷口,神往的兴奋瞬间跌落,我是惋惜,渊霖兄是无奈,因为在如风而逝的时光里,古巷曾经的飞扬神采已然不再,“树干”和左边的“枝干”已经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水泥,好在右边的“枝干”还保留着古色古香古风貌,卵石间艰难生长出来的小草,随风摇曳,像是稚童纯真的小手。这一刻,仿佛时光倒流,韶华重现,眼里是黄墙、青瓦,耳边是水声、书声,这才该是古巷应有的留给后来人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
  曾经或是晚清周家书馆的周孝培故居就座落在古巷深处。这座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有着160多年历史的经典民居,坐北朝南。大门由三块青石板架构而成,门楣上方高悬“朝议第”浮雕横匾。周孝培祖上曾恩授“朝议大夫”,《周氏家谱》作了浓墨记载。门框高1.2米处,雕有酒壶状门臼,壶嘴有孔供初一、十五和逢年过节时插香,下为矮门。跨三级石阶进入大门,沿天井建有“凹”形走廊。天井正中的青石甬道宽1.2米,长3米。甬道两边的天井长3米,宽2米,天井底部用三合土浇筑,井沿四周用青石条铺砌。天井左右两侧为二层双间厢房。整栋房子的窗雕均显简约,唯有厅堂前上方的斗拱和梁枋略加雕饰。
  主屋深25米,宽20米,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五榴三层土木结构,双面坡青瓦覆顶。前堂高楣架构,堂前的滴水檐下装有8个接雨水的支架,用以安放竹筒接引屋檐雨水。后堂比前堂略浅,后进为左右伙房,中间相隔天井,供采光之用。天井为棱形,长3.5米,宽3米,面积约10平方米。
  古镇周家虽为望族,但人口不及其他三姓,族中适龄子弟不多,或都集中在“朝议第”设馆,延师启蒙,刻苦攻读,人才辈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于斯启蒙于斯的民国期间骑兵将军周孝培。


(待续)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回帖

267

主题

2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80663
发表于 2020-7-28 17:3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47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05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5: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朝圣的心情总是庄严肃穆。
  朝圣的脚步从来都没有停止。
  生而有幸?生而不幸?有幸的是生于我的祖国繁荣昌盛、高度文明、迎来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不幸的是我生也晚,历史上许多圣人的时代已离我远去,无法聆听圣人的亲自教诲,空对川流不息的江水,凝视圣人们模糊的背影,用毕生的激情和无悔的坚持,在  圣人们留下的绝学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傻傻地追逐遥远的梦想。
  既然圣人只能遥想不可见,退而求其次,那就去瞻仰那个被世人戏称为“圣人奴”的家族的传承。当风儿和风中的思绪、我的脚步重叠在古镇卢家“进士第”门前的时候,我愿我思绪的触感化作静好的女子,温柔着我的情怀,轻轻地拂拭高耸的翘角飞檐、精致的明窗几案和依然焕彩的雕梁画栋。而此刻,风中的思绪已成一方净土,心之所念,道之所在,尽管追求的过程注定会是一段艰难的苦旅。
  在古镇卢氏家族的厅堂里,常常悬挂一幅对联:“一经旧业承科第,两世家风宦晋阳”。这幅对联说的是清朝乾隆和道光两朝,斜滩卢金錡、卢赞虞父子为官山西岳阳知县和浮山知县的典故。到了清朝光绪壬寅年(1902),卢金绮的曾孙、卢赞虞的孙子卢鸿,又中举赴任福建省长乐县知县。祖孙一门三知县,一时传为佳话。
  卢家多出贤人,其居屋与别家虽大同小异,但内部装饰显得更加文雅别致。卢家大厝建于清初至清中叶的一段时间里,自卢金錡之后,人口迅速繁衍,新建房屋众多,可惜大多于1999年的一场特大火灾中化为灰烬。
  卢金錡后代修建的“进士第”共四座,其中三座在斜滩,一座在凤阳天香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是斜滩卢周巷21号“进士第”
还有至今依然记忆清晰的卢家大厝。  古镇卢氏家学渊源,康乾时期,家族在卢家大厝设馆授业,族中子弟在父兄授业之外,高薪延师,一馆到底。能从书馆毕业走出来的学子莫不学业有成,品学兼优。
  直到清道光年间,卢家书馆才移驻新建的“一经楼”。
  卢家大厝位于古镇中央,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高四层,**防火墙直过屋顶,屋脊翘角飞檐,中塑双龙戏珠。内部五榴12间,前厅高楣架构,中隔以中梁屏壁,正堂上悬福宁知府所赠“松柏筠操”匾额。厅前置一天井,用于采光,两侧廊房高三层,宽两间,大门从左厢侧进,厅前防火墙内有“云蒸霞蔚”四字浮雕,笔力虬劲,周围花鸟壁画栩栩如生,隔扇窗花为镂空雕刻,无不惟妙惟肖,人口最多时达108人。
  可惜在过了千禧之年不久后毁于大火。
  伫立空荡荡的废墟,“唐初四杰”之首、诗人王勃的著名诗句立时涌上心头:“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不正合此情此景?反复吟咏之余,沉甸甸的心情说不出地难受。
  “庚子新政”后,旧书馆废除,设立新学,但寿宁“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山高皇帝远,旧式书馆仍然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时期的卢家书馆就设在“进士第”。
  古镇现存“进士第”是卢金錡第四子卢赞殷所建,坐壬加子三分,宽21米,深24米,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五榴二层,土木结构,粉墙包栋,距今约有170多年历史。现为卢氏后人卢渊霖、卢明福等四户人家居住。“文革”期间,大门上方彩绘泥塑的“进士第”匾额内的“进士第”三字被红卫兵粗暴地铲除,留下斑驳的凿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卢渊霖依原字迹将“进士第”三字重新描漆。匾额两端各有高60厘米,宽20厘米的彩色壁画,左为松鹿图,右为竹鹤图。匾额两侧的矮檐下有四幅彩色壁画。左边是:两位老者松下对弈图和渔夫中流泛舟图;右边是三人观赏画卷图,另一幅已毁。
  跨进大门,就是一条铺着青石的甬道穿过天井直达大厅。甬道两侧各有约10平方米的天井,天井用三合土浇筑,井沿用条石铺砌。值得一书的是平铺在天井底部平面上的铜钱状石雕下水口,妙肖两惟,是不可多见的文物。
  大门内墙上方也有三道矮檐。正中间矮檐下的彩绘泥塑是石桥、古树、城门,中间的“老君骑牛图”和两侧矮檐下的四幅壁画,在“文革”时被铲除。
  天井两侧的厢房窗雕简约流畅,窗户上方的横窗则精工雕琢着鹿、羊、松鼠等动物图案。大厅两边厅房的窗雕也较为简洁,主要以葵花图案为主。大厅靠近天井的地面铺着28块青石板,面积约8平方米。该宅楼梯设置在厢房的两侧,二层的厢房壁上开有小巧美观的扇形窗。
  大厅正壁两侧过道上方的神龛精雕细琢美轮美奂。左边神龛供奉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右边神龛供奉的是范阳堂卢氏先祖的牌位。
  该厝最为独特的是在大厅“正宫壁”的后面留有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小巷,此巷专供家人在后厢来往。这样,主人在厅堂待客时就可以避免妇女儿童在大厅绕行。


(待续)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47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05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19: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温湿的江风包裹着思绪,在古镇郭家族人聚居群落久久徘徊。跟在渊霖兄后面,脚步随风轻轻踩着无数先贤留下的足迹,走过卢周巷,探奇般穿过郭家大宅背后只有一米多宽的逼仄暗道,在郭家大宅、郭家老宅和郭公木故居里流连忘返,最后把身影定格在江边见证了千百年来沧海桑田、澎湃滩声的古榕树下。江里那微微摇动的榕枝投影,是要告诉我什么吗?是清晨学子的高声朗诵,还是贤者闲暇时的轻敲棋子?哪怕是孙山下的落拓背影,对于而今的我,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古镇郭家人口发达,族中子弟众多,往往一个书馆容纳不下,同时期经常会有三四个书馆并存,而三座古老的民居是现存的曾经日夜传出稚童清亮书声的书馆了。
  清代以来,在闽东古建筑中,至今尚存在不少年代久远、形式古老、建构考究的古民居,斜滩古镇就是一个集中地,数以百十计。古镇是鹫峰山里钟灵之地,每一座民居里都飘溢着许多精彩的故事。郭家大宅就是其中一座。100多年间,这座古宅孕育出了多位名人。
  郭家大宅院背山面水,后面是郭家龙岗,面前是一湾形如腰带的斜滩溪,门前数株百年老榕树虬根盘绕浓荫蔽日。据《郭氏家乘》记载,此宅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共有66个房间,当年人丁兴旺时居住着上百人口,曾经五代同堂之家。
  曾经传闻,在解放前夕那个兵荒马乱时期,有一小偷躲在这座大宅院里整整生活了近三年,最终因头发胡须长得类似黑猩猩才被人发觉。
  大宅院楼外粉墙包栋,楼内铺设三合土地面,整座楼宇布局结构风格别致。正房厅设有天井、花苑;后厅建有壕沟、地窖;正房后厅筑起的防火墙间隔横厢、天井和厨房,另建有通道和便门使正房和横厢、厨房相连;前厅两侧各留一榴作回廊,两回廊边又各建一杂物柴火间和厕所,整个正房内形成二进二厢两天井的格局,其采光、通风、防潮、调温、消防性能很好,冬暖夏凉适宜人居,是斜滩古镇乃至闽东地区古民居的上乘之作。
  在郭家大宅下游相距不远处的古榕边上,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郭家老宅,像极一位垂垂老矣的耄耋智者,在郁郁葱葱的古榕树的映衬下,显得如此的老迈与沧桑,却是处处透出无比的智慧和深邃,我感受到了及其丰富的震撼心灵的内涵,耳边的滩声仿佛成了老宅里传出的隐隐书声。
  老宅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五榴二层土木结构,共有18个房间,两侧各有“花厅”20多平方米。大门门楣上方“星云焕彩”的字迹依稀可辨。大门楹联郭氏后人已无法追忆。院内门窗梁栋均有雕刻,墙头泥塑彩绘保存尚好。
  老宅门前历来是寿宁县城通往福宁府城的官道,曾经是“宝马雕鞍香满路”,熙来攘往的“生意地”,主人创办的“郭丰记”商行盛极一时,涉足粮油、印染、钱庄和茶行等多个行业,酱酒作坊就在该宅后院墙外,所产酱油远销马来西亚等南洋国家。
  古镇上路巷有一幢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宅,极其吸人眼球。古宅有着17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五榴二进两厢房,三层土木结构。
  这座古宅就是郭公木故居,外观恢弘壮阔,楼外粉墙包栋,楼内三合土地面,冬暖夏凉,整座栋宇布局结构风格别致。正房前厅设天井、花苑;后厅建有壕沟、地窖,并筑防火墙隔开火厢房。正房为两进两厢两天井格局,其采光、通风、调温、消防性能完好,实属闽东地区罕见的古民居。
  走进大厅堂,迎面中屏上方悬挂一块清朝宣统二年题有“家学渊源”的镶金雕刻横匾,时逾百年,依旧金碧辉煌,高调地告诉世人,它是郭家世代书香的标志。郭家上代名医郭彭年为清光绪二十年举人,珍藏的明代微型小古书——《圣谕广训》,是明清两代科举考场中唯一允许携带参考的缩刻铜版“百科全书”,共54页近8万字107条目录,辑录明初至清中叶以来的天文、地理、政治、法律、农业、手工、商贾、教育及军事、财粮、文化、艺术等内容。最珍贵的是刘伯温及著名天文学家李兆洛等名人佳作,纸质薄如蝉翼,字体小如蝇头,是历代书丛中独一无二的精工印制的佳品,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为彰其德,在郭公木之父郭鸿翼五十华诞的宣统二年(1910),寿宁县教谕、文林郎上官华盖为其祝寿并赠送该金匾。当年的祝寿场面隆重豪华,后厅墙壁上雕塑的大“寿”字与两边题刻联句:“豹隐南山寺,鹏搏北海风”以及前门墙头屋檐下一排“郭子仪五女拜寿图”的精美彩绘,构成一幅喜庆满堂、华锦生辉的景致。时隔一个世纪,这些彩雕字画保存完好,堪称古镇民居别具一格的杰作,蕴含浓厚的清代古建筑文化精华,极具文物保护和旅游观赏价值。
  亲临这幢古色古香的郭氏故居,视野可及之处,屋顶翘角飞檐熠熠闪光;厅堂上方雕梁画栋,门窗隔扇飞禽走兽栩栩如生;门楣、正厅古朴典雅;满堂木刻、石雕、泥塑、彩绘,无不设计精到、工艺精湛、装饰精致。房内木柱立于磉石之上,整座建筑不受潮湿影响,历经近两个世纪时光侵蚀,荣光依旧,反而更添古朴、优雅、美观,浓缩了古镇民俗文化的精髓。
(续完)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4-25 19: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