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基层是中国最广袤无垠的地方,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中央是顶梁柱,基层党组织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的工作必须夯实基层。”作为选调生,只有向下扎根基层,深入一线,汲取这片乡村沃土里的珍贵养分,磨练品格与意志,积累实践经验,方能获得向上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和素质。因此,选调生要立足基层,接地气,通下情。
向下要有实际且长远的目标。下基层并非一时兴起或一拍脑门便决定的,首先要先立志。要明确自己下基层的目的和原因,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基层需要什么,以及对于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下基层也并非是“镀金石”或美化履历的工具,要放下名牌大学、高学历的架子,摆正心态和位置,树立为祖国基层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理想信念。正如总书记所言,“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要抱着学习和谦逊的态度而来,主动向百姓请教,真诚与群众交心。也正如《晏子春秋问下》所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要真正对这片土地倾注汗水和情感,真正对土地上的人民倾注真心和耐心,而不是想着熬过了这几年便有晋升的大好前程在等待自己。实际且长远的目标,是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时需要时刻不忘的初心,亦是日后困难挑战面前勉励自己坚持下去的坚实动力。
向下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作为。作为驻村选调生,要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脑子里断不了对乡亲的难题、乡村的发展的思考,手上停不下真正为基层干实事、谋幸福的工作。作为知识青年,要带去先进的理念、知识和技术。同时,不能忽视结合基层实际的重要性,要善于发挥自身长处和主观能动性,帮助村庄摒除歪风陋俗等陈腐观念,移风易俗,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气。此外,要探索基层自身的发展优势,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抓住机遇,多产业协同发展。“实干方能兴邦,实干方能兴国,实干方能富民。”基层有无数关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要有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精神,以切实回应解决问题为工作目标,以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工作方向。要弘扬实干精神,脚踏实地替民谋求发展,积极主动为民排忧解难,善解人意与民为亲为友。
向下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韧性是艰苦条件面前的因难而上,是工作难题面前的激流勇进。作为初到基层的年轻力量,要抱着“选择了便要负责”的态度,要加快适应不同于以往校园生活的节奏和起伏,要做好直面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的准备。有坚守一线6年、帮助13万贫困人口脱贫的村书记张渠伟,将百姓的美好生活追求作为己任,以韧劲带领村民打赢脱贫之战;也有40年如一日守护青藏高原珍惜植物种子的植物学家钟扬,坚韧不拔坚守高原,为祖国生物研究和人才培养积蓄无限潜能。作为方到岗位的“初生牛犊”,要有直面艰难险阻的勇气,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要有受挫后再次爬起、再起尝试的韧劲,要有“不怕虎”的冲劲和“莽劲”。唯有这样,才能在日后基层的“摸爬滚打”里不惧压力、不忘使命,有担当、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中对同学们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这是这个时代的使命,这是这个时代的召唤。正是有在基层“野蛮”生长的磨练,有基层充足阳光和养分的成长条件,一批批驻村选调生方能怀抱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手握接地气、贴群众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以更加坚定的姿态和十足的底气在人生舞台上实现自我价值,并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血事业当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