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寿宁在线,寿宁人的网上家园! 返回首页

大清风的个人空间 http://www.snlife.com/?8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做人必须打出去的7张王牌】〓第七张王牌〓

已有 579 次阅读2009-5-3 19:01 |个人分类:心情日志

【做人必须打出去的7张王牌】〓第七张王牌〓

 

  

   ■¤¤■第七张王牌 能办事-一做人要有几样真本事■¤¤■

  靠天靠地靠关系,不如靠自己。做人不能全是虚的,有本事、能办事,才能在社会上稳住脚跟。一切都会改变,唯有真才实学是别人无法抢走的。也无须担心时运不济。没机会时我们可以韬光养晦为别人服务,那时我们是一块有价的"香饽饽";逮着机会立刻就能趁势而起,那时想停都停不住。

  

  ■¤¤■ 1.有文凭,更要有水平

  

  社会是务实而理智的,如果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有真正的水平,而不是靠着镀金的文凭吃饭,文凭只是一个凭证,不能代表真正的水平,要想在社会中立足,还是要看真功夫的。

  "拥有哈佛的学位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混得好,不少现在或将来想去哈佛求学镀金的人都这样认为。那么哈佛到底有多神?哈佛学子真是个个成功?哈佛的经验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哈佛的理念真能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非也。仅拥有哈佛的一张文凭却没有能力的人,绝对担不起重任,也难以取得成功。手里鑫着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有时却连工作也难找到,这在哈佛大毕业生中并不少见。

  吴刚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财务、会计等课程门门优秀,投资银行很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他参加几家投资银行的面试,却接连失败了。在学校,他确实是位屈指可数的优等生,但不知怎么偏偏在面试时怯场,哈佛的培养看来没有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就连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都录用的二流企业,也没有录用他。最后在他准备的面试公司名单上,只剩下了一家地方城市的公司。由于连续的挫折,吴刚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

  面试开始后,吴刚感受到这次面试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好气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年青人,而且毕业于与母校有密切关系的大学,所以谈起来非常融洽,他想,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

  哪知这时考官发问了: "你想来我们公司的动机是什么?"

  说实话,他本来就没想到会到这最后一家候选公司面试,所以准备很不充分,对该公司的内部情况一无所知。慌乱之中他只能把自己有关投资银行的知识拿出来应付场面。几句话说完,考官默默地站起来,打开房门,做出一个请走人的手势: "对不起,我们公司可不是投资银行,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打算成为投资银行。不过你的发言还真让我吃了一惊。迄今为止把我们与投资银行搞混的人,你还是第一个。请记住,我们公司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么从哈佛毕业的。"

  走出面试房门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位考官的话还在吴刚耳边回荡。

  有吴刚这样求职遭遇的哈佛毕业生不少,他们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但绝对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凭了哈佛的毕业证书,就能"混"得好。

  学历代表着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代表着能力的大小。如果因为有了高学历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那么,学历只意味着一张废纸;同样,如果因为没有高学历而怀疑自己能否成功,进而产生自卑情绪的话,那也是完全错误的。

  很多人把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当成获取地位、财富的捷径,他们认为只要MBA文凭到手,自己马上就会成为香饽饽,总能弄个什么CE0当当,财源滚滚而来;同样地,很多学历不高的经营者往往羡慕那些高学历的人,他们总觉得高学历等于财富,学历高的人赚钱自然会很容易,财源也会滚滚而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高学历并不代表着高成功率,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将来。日本西屋集团主席堤义明认为,学历只是一个人受教育时间的证明,不等于一个人有多少实际的才干。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曾写过一本书,叫《让学历见鬼去吧》。盛田昭夫提出要把索尼公司的入事档案全部烧毁。以便在公司里杜绝学历上的任何歧视,阻碍公司的发展。他在索尼公司大力提倡"不论学历高低、只比能力大小"的理念。

  如果你没有MBA或其他文凭,千万不要泄气。虽然说高学历有助于你的事业成功,但真正的成功与高学历之间并非完全是个等号。不要以为有高深的书本知识水平便是成功的象征。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而走向自我毁灭之途,就是因为他们误解了学历与能力、成功之间的关系。

  能够踏上高等学府的台阶,只是代表我们对课本知识的领悟能力比较高,仅此而已。至于在社会上能否取得成就,则是另外一回事。读书成绩好的人,未必能够在商场上得心应手,特别是那些死读书的"书呆子",在商场上的成绩,很可能跟在学校里的成绩截然相反。谁也不敢保证一个经济学硕士在商场上肯定会强过一个初中生,也没有人能够打保票一个哲学博士可以在商场上赚个大满贯,正如一个读书不成的小伙子,不一定穷困潦倒一生一样。

  实际上,过去、现在许多富可敌国的超级大亨,真正高学历的并不是很多。全球闻名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他出生时家境贫寒,刚上Nd,学四年级就不得不离开父母,开始个人独立生活、创业的历程,可他的成就远非哪个十六年级毕业的学士可比,他的煌煌十几部著作也并非哪一个二十二年级毕业的博士能够写得出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可谓当今商界最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名义学历也不高,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大本"吧,可他所取得的成就却让一个个博士望尘莫及。

  培根说: "知识就是力量。"现在有人说: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使用、在于创新、在于活学活用。这个观点我们也许不能苟同,但有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既然知识本身不是力量,那么学历就更是算不上什么力量了。因此,高学历者不应该躺在自己的学历上酣然美梦,低学历者也不应该为此而自惭形秽。就成功而言,其实大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

  光有文凭没有水平,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能学以致用才是社会所需之才。

  【编者点评】

  书本中的知识是死的,只有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才能不负所学、尽展所能,不能只依靠一张空文凭吃饭,有文凭还要有水平才会被人所重视、重用。

  

  ■¤¤■ 2.有才华,更需要务实

  

  社会中有许多人才华横溢,但是往往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恃才傲物、怀才不遏的做法和想法,总以为自己被大材小用,无法施展胸中所学,因而有一种抱怨,对工作便失去了热情,每天敷衍了事。孰不知,不能务实,即便有才华也只能白白淹没了。

  现在是一个务实的年代,对于才华本身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今的一般标准是"才而不财非才也"。今天在有名的职场英雄当中,又有几个是因为才华横溢、风华绝代而受人称道的呢?才华横溢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褒奖吗?身处职场,有的人才能平平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的人才华横溢而工作却平平凡凡。不错,才华横溢的人可能容易有恃才傲物、好高骜远,不愿意老在一个地方呆着的毛病。但是只要明察暗访一番就能发现,这些毛病往往是遭人嫉妒或者排挤的结果,有的根本就是强加的。谁愿意让别人轻易出头呢?所以,有才之人在职场上混,很难取得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成功,除非他洞悉了某些规律并向其妥协。也正因为如此,著名的日本松下公司的用人理念是只用具有70%能力的人,而不用业界最优秀的人。因为这些人做事更认真,而且友善、谦虚,对上司和同事更具亲和力。现代社会更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人锋芒毕露并不被认为是一件好事。才华横溢只是职业成功的千万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甚至还不是主要的。在合适的职位上,你的智慧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才有可能获得足够让社会认可你成功的财富,若遇到一个拿"红缨枪当烧火棍"使的领导,你的才华和智慧只会让你过得比别人更痛苦!才华不仅仅指"腹有诗书"的学富五车,也不单单指"运筹帷幄"的才高八斗。简单点说,不管你是经商,还是为官;不管你是装卸工人,还是编程人员;也无论是才华横溢,还是斗字不识,只要你在工作中能把你才华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即使你没有惊人的事业或不名一文,你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人。调动你最大的能动性,充分体现你的人生价值,你就没白活一回!

  假若你天生不善诗书,却生得虎背熊腰,那找出力气活的地方干,别人只能扛l00斤,你能扛300斤,你就比他成功。就这么简单,与才华没有一点关系。但你若是软件工程师,才华横溢是你应该具备的根本素质,充分挖掘你的才能,编个比Windows还好的操作系统,你就会是各个软件公司的座上客。

  总之,赚钱的多少并不重要,才华有无也不是关键,关键是你能否在工作中发挥你最大的潜能,若能,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往往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不同能力的平庸之辈却在事业上如鱼得水。这"不由你不信,不服也得服"的现实,确实令那些不太得志的"鸿鹄"们英雄气短。

  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恃才傲物,缺少与周围环境的良好亲和力,情商的缺陷往往使他们与团队像油与水一样难以相融。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才智平平的人却由于懂得如何处人,如何把握机遇,把有限的才智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所以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平步青云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指望一个人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其实也不现实。那些才华能以自己的主观努力变换一个新的环境,使之更适合自己。聊起自己的专业来神采飞扬,可涉及到这些直接关乎自己前程的、专业之外的"琐事"却又往往是除了叹息就是无奈。这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情商问题。理论上的才华永远不等于能力,才华只有体现在调控与创新上才确有价值。要让才华变成实实在在的能力,指望"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不可想象的。相信职场上那些不太得志的精英们只要拿出其才华的一小部分,投入自己的"情商建设"上来,真正的成功就不会太遥远。

  如果一个人得到有"才华"这样的评价,那么他一定会视其为褒奖之辞;如果在"才华"之后加上"横溢"来修饰,那么这样的褒奖之辞无论如何也算得上对一个人才华的最高评价了。崇尚以人为本的时代造就了很多才华横溢的英雄,他们以自

  身卓越不凡的能力担当起各自领域的先锋,尽显才华;然而也有才华横溢之人无用武之地,甚至为生活所困。究其原因,无不是一个"能力"所致。才华横溢的人未毖能力横溢。可见现实的尺度在自觉不自觉地使人们认识到才华与能力两者之间并不等同,因此,最高褒奖之辞与最高肯定之意,两者之间谁更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时这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在才华横溢之人中更为普遍。当他们踌躇满志地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试图大展拳脚,总是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很大距离,于是才华与能力往往找不到一个最佳结合点,也就有了两者之间的冲突;而在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舞台的时候,他们感觉理想的追求与生活的驰骋总是不合拍,于是怨天尤人,怀才不遇的种种感觉就产生了。

  其实,我们没必要"郑重其事"地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总结出是与非的结论,因为,才华横溢未必就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褒奖,关键是看它是"务虚"还是"务实"。也还是那个老套,不要忘记锻炼你的能力,让横溢的才华找到发挥的空间。

  【编者点评】

  有才华固然是好事,但是要务实才行,即使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不付诸行动,整天光说不练,玩儿嘴把式,不务实去做,那么一切都等于零。

  

  ■¤¤■ 3.一招鲜,吃遍天

  

  有句俗话"一招鲜,吃遍天"。意思是只要有一技之长、一招绝技就能安身立业。因此我们要想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好地生存,也要练出自己的"绝活"才行。拥有一技之长,有绝活,到哪里都能聚集自己的人气,都能做一番事业。古人讲,凡是掌握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现实最实在的生存真理。

  许振超曾是青岛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他凭借苦学、苦练、苦钻,成就了一身绝活儿,成为数万人的港口里响当当的技术"大拿",进而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人物。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上,居然能做到铁碰铁而不出响声,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其实他所以创造这种操作方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一批从青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可能就会引发恶性事故。当时,铁道部有关领导和船东、货主都赶到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员。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候把"绝活"亮了出来,只用了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火车。面对这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业,紧张了许久的船主、货主们发出了欢呼。

  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绝活儿",这些"绝活儿"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凭借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的"绝活儿"愈来愈多了。

  "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港开吊车的司机,都知道一个"四稳"的秘诀:就是在舱内超钩要稳,旋转时要稳,落钩时要稳和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做到四个方面很不容易。特别是落钩,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货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让货物撒出来?许振超开始练习,练了半年后,做到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他把这种技术起名为"一钩净"。抓粮食时,吊具抓一斗重10吨。要准确地把抓起来的10吨粮食装入长l2.5米、宽2.7米的车厢,很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头伸张开有3.4米,比车厢要宽。许振超就反复练习,琢磨抓斗的嘴张多大正合适,终于找出了恰当尺寸。铁路运粮食时,对装车的标准要求很严格,粮食要在车厢内打个尖,高出车厢80公分,码头工人叫起"龙骨"。起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面要平滑,盖上篷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许振超用他的"一钩净",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

  许振超以技术为突破口练就自己的绝活儿,其实任何岗位都可以有绝活儿一只需比别人做得好一点、快一点就可以了。只要有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和任劳任怨的职业精神就可以练就绝活儿。只有拥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的绝活,才能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有绝活,到哪里都能吃得开,到哪里都能聚集自己的人气。

  【编者点评】

  社会中现在需要技术精湛的专才,而不需要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不精的通才,因此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就要刻苦钻研,努力研究,掌握一手绝活,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竞争的天平中加一块沉重的砝码。

  

  ■¤¤■ 4.说话的分量取决于自身的实力

  

  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都想自己说句话要被别人当回事,有一定的分量,但是想要说话有分量,也不是无条件的,关键要看自身有没有实力,也就是说,要有让别人重视的资本和理由。

  曾经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在他那里我得不到重视,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

  "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君子报仇三年不晚,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排除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你把你们的公司当成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那人听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说:"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吗?"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了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尔后你痛下苦功,担当重任,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老板,却不反省自己的能力,这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啊!"

  让老板重视你的最好做法,就是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要靠自己的实力去实现。

  阿迪斯的学习成绩很好,毕业后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为此而伤心绝望。怀着极度的痛苦,阿迪斯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当他即将被海水淹没的时候,一位老人救起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

  阿迪斯说: "我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重视我,所以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老人从脚下沙滩上捡了一粒沙子,让阿迪斯看了看,随手扔在了地上。然后对他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击己来。"

  "这根本不可能!"阿迪斯低头看了一下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随手扔在沙滩上,然后对阿迪斯说:"你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吗?""当然能!"

  "那你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境遇了吧?你要认识到,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人们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阿迪斯低头沉思,半晌无语。

  只有珍珠才能自然地把自己和普通石头区别开来,要想说话有分量,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就要有实力,有出类拔萃的资本才行。

  【编者点评】

  掌握专业技能,积蓄自己的实力,有几样真本事,才能说话有分量,自己不学无术,却想对入对事说三道四,说的话不被当耳旁风才怪呢!

  

  ■¤¤■ 5.做人做事,凭的是真功夫

  

  人生就像一个赛场,谁的"功夫"最厉害,谁就是优胜者。要想成为优胜者,就要苦练功夫,抓紧时间强化自己的本领,有了真功夫,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中夺得冠军。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办事效率有高有低,对大多数来讲,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自己缺乏能耐,因而做自己想做的事,总是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是必须要强化自己的能耐,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结果会怎样?结果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强大起来了,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多努力一下"的成事之道。

  渥沦·哈特葛伦在年轻时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长年累月的劳作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欲望--想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按照哈特葛伦所受的教育,本来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但他从1969年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的专项上,他每天都收集150个标本,共作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他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博士诚恳地说: "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有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入。"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地说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位年轻人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终于成为第二个哈特葛伦。他的名字叫伍迪·艾伦。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努力成为自己理想的人。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公车、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了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样做是绝对不行的。要想成事就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中去,你就能非同寻常。"

  成大事者与未成大事者之间的距离,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只差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的时机一个表示,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在实验中多试验一次。

  在办任何一件事情时,你必须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可能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只要再多一点能力;只要再多敏捷一点;只要再多准备一点;只要再多注意一点;只要再多培养一点精力;

  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

  通常只在遇到实际的情况后,才能分辨你的能力足不足以胜任那份工作。如果你是一个外科医生,动手术却手脚笨拙,就说明你医术不佳;如果你是一个厨师,人们无法知道你的厨艺好不好,除非你准备一顿餐点让人品尝,人们才会晓得。

  评断你能力的裁判不是你的老师、消费者或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

  在行动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可叫胖雨支介工作。你可以想尽办法掩饰你的无能,并祈祷没有痔羽你知道得很少、动作多么的不熟练,但终究你还是得面对自己的无能,也必须自己想办法修正。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什么长时间仍然无法胜任一项工作。第一天你可能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天你应该会懂一点;第一次尝试一份工作,你可能没办法表现得很完美,但经过一两天的练习,你应该要比第一天做得更好。这样,你就会成专家,离成事的时间就会不远了。

  只有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进步,才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记住一句话:"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

  【编者点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需要一个积累、学习的过程,想要在人生赛场上取胜,就要多练习、多积累、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切实掌握了几样真功夫,才会为成功打下基础。

  

  ■¤¤■ 6.准备越充分机会越多。

  

  机遇不会偏爱无准备之人,自己的功底越扎实,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自然机会就越多。

  在很多职业中介机构的名录里,登记着无数身强力壮、受过教育的失业者的名字。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而驻足不前,被人超越,最后丢失了原有的饭碗。这些人本来就没有深厚的根基,后来又没有下决心去积累经验,学习才能,对工作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试问,有谁愿意与这种人合作呢?他能做好一件事呢?

  有一位朋友最初在一个律师事务所供职三年,尽管没有获得晋升,但他在这三年中,把律师事务所中的一切工作都学会了,同时拿到一个业余法律进修学院的毕业证书。但是还有不少在律师事务所里工作的人,如果以时间论他们的资格已经很老了,可是他们却收获甚微,仍然处在很低的职位,赚着低微的薪金。两相比较,同样是年轻人,前者就是因为有志向、注意观察、仔细谨慎,并能利用业余的机会加以深造,终于获得成功;但后者却恰恰相反,所以他们永难有出头之日。

  有一个人,他有很多优点,比如为人忠厚,充满热忱,也能遵守工作时间,从不偷懒,但他反应太迟钝,也从来不注意学习掌握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思想,他像一头埋头拉磨的驴子一样,只知道工作不知学习,所以只能做原先的工作,不能获得升迁。

  另外,有些人时刻注意身旁的事物,随时随地专心学习,处处注意积累经验,他们能把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机构当成一所不断学习的学校。由于他们肯努力钻研、刻苦磨练,因此进步神速,成绩斐然。

  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会随时随地注意磨练自己的工作能力,任何事情他都能做得高人一筹,对于一切接触的事物,他都能细心观察、留意研究,对重要的东西务必弄得一清二楚方肯罢休,他也随时随地抓紧学习、磨练、研究,他更是看重与自己前途有关的学习机会,在他看来,积累知识要远胜于积累金钱。

  他随时随地都注意学习做事的方法和待人接物的技巧。有些极小的事物,他也认为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做事的方法,他都要详细考察,探求其中获得成功的诀窍。如果你把所有这许多事情都学会了,那你所获得的内在财富要比那个有限的薪水高出无数倍。而你的工作兴趣也完全在于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磨练能力。

  有些才识过人的年青人习惯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来研究白天的所见所闻,白天所思考的工作方法和种种技巧。经过一番思考、分析、综合,他从中得到的益处,要比白天工作所获的薪水高出数倍。这些人都很明白,由工作所积累的学识正是他将来成功的基础,是他一生最有价值的财富。

  在我们社会中,每天都听到有人抱怨薪水太低,运气不好,怀才不遇,但他们不知道,自己其实正身处一所可以求得知识、积累经验的大学校里。而日后一切可能的成功,都要看他们今日学习的态度和效率。

  只有准备充分、功底深厚,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顺利。

  【编者点评】

  "机遇总偏爱有准备的人"。自身功底深厚、准备充足,机遇才会不断的来临,否则没有准备,机遇来了也不会被抓住,因此说有真实本领,越充分机会就越多。

  

  ■¤¤■ 7.扬长避短,经营自己的优势

  

  做人必须做出自己的品牌,如果一个人位置不当,用短处而不是长处来工作的话,就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反之,如果选择长处来工作,经营自己的优势,则会发挥无限潜能而成功。

  这个世界上安于现状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总"就这样活着吧,机遇不好,老天对我也不公平"。越是这么想,你就越觉得心安理得,你也就越放松自己,得过且过,不知不觉中就彻底放松了自己。

  李扬是中国著名的配音演员,被戏称为"天生爱叫的唐老鸭"。李扬在初中毕业后参了军,在部队当一名工程兵,他的工作内容是挖土,打坑道,运灰浆,建房屋。可是李扬明白,自己身上潜在的宝藏还没有开发出来,那就是自己一直喜爱的影视艺术和文学艺术。

  他抓紧时间工作,认真读书看报,博览众多的名著剧本,并且尝试着自己搞些创作。退伍后李扬成了一名普通工人,但是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没有多久,大学恢复招生考试,李扬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成了一名大学生。从此,他用来发掘自己身上宝藏的机会和工具都一下子多了起来。经几个朋友的介绍,李扬在短短的五年中参加了数部外国影片的译制录音工作。这个业余爱好者凭借着生动的、富有想象力的声音风格,参加了《西游记》中的美猴王的配音工作。1986年初,他迎来了自己事业中的辉煌时刻,风靡世界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招聘汉语配音演员,风格独特的李扬一下子被迪斯尼公司相中,为可爱滑稽的唐老鸭配音,从此一举成名。

  有效利用自己的本身优势,是一个人生存中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自信的表现。

  多年前,有一位男孩愿意牺牲一切,只为了成为一名歌剧演员。他的父母花钱让他上课,就像如今的父母,花钱让小孩子上音乐课、舞蹈课一样。但是经过几年的练习之后,他的老师对他是否能成为职业演唱家,不抱任何希望。"孩子,"老师告诉他,"你的声音听起来就像风儿吹着百叶窗!"

  然而,男孩的母亲相信她的孩子,因为她曾经热切参与他的演唱会,每天在房间里倾听他的认真练习。因此,她送他到另一位更有经验的老师那儿学习。为了支付儿子的学费,她没钱买新鞋,有时甚至挨饿。这名男孩就是卡罗素,后来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男高音--因为他的母亲倾听了他的心声,引导他发展天赋。

  伽利略是被送去学医的,但当他被迫学习解剖和生理学的时候,他偷偷地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发现比萨教堂的钟摆原理的时候,他才l8岁。英国著名将领兼政治家威顿小的时候,连他的母亲都认为他是低能儿。他几乎是学校里最差的学生,别人都说他迟钝、呆笨又懒散,好像他什么都不行,他没有什么特长,而且想都没想过要入伍参军,在父母和教师的眼里,他的刻苦和毅力是唯一可取的优点,但是46岁时,他打败了当时世界上除了他以外最伟大的将军拿破仑。

  再也没有比事业使一个人受益更大的了。事业磨练其肌体,增强其体质,促进其血液循环,敏锐其心智,纠正其判断,唤醒其潜在的才能,迸发其智慧,使其投入生活竞赛中。

  从这些典型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选择职业时,你不要考虑要怎样赚钱最多、怎么才能成名,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工作,应该选择能使你的品格发挥得最坚强和最善团结人的工作,应该选择最能让你发挥无限潜能的工作。

  蒸汽机车的发明者史蒂芬逊有八个兄弟姐妹,小时候穷得全家都挤住在一个房间里,史蒂芬逊只好给邻居放牛。但一有时间,他就用粘土、空心树做管子,制造蒸汽机模型。17岁时,他真的装成一部蒸汽机,还让他父亲帮他烧火做试验。史蒂芬逊没有机会读书,别人逛酒吧的时侯,他却在洗机器、研究和做实验。当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和蒸汽机的改进者闻名于世的时候,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又都羡慕他了。

  颁发奴隶解放令的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借着炉子的火光来学习数学和语法,曾经为买一些书走70公里的路。他既没有得到过什么遗产,也没有碰到什么特别的运气。他之所以有出色的前途和作为,正是因为他有那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正直的气质。

  美国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小时候是裁缝店的学徒,从来都没有上过学。但正是这样一个生在小木屋、没有读过书,没有良好境遇的孩子,在美国内战期间担任了总统。他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赢得了全世界的赞扬,完全解放了400万奴隶。

  在世界最伟大的英雄和功臣中,有许多出身贫寒,他们一如既往地与命运做斗争,积累了自己的才能。每一个青年,无论他出身贫贱还是高贵,只要他有一个坚定正确的目标,稳步前进,那么,无论是人还是魔鬼,都不能阻止他的前进。

  他们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热衷于做什么,因此他就发展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优势,最终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编者点评】

  找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乐趣所在,去发挥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优势,练出自己的真功夫才会走向成功。不要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去从事自己毫无兴趣的事业,那样即使能有所成就也是极其有限的。

  

  ■¤¤■ 8.再有能耐也不可逆势而为

  

  不学无术、投机钻营的人固然成不了大气候,但是不看时势、不识进退,一味逞能的人,即便身负经邦治国之能,也一样难有作为。

  西汉时的颖川人晁错,景帝当太子时,他任太子家令,深受宠信,号"智囊"。景帝登上王位后,晁错当了御史大夫。最初,文帝时吴王濞称他有病不能上朝,晁错数次进谏吴王的过错,认为该杀,文帝心中不忍。等到景帝即位,晁错说: "吴王招诱天下逃亡的人阴谋叛乱,现在削弱他的势力,他便会造反,不削弱他的势力,他也会造反。削弱势力会导致立即叛乱,但危害很小;不削弱势力,虽能延缓叛乱的发生,却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又说: "楚王和赵王有罪,应该削去一个郡;胶西有阴谋,应该削去六个县。"果然,削弱他们的势力时,这七个国家一起造反。晁错平常和袁盎不和,正值皇上召见他们,皇上向袁盎询问: "处理造反有什么办法吗?"袁盎回答说: "请您让左右退下。"皇上让手下退出,只有晁错在。袁盎又说: "我所说的话,当臣子的是不能知道的。"皇上又让晁错退了出去。袁盎说: "吴国和楚国相继来信说,贼人晁错擅自支配诸侯,削弱他们的二-地,因为这个他们才造反。只有杀了晁错,恢复诸侯过去的土地,才能兵不血刃消除这场叛乱。"于是,景帝在东市把晁错给疆斩了。晁错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是他死就死在了自己爱逞能上。

  中国历史上以能而不逞而闻名的,有一个萧规曹随的故事。"萧规曹随",指汉初丞相萧何定下的政策法规,继任的曹参因循不变,保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的安定。

  萧何被刘邦拜为丞相后,经邦定国,安抚天下,为新兴的汉朝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萧何实行的是对内宽松、与民休息、恢复国力的方针。

  曹参继萧何为相后,继续奉行萧何制定和推行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实行"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实际上就是守成,就是不创设新的设置与举措。史载曹参"举事无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他专门任用那些不善言辞的忠厚长者;他日日饮酒,不听政事,大臣与属吏想来禀报事情的,他一定要把对方灌醉,让对方无法开口。与曹参居所仅一墙之隔的丞相属吏们也日夜饮酒,醉歌欢呼,曹参听到后,不但不禁止,反而命令从吏也张席坐次,高声吆喝,与毗邻的呼声相应。看到他人有过错,即为其掩盖,不加深究。他一切以萧何时代的政策为准,因而丞相府清静无事。惠帝对曹参的做法很感奇怪,便让曹参的儿子、中大夫曹窖回去问曹参,为什么不以天下事为忧?曹窖一问,不想被曹参怒答二百,并训斥: "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惠帝忍不住亲自询问曹参,曹参问惠帝: "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惠帝说:"朕乃安敢望帝乎?"又问: "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答日:"君似不及也。"曹参于是说:"高皇帝与萧何定下,法令既明,令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被他说服,连声说:"善,君休矣!"

  曹参为相,不欲创新,一味守成,以特有的方式保持萧何以来政策的连续性,既稳定了汉初的政局,又为日后西汉的繁荣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萧规曹随",是宰相为政的一种方式,也是为官执政者表现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

  事实证明,曹参以"无所作为"的方式,却取得了"有所作为"的实际效果。恐怕没有人会说曹参是一个无能的相国,因为所采取的政治举措完全符合当时天下初定、人心思稳的社会背景。相反,他以另一种方式展露了治理天下的才能。而像晁错这样的人,能力太小,智谋不足,却看清形势,自以为凭自己的策略可以安邦定国、国富民强,没想到局势反而越来越糟,最终还赔上了性命。这就是逞能的局面。而曹参有能而不逞能,却得到了良好的名声,使国家政局稳定,国泰民安。

  【编者点评】

  自身有才能,但要估量自己能成什么气候,能办多大的事情,量力而行,要对自身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为了逞能而去做自己没有把握、掌控不了的事。

  

  ■¤¤■ 9.贪多嚼不烂,样样通样样松

  

  无论是上九流之人还是下九流之辈,只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有所专长,掌握其精髓,那么就是这一行业的人才。只有在一个行业中钻透悟透,才能靠这一技艺走遍天下,而不要想什么都精通,什么行业都是专家,那是不现实不可能的,除非是天才中的天才。

  《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二人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牛。他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杀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一样。更惊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了,而那把刀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此时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细地把刀擦净、收好。那神气,就同优雅的西班牙斗牛士一样。

  再看匠石,也许木匠,也许是石匠,也许是木石活儿都做,他的技艺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让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人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毁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的确是如此。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实在的真理。一个残疾青年,学会电脑打字,便办起了小打字社,交活及时,打的质量又高,连一些著名作家也慕名而来,让他打文稿。几个下岗大嫂,都是做饭行家,一核计,总不能老靠一点儿救济金度日,于是办起"嫂子饺子馆",卖的饺子薄皮大馅,服务热情,很快就兴隆起来。和他们相比,无技之人的确是最苦。别说扬名,自立都很困难。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没有真本领,很难在世上立足。

  有些人瞧不起小的技艺,总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当总经理、从政做官、做科学家、理论家等等。但一是要真有那份才能,当然也要有机遇;二是即使是做大事,也常常离不开靠技艺做小事打牢基础。这个基础,包括锻炼你的实践能力,包括锻炼你的意志,包括去基层实际体察。有一技在身,才能助你成就大事。

  不要小瞧这些技艺,理发、给死者整容、墓表、烹饪、园艺、茶道......只要技艺精深,在当今世界,同样大有可为,同样事业辉煌。聂卫平是围棋大将,杨小燕是桥牌皇后,侯宝林是相声泰斗,梅兰芳是京剧巨擘,乔丹是篮球巨星,皮尔·卡丹是时装大腕......许多原来被人视为"雕虫小计"的技艺,今天都有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有的甚至变成一种产业。这种情况应当被有为青年注意,从中寻找成功的机遇。

  人生在世,能有一技在身,就起码有了安身立命、吃饭的本钱,如果技艺精湛,就会更有作为。虽说多技者多劳,多劳多得,也不是什么坏事。老话讲:艺多不压身,吹拉弹唱都会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得更出色。但是也要记得一句歇后语:饿鬼吃肉--贪多嚼不烂。不要妄想成为样样都懂,行行都行的通才,只有术业有专攻、精通一门技艺,才能真正的大有作为。

  【编者点评】

  要放弃成为通才的想法,因为人的时间生命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精通很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所以只学一种技能,并将之学精、学透,就会一生受用无穷了。

  

  ■¤¤■ 10."夹生饭",最难办

  

  在生活中一些不懂装懂,好为人师的人被称为"夹生饭",意思是说他们对事情只知道一点,就四处卖弄;只知皮毛就自以为很了不起,这种人没有真本事却要硬充明白人,那他的结果只是使人讨厌、厌恶而已,所以为人切不可做"夹生饭"。

  在生活中,我们常犯这样的毛病,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说这不好,说那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俨然一副导师的样子。其实这种好为人师、喜欢指指点点的毛病,不但无意之中伤了别人,让人觉得难堪,也会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为人所厌恶。

  因此,不要轻易在人面前指指点点,将自己当作是高明的入,这样做,你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同时招致了厌恶。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意思非常实在,因为人各有所长,智慧也各有高低,因此人们应该时时留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因此孔子的这句话是很有人生价值的。在人群中,你以别人为师,除了可以增进自己的成长之外,也可以让对方感到开心。向别人虚心求教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为人师却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喜欢指指点点,纠正别人的做法。

  有一种人,喜欢指正人的缺点,例如交友方式啦、衣服发型啦、教育子女的方法啦,将自己的审美观强加在别人身上,还自以为很高明,沾沾自喜。这种人可能是善心好意,觉得应该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指出来。却不知这种自以为是、认为别人观念有问题,只有他的观念才对的方式,已经侵犯了人家,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别人的感情。

  因此,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基于什么心态,也不管你的意见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一旦你口无遮拦很冒失地说出来,你就犯了一个忌讳,侵犯了别人,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和自尊。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这些价值观和审美观组成了一个敏感的自我。你若不了解这一点,轻易地指点你自以为是他错误的那些事情,他会明显地感受到了你的侵犯,他的自尊受到了你的伤害。因此有可能他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还会对你生厌恶。尤其在工作方面,你指指点点的样子,根本就是在否定别人的智慧和能力,这样只会让他更加的讨厌你。因此,想要获得他人的尊敬与好感,首先自己要掌握一定技能,有真正的本领,这样才能服人受人敬服。

  【编者点评】

  掌握真正的本事才会被人所重视,说话才有分量;而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夹生饭"谁都不会喜欢,因此学知识、学技能就要学通、学透,不可只知皮毛。

  

  ■¤¤■ 11.有本事让别人去说,不可自卖自夸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需要自己说出来的,因为别人都看得见,所以有本事要让别人去说。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喜欢自吹自擂、自卖自夸的,因为别人的眼睛要比我们的眼睛亮得多。大众的眼睛是揉不进沙子的,所以自卖自夸只会使别人看轻我们,或者怀疑我们是否有真本事。

  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李将军还让爱浦麦特城去受审,签订降约。

  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是否就骄奢放肆、目中无人起来了呢?没有!他是一个胸襟开阔、头脑清晰的大人物,他绝不会做出这种丧失理智的行为来!

  他很谦恭地说: "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仍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间佩着政府奖励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比士兵多一条代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

  这一番谦虚的话听在人家耳里,远比数次的自吹自擂好得多。惟有对自己的成就发生疑问的人,才爱在人家面前强出风头,以掩饰那些令人怀疑的地方。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必自我吹嘘和自我炫耀的,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而且会记在心上。

  也许你以为格兰特将军的自谦,固然值得赞美,而李将军以败将的身份,居然也昂首挺胸、衣冠整齐,似乎有些示之骄傲呢?其实不然,李将军虽然战败,但仍能坦然忍受耻辱,这正是他勇敢坚毅的地方。他这样做,是表示他把失败当作一种经验,而非一种耻辱,如果能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仍能挺身奋战、争取光荣。所以他也可以说是不失为一位伟大军人的风度。他之所以与格兰特持相反的态度,并非不肯谦虚,实在是由于二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格兰特将军不但赞美了李将军的态度,而且也没有轻视他的战绩。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和李将军的失败,都是偶然的机会造成的。他说: "这次胜负是极凑巧的环境决定的,当时敌方军队在维吉尼亚,几乎天天遇到阴雨天气,害得他们不得:不陷入泥淖中作战。相反的,我们军队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行军异常方便,而且有许多地方往往是在我军离开一两天后便下起雨来,这不是幸运是什么呢!"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最后命运的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命运,这正表示他有充分的自知之明,始终没有让理智和名利的欲念所埋没。曾经有人说: "愈是不喜欢接受别人赞誉的人,愈是表示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

  假使你常常强出头来接受别人的称赞,自己拍自己的肩膀,把它当作一桩了不得的事情,那你无异于是在欺骗自己,就像那些被魔术欺骗了的观众一样,从此你将走上失败之路,因为你早已没有自知之明,盲人骑着瞎马乱闯,怎么会有成功希望呢。

  【编者点评】

  "愈是喜欢受人夸奖的入,愈是没本领的人",这是欧洲一句著名的格言。我们也可以说"愈是有本领的人,愈是不需要别人的夸奖"。这样看来,自卖自夸只是一种愚蠢的行为罢了,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会自我夸耀的。

  

  ■¤¤■ 12.关键时刻要出招,办法总比问题多

  

  在一些重要关头,遇到棘手问题的关键时刻,如果在别人束手无策之时,我们挺身而出,使问题迎刃而解,那么,别人就会佩服我们,就会从此对我们另眼相待。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人埋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样的下属不会受到领导的喜欢。

  马谡是诸葛亮手下的大将,屡立战功,也算是一位功臣,然而留下了大意失街亭的遗憾。司马懿出兵进攻街亭这个咽喉要塞,为诸将提供了一个表现才能的好机会。马谡瞅准了这关键时刻,主动请求把守街亭,诸葛亮说: "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汝虽通谋略,奈此地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马谡立功心切,于是立了军令状,但他的想法并未如愿。街亭失守,打乱了诸葛亮出岐山的计划,马谡不仅没能立功,还丧了性命。而同去的赵云、邓芝却表现甚好,没有损兵折将,还保证了军资什物的安全,深得孔明的喜欢。孔明亲自率领诸将出迎,见到赵云说:"是吾不识贤愚,以致如此!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何也?"邓芝回答说:"某引兵先行,子龙独自断后,斩将立功,敌人惊怕,因此军资什物不曾弃。"孔明夸奖道:"真将军也!"还赏赐赵云五十金,丝绢一匹赏给赵云的部卒。赵云推辞不受,孔明更是倍加钦敬,叹道:"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

  同样的关头,同样的机遇,马谡把事情办砸了,赵云和邓芝却把事情办得很好,一个伤了孔明的心,一个赢得了孔明的赏识和敬佩。所以关键时刻总有招。才能被人重视。

  顾虑,决意不下。眼看谈判要以失败告终,随行的其他l9个人都一致动员毛遂上前。于是毛遂走上大殿,楚王得知毛遂是平原君的幕僚后大怒道: "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受辱但毫不含糊,提剑逼近楚王,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楚王,平原君出使楚国大功告成。这一出使楚国,使平原君认识了毛遂的价值,赞叹说: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后来把毛遂当作贵客看待。毛遂固然有才,但在这里他表现出了很大的勇气,可以说是智勇双全才获得了成功。

  故此,在平时就要注重多方面积累知识、掌握技能,才能在关键时刻总有招,才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重视与赏识,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编者点评】

  在关键时刻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在这时候如果能露一手,就能受到别人的重视,那么想要在关键时刻有招可出。就要背后多下苦功,暗中积累,如此才能适时出招,一招赢得别人的赞许。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挽风 2009-5-30 13:00
谢谢分享!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4-24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