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鳌城浪子

[影像寿宁] 摄影基本常识

[复制链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6 03: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b>[转帖]摄影新手入门-拍好数码相片的八个笨办法

</b>  [注]现在的新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我觉得这篇文章说的很实际,对大家有所帮助。转了过来,请固顶给朋友们看看。
<P>  眼高手低</P><P>  现在的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有些功能甚至是专业级光学相机都不具备的,譬如说白平衡调节、包围式摄影、场景模式摄影、多点区域评价测光、多点对焦及偏移对焦等等,而且自动曝光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和完善,所以从道理上推论,似乎用数码相机拍出好照片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容易。</P><P>  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尤其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拍出好相片,这有赖于你对你的摄影器材的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还需要有点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经验的长期积累,功到才会自然成,所以并非唾手可得的易事。我在数码摄影方面还是个新兵,经验不多,碰的钉子却不少,拍得满意点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认真回忆体会一下,也还能总结出一点东西来。下面一些“笨招”对于还在摸索经验的影友也许有点参考价值。这些笨招是:</P><P>  1、多拍精选</P><P>  “多拍”,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这是一个笨招,可确实是充分发挥数码相机优势的绝招,光学摄影友是没法学的。你看,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友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及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友们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P><P>  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影像现时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又可以现时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就是了,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我现在往往是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补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一般来讲,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回来完后存入硬盘,再用ACDSee放大回放,又删去一部分。然后用ACDSee的编辑功能回放做初步图像处理,一般一是纠正偏斜,二是必要时加以裁切以完善构图,三是用“自动级别”功能纠正弥补个别相片曝光上的不足。经过这道工序以后的相片就可以认为是初步成品了,再拿回到ACDSee上放大回放一遍,过于平庸的再删除一次,这样每个专题也就不过剩下二三十张甚至十几张了。</P><P>  2、不要轻视对焦和测光设定这些基本操作</P><P>  对焦是摄影的最基本操作,可说是没人不会的,可是当我自检某些相片拍得不好的原因时,有时问题偏偏就出现在对焦这个环节上。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动摄影方式,请一定做好半距锁焦,否则就可能因失焦而使主题模糊。如果你用的是程序控制方式(program normal,半自动摄影方式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光圈和曝光时间是相机自动选定的,而测光方式、对焦方式和白平衡条件则是可以手动选定的),情况就又不同了。这个数码摄影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光学相机是没有的,如果你不善于利用它的特点,还像全自动摄影那样对待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被它拖累了。</P><P>  程序控制方式下的对焦方式通常有区域对焦、重点对焦、远景对焦、近景微距对焦等好几种,重点对焦时有的还可以将聚焦点改变至偏离中心的某个特定位置(相机不同会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你不能再以一成不变的简单方式来对待复杂的功能,而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对焦的默认方式是重点对焦,年前我去花市拍花卉,因为跳舞兰很小就凑得很近,但怎么拍都不够清晰,甚至出现失焦现象,后来才悟出是因为没有将对焦从默认方式改为近距方式所致。又譬如拍树荫下的人物,你就一定要注意采用重点测光和重(单)点对焦,还要注意拍摄主题的半距锁焦,否则你也很难拍出满意的作品来。</P><P>  3、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P><P>  对于新手和老年影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对于老手,如果曝光时间长于1/30秒而无依无靠时,一样也有可能出问题。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人老了更可能怎么也练不出来了。那怎么办呢?我有几招笨办法: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我用这个办法在曝光速度长至1/8秒时还拍出过不少相当清晰的相片,你也不妨试试;第三个办法就是脚架加快门线(线控快门触发器),不过有的相机不具备快门线接口,快门线也相当贵,相应的有效替代办法就是利用延时功能。如果你的相机有2秒延时功能就最好了,“脚架+2秒延时”就是最稳当而方便的办法。没有2秒延时功能也不要紧,就好用10秒延时,浪费点时间就是了,效果一样好。</P><P>  说到角架,我的教训是一定要买个好点的。为了不舍得在这方面多花钱,我先后买过两个较便宜的脚架,结果第一个脚管太单薄,一碰就颤,还容易回缩;另一个则是用久了就水平转动不灵活。没办法只好又去买了第三个,最后花的钱加起来足够买一个顶级名牌的还有余,真是可笑。</P><P>  4、不用和善用闪光灯</P><P>  有的文章介绍说,美国的摄影记者无论什么时候都用闪光灯,似乎闪光灯是不可缺少的,是拍好相片不可缺少的条件,可是我照猫画虎却屡屡失爽。仔细想想可能我是囫囵吞枣了,人家可能用的是外置大功率辅助闪光灯吧?!以内置闪光灯而言,功率那么有限,光照距离和范围那么小,要想把较大范围内的景物都照到且光照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宜于在需要突出特定主题时使用,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第二,拿闪光灯在室内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层次,或者因为光源单一而反差生硬,有时还会拍出红眼来,对于戴眼镜的朋友那就更难办了,往往拍得他两眼“银光闪闪”,漠无表情,而令我和他都懊恼不已。</P><P>  所以我自承无能,从光学摄影时代起就尽量迥避使用内置闪光灯,室内光线不足宁可使用夜景功能来提高感光功能。现在用上了400万像素级的数码像机,感光性能获得了极大提高,一般光线条件下都能拍出好相片来,更是变本加厉,把“强制不闪光”优先作为室内外摄影的一种基本手段了。但是这并不说明闪光灯就没有用了(光线太差时你当然还是非用它不可),只不过是把闪光灯的使用放到了第二位,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光手段就是了。譬如说在逆光条件下或是在阴影下拍摄人物时,用闪光灯就能大大提高影像质量,有时甚至还缺它不可。在室内摄影如果光源来向太单一,造成光影畸亮畸暗时,也需要用闪光灯来补光。这一类的用处还是不少的。</P><P>  当然,我非摄影大师,更非使用闪光灯高手,在这方面也可能矫枉过了正,如有不妥之处,请影友不吝指教。</P><P>  5、扬长还要注意避短</P><P>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相机有连拍功能的影友不妨用这个功能来弥补其不足。</P><P>  6、给相片注入一点美学因素</P><P>  两张相片拍得同样清楚,但有的作品令人感觉很美,有的却平淡无奇,这是为什么?美学修养和技巧应用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就好像画画,有的人画得一丝不苟,却匠气十足,意境全无,只能称之为行画而入不得庙堂。有人随手浑洒,却灵气飞动,令人注目难移,击节叹赏。所以功夫不仅在镜内,也在镜外,摄影爱好者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P><P>  要拍出好相片,首先要构图好。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用不着我这样的眼高手低者哓舌了。我只想着重补充一点,那就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这对摄影一样有用。</P><P>  对于构图,有的朋友喜欢将相片拍得对称性很强。对于我,除非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否则我宁可偏移一点角度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P><P>  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P><P>  色彩的运用很重要,但我觉得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更重要的因素。</P><P>  以上这些观点本来应当用些具体的图像来予以论证,才不至于像论禅那样抽象,但因占用篇幅已经太多,只好留待以后再来交流了。</P><P>  7、善用摄影处理技术</P><P>  相片拍得再好,总会有缺陷。不要紧,图象处理软件可以帮你忙。现代摄影技术包含数据获取、数据(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储存与输出3大基本环节。未经处理的图像只是一个半成品,经过图像处理并储存或输出(如打印或印刷)的才是成熟的最终产品。我曾见到有的摄影比赛强调要用原始拍摄相片,不允许进行图像处理,我感到十分迷惘不解。要知这对于使用入门级相机的影友是很不公平的,这种比赛实质上会变成变相的相机大赛,有意或无意地成为高档相机的宣传推销员。摄影作品的水平应当综合表现在外业摄影水平和室内图像处理水平两个方面上。图像处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摄影成果的还原度,并进而提高主题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不应加以排斥。譬如说这次三月影赛中广受好评的一幅作品表现了朦胧之美,我不知道这幅作品是否百分之百地真实再现了拍摄场景,但即使拍摄主体原来是清晰的,是作者用虚化(柔化)镜头的技巧将它表演成朦胧之美的,我想也不会有人因此去否定它的成功。同样的,用室内图像处理方法也可以同样可以将摄影主体虚化或称柔化,例如应用“滤镜”中的“模糊”或“柔化”功能可以轻易地达到同样效果,那又有什本质的区别而不准其入选呢?</P><P>  最有名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和ACDSEE。ACDSEE功能简单些,但易学易用,我用它来作相片的宏观处理。PHOTOSHOP功能十分强大,但使用比较复杂(我也不期望能把它全部学会),我平常只用它的部分基本功能来对个别相片做细节的补充处理。</P><P>  一般情况下,在外摄成果输入电脑以后,我都会用ACDSEE把所有相片“过”上一遍。包括:</P><P>  纠正偏斜。本来相片有点偏斜也不影响大局,甚至会另有情趣。但是除非是有意摆成某个角度的,一般我都会把无意的偏斜纠正过来,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叫人看着“不顺眼”。纠正时通常以地平线或楼房等直线景物作为基准,仰拍或俯拍时平行线条会因透视原理向某点倾斜集中,这时就以相片中线为准。</P><P>  裁剪画面,把它裁成比较满意的构图。一般来讲,1600x1200像素已能满足家庭应用需要了,但对于可能需要裁剪的画面,我会提高用2240x1680的规格拍摄,裁剪后仍调整为4:3规格,以尽可能保证成像不低于1600x1200像素。</P><P>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ACDSEE的“自动级别”功能是纠正亮度和对比度的很有效手段,尤其是低档相机照的相片往往感光不足,使用的效果更为明显,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自动级别”后的缺点是:有时用后会出现轻微色偏。这时,包括原来就有色偏的成果,可以用“调整”项中的“红/绿/兰”功能来调节,提高相片的色彩还原度。</P><P>  8、以上讲的都是方法和技巧,亦即可归入“软件”的范畴。然而物质到底是成功的保障,你技巧再高,没有一部好相机也仍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过来也对,“软”“硬”件是互为补充的,不可偏缺),所以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在完成入门锻炼之后,你还是下决心升级一台高档点的相机吧。</P><P>  “语多必失”。以眼高手低如我者本应抱残守拙,多听多学而少说,现在居然出来妄言一通,缺失必多,贻笑大方,敬请各位影友见谅和不吝指正,或一笑置之可也。
</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6 03: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FONT face=Verdana><b>构图笔记——选择什么样的书学习构图?

</b>墨玄

初学者对学习摄影构图总是觉得无从入手,不少朋友在看过很多书、文章,拍过很多照片之后仍然感到进展缓进步不大。当“开始对构图方面的文献转入认真研究的时候,他们对于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是不无顾虑的。然而,很多论述构图的文章和著作却只能使原有的顾虑加重一层”(注1)。是不是“任何一个人,只要肯下功夫,几乎都能把构图的理论和本领学到手”(注2)呢?更有朋友把“按照原作的拍摄条件重演一遍,求得和原作相同的拍摄效果”(注3)当作学习构图的捷径,殊不知这样的模仿对学习构图来说有弊无益。

在这一节《构图笔记》中,墨玄向大家推荐四本书。其中一本墨玄已经翻看了十年,受益颇深,重读时仍然兴趣盎然。相信这四本书对于大家日后在摄影构图上学习和研究会有所帮助。

一、本·克莱门茨&大卫·罗森菲尔德的《摄影构图学》

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名为《摄影构图学》的书,是本·克莱门茨与大卫·罗森菲尔德合著的。翻看了几页之后,我就爱不释手了。于是,我决定买一本。我跑遍了京城的书店,都是兴致勃勃而去、两手空空而归。后来,我直接去了出版社,但结果依然令人遗憾。

一年之后,我经过中国照相馆,本想买些显影药回家。偶然地瞥见有一本《摄影构图学》,我粗略地翻阅了一下,除了封面之外,内里的文字图片和我在图书馆里看到的那一本相差无几。这让我欣喜若狂,当即就掏钱将其拿下。

在那之前,我也看过一些构图的书,象《摄影构图百例》、《实用摄影构图手册》什么的,有些是国人写的,也有些是外国人写的,但大多讲的是公式化的S型构图、对角线构图、金字塔构图、黄金分割什么什么的,局限性非常大。他们大概是从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作中提炼出来的“美”的标准模式,学究气息浓重,根本不适合现代摄影的诉求。当摄影者感到无计可施的的时候,这样的构图指导没有带来任何帮助,基本上属于极不实用的那一种。还有些文章是运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来分析摄影作品中的构图。活脱脱地把摄影变成了设计。学过平面构成的人都知道,那些理论既抽象又枯燥,即使附有大量图样,理解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平面构成原理的学习大多是“灌输进来、实践套用”,唯一的成就感来自于完成一幅平面作品时的轻松。“遗憾的是,这种分析方法在读者身上产生出的最明显的效果竟是对分析者超乎寻常的尊敬和羡慕。在初学者的眼里,这些看不懂图解就象是一套魔术,只有少数有幸具有某种妙诀的特殊人才才能表演。而这些诀窍却没有一条传授给读者。”(注2)

《摄影构图学》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一开篇就否定了我以前所看过的书和文章。而它所提出的,也正是我所困惑的,它吸引着我继续往下阅读。书中讲述了摄影构图的要素和构图的原理,还穿插了很多艺术见解,涵盖绘画、雕塑、音乐、哲学、心理学诸多方面。两位作者精湛的理论修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渊博的知识令人叹服。另外,我要感谢姜雯、林少忠、李孝贤三位前辈,他们的译文非常精彩。

买书是九三年的事情。书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在现在看来仍对读者有着巨大的启发能力。所以,时至今日,我还时不时地把它拿出来翻上一翻。

二、恩斯特·威尔迪的《摄影大师的构图秘诀》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摄影构图学》中没有涉及到色彩的探讨和研究,这多少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当色彩呈现在胶片上的时候,作为摄影师,无论对黑白摄影多么偏爱,也总要学习彩色摄影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在这个充斥着视觉垃圾的年代里。更何况数码相机日渐普及,那些机器所存留下的原始影像,一水儿都是彩色的。于是我在2002年买了一本《色彩构成》和一本《摄影大师的构图秘诀》。前者花去了我4倍于后者的银子,读了两个月,基本没读懂,只是最近家里装修,才把它又翻出来参考参考。后者是摄影家恩斯特·威尔迪所著。

尽管想学习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作用,但《摄影大师的构图秘诀》中论述色彩的部分,对我的帮助并不大。倒是恩斯特·威尔迪建议我们到油漆店中学习彩色知识是个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作为对《摄影构图学》的补充,我从这本书中更多的了解了“画幅”和“对视觉产生干扰的因素”,这也是我决定购买此书的原因之一。除了画幅和干扰因素之外,书中对主体、背景、镜头、景深等方面也有详尽的论述。此书的价值在于实用性很强,无论对初学者、爱好者,还是摄影工作者,都会有帮助。字里行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这本书指导我们如何消除构图中的技术性缺陷。

书中的很多论述,大多能够在《摄影构图学》中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极力推荐影友收藏《摄影构图学》的原因。

三、罗兰·巴特的《明室》

大约在半年以前,我到西单图书大厦买书,看到了这本罗兰·巴特写的《明室——摄影纵横谈》,于是就买了下来。这本书跟摄影构图不太沾边儿。但对提高学习构图的内在素养颇有媲益。作者以文学家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摄影的观点。其观点独特,极具启发。

此书写于1979年4月15日到6月3日,没想到23年之后的今天,我能够读到这样一本书,只恨相见太晚。也许是对法国式的文风不太习惯,书中的不少章节,我要读很多遍才能读顺。尽管如此,也没能削减我阅读此书的兴趣。

书中的许多观点都令人记忆深刻。罗兰·巴特提到“PUNCTUM”(类似于软件BUG的一种东西)是照片中一种偶然,也许是摄影者在不经意中拍到的,却使本书的作者感到刺痛。一张照片很可能因为“PUNCTUM”的存在而长久地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PUNCTUM”与《摄影大师的构图秘诀》提到的“干扰因素”遥相呼应,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它不是技术上的失误,而是一种偶然的、有趣的冲突。罗兰·巴特对这一类的“干扰”作了诠释。

既然是“摄影纵横谈”,那么必然涉猎广泛,阅读此书就象是在读一个个故事。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摄影人、摄影批评家、摄影理论家不得不看得的书。

四、曾璜&任悦的《图片编辑手册》

最后介绍的是曾璜、任悦编写的《图片编辑手册》。书中涉及到传播学的内容,讲述了图片编辑工作的方法和方式。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手册,在摄影书架上一般找不到,它通常会被放在“新闻”、“传播”一类的架子上。

摄影师和图片编辑始终是一对欢喜冤家,合作得愉快则皆大欢喜;合作得不愉快要不其中一方委屈求全,要不就分道扬镳。此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图片编辑是怎样工作的,以及了解他们的工作准则是什么。无疑,这也是摄影构图要考虑的一部分。正如恩斯特·威尔迪在《摄影大师的构图秘诀》所论述的那样:“构图的内容包括了从照相机取景器中评估影像的那一瞬间起,直至最后将影像呈现在底片夹、画框、书籍、杂志之中或投影屏幕之上,这一摄影的全部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切东西。”(注4)

以上就是这一节中为大家介绍的四本书。墨玄会将书中论述所引发的思考、实践以及心得写在日后的《构图笔记》中,与大家一起分享摄影的快乐和困惑,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摄影构图的奥秘。今日就此搁笔。</FONT>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6 04: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FONT face=Verdana>户外人像拍摄十点心得 (转帖) </FONT><P><FONT style="FONT-SIZE: 14px" face=Verdana size=3>户外人像是广大影友最为喜爱的拍摄内容之一,但要想拍出既赏心悦目,又体现一定内涵的户外人像,也并非易事。只有当你在举机之前,就明明白白想要得到什么,并把握安排主体的艺术,成功方能到来。为此,特与影友交流以下10点心得。
  1.器材选择
  相机:AF或MF35mm单反相机;3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120mm中画幅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及有数码后背的中画幅相机,有着画幅大、像素高、能保证图像品质的优越性,只是价位高,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影友的选择)。
  镜头:人像的形象展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拍摄时所选用的镜头。原则上讲,什么镜头都可以拍人像,对35mm单反相机来说,有时为了取得戏剧性的画面,甚至使用20mm、17mm超广角乃至鱼眼镜头,而200mm、300mm长焦镜头,有着虚化背景、简洁画面的特别功能,常能在这方面发挥优势。大多数人像标准镜头最为适宜;拍摄带肩部的头像,100mm左右镜头最为理想,135mm以上镜头拍头像特写,得心应手。
  在多年的拍摄实践中,我体会到拍人像首选镜头应该是85-135mm范围的定焦人像镜头。几款名牌散焦人像镜头,如尼克尔AF DC105mm/1∶2.等,有着特别的表现,其散焦控制的图像极有魅力,只是价位较高。120mm中画幅相机、数码相机的镜头选择与35mm单反相机镜头类似。
  影像存储媒介:传统相机用ISO100以下胶片或人像专用正、负片。数码相机用各自匹配的存储媒介。
  其他:一个独立式测光表(可用机内测光表替代),一只热靴式闪光灯和一块改善光线反差的反光板,一个稳定的三脚架。
  2.采光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采光自然占有重要位置,是拍摄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阳光直接照射时光质太硬,会带来讨厌的阴影。
  以下用光方式可供考虑:
  A 散射光
  ⑴薄云遮阳。薄云遮阳能产生室内漫反射光一样效果的照明,不管被摄者面向何方,照度总是平衡的。这是最为理想的光源之一。拍照时用反光板补光,有助于强化造型的立体感和塑造人物的眼神光。
  ⑵阴天。类似于薄云遮阳,但此时光质稍差,选择拍摄地点是关键,应以宽阔明亮的场景为佳。
  ⑶处理后的明亮日光。处理方法之一是将拍摄地点选择在带顶的阴凉处,让光线自然过滤,如门廊或树下,光线会变得较柔和,但因受太阳反射光照射,仍然保证较好照度。二是在阴影中拍摄,如一座建筑或一堵墙投下的阴影,但应注意,回避强烈顶光的物体所投射的阴影。相机后面应是广阔天空或有相当亮度的照明为好,背景应紧密,没有空隙,这样将不会产生分散主题的光斑。
  B 一般来说,要拍出特别吸引人的肖像照,光线应来自后面或被摄者的一侧(注意用遮光罩避免光线直接射入镜头,还要避免遮光罩下沿或别的平面将光线反射到镜头中)。因此,太阳升高前,下午稍晚,是拍摄户外人像的最好时间,这时太阳低照,你能拍摄场面富丽的逆光像,并且被摄者前广阔的天空给阴影提供了天然辅助光,不必担心来自顶部或其他方位光线的干扰。
  C 应回避强烈的日光和难以驾驭的正午阳光(俗称顶光)。特别是正午阳光使人物下眼睑处形成一团黑影。解决途径:⑴想办法避免阳光直照脸部,否则被摄者会睁不开眼睛或皱眉头。⑵可以利用反光板来克服阴影造成的不利因素,用挡板遮住阳光,使阳光不在脸部形成阴影,用一张白色或浅色的纸也可以。⑶实施闪光灯补光。在明亮阳光下、在光影落入被影者面部时,就可以采用闪光灯闪光辅助补光的方法,以消除脸部阴影。
  在不利的照明环境中,有时也可以巧妙利用环境或人物动态造型,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当代美国摄影大师赫伯·瑞茨所拍美国著名歌星麦当娜昂头的霎那间,讨厌的顶光变成了精彩的侧面光。
  3.服饰与背景
  以白色为主的环境,拍摄婚纱高调画面较为理想。穿上一套红色的亮丽服装,会立刻吸引你的目光,形成一个有刺激性的视点。如果你着眼表现色彩,衣着与环境千万不能打架,补色可能是最佳的选择。譬如环境以蓝色为主调,黄色、红色或绿色着装也许很适合。
  人像背景并非要别致高雅的楼堂馆所或豪华住宅,如与便装、运动服、牛仔服配套,背景一棵树、一丛灌木、一堵石墙就可以。背景选择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简洁。
  还要提醒注意的是,不要让背景抢“镜头”。背景是鲜花,一定不能让它与人像“媲美”。背景不能太杂乱、刺眼。
  户外人像选择空间极大,可以运用不同的景观做背景产生风格迥异的影调形象,明亮的天空作背景,可轻易构成高调;门前拍片其室内外的光比极易拍成低调;粗犷自然的一组树叶前也可拍出虚幻迷你的衬景。可以利用水面反光产生亮背景,形成高调人像;有时顶侧光之类不理想光线,也能造就几分生动。
  4.曝光控制
  正确曝光是一幅好图像的技术关键,虽然大多数相机均有测光、自动曝光系统,但独立式手持测光表,却更有利于测量千变万化的户外光源。譬如逆光照,根据光线比较暗的阴影部分确定曝光值,通过适当增加曝光量(提高1/2EV至2EV),能较好地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增添艺术魅力。当然,一般情况下单反机的机内测光系统完全能担当此任,但在某些情况下需避免误测,如大面积亮或暗背景,穿全黑、全白服饰时,可以实施正、负补光或对人物面部局部测光、点测光解决。
  5.构图
  关于构图可以说出许多规则,而最佳的规则则在于突破这些规则以获取有创意的人像照。常规上,不要把人物置于画面中央位置(往往使画面呆板,缺乏感染力)。相对较好的构图是把主体人物稍稍偏于上下或左右一侧,可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最理想的构图比例,则在竖、横画面三等分的“井”字线上。这种微妙的画面平衡,能较好地发挥主体人物在画面上的组织作用,产生极好的视觉效果,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拍人物特写,则让拍摄对象的眼睛处在画面上部的三分之一位置。忌眼部在画面中间,只要眼睛位置“正确”,不要怕切掉部分头发什么的。当然这些是一般规律。你尽可以创造条件,发挥你的才智去突破它。
  6.拍摄角度
  所谓拍摄角度,即照相机镜头对向被摄人物的角度。通常采取与人眼同一水平线,即平视拍摄的方法。相机位置不宜过高,否则人物头大腿短。最好让相机与肩持平,头像特写则应让相机与眼持平,忌低于鼻子、下巴。
  有时为求得特殊效果而进行仰视拍摄,此时宜用广角镜头。广角镜头从上向下俯拍,往往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追求漫画效果例外),不宜采用。近拍特写有时用俯拍,求得特别的视觉冲击力。
  总之,拍摄角度的选取和其他规则一样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表达内容、构图需要等灵活把握。
  7.夜晚户外人像
  夜晚拍人像只有靠闪光灯为主要光源照明。一般采用机位闪光(热靴插座)和离机闪光,有前、后帘同步闪光功能的相机可方便地拍摄夜晚环境下的户外人像。要让人物与环境都有图像、都清楚,测光应以环境的曝光值为基础(调整好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还可以利用有同步感应闪光功能的闪光灯实施二灯或二灯以上的闪光照明。
  8.沟通交流
  这是获取好画面的要点。户外人像的宽松环境,给这一要素提供了良好基础。但要想把人物的感情和神态充分表现在画面上,关键点在于拍摄者与拍摄对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沟通,尽可能充分地调动拍摄对象的激情与真情。愉快心情与自然表情统一,忧郁心态与沉浮人生相协调,方能拍出富于个性和感染力的户外人像力作。
  9.一个小规则
  让拍摄者有一个注视点,可以是相机镜头,可以是你举起的拳头,忌目光茫然。
  10.两点小忌讳
  一是拍摄两个人以上忌让他们看着不同的“点”。二是除完整的侧面照和追求特异效果外,不要让拍摄对象头部偏得过分,忌鼻子跑到面颊**廓外面去。
玩DC一般不考虑第一条,DSLR除外</FONT></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6 04: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FONT style="FONT-SIZE: 14px" face="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ize=3><FONT size=6><B>新手购机指南</FONT></B>
新手上路即让人期待又充满烦恼。尤其是在选择器材这一点上,没有几个人最后没搞得头大的。一来自己银两有限,兴冲冲地拿出积攒了多年的积蓄却发现还不够买一只镜头的。二来创作的冲动又不甘心买只“鸡肋”回家,打心眼里渴望能够找到质量和价格的最佳平衡。不可否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天的坛子里都有一大堆询问购机的帖子,可见大家对器材的选购是多么谨慎和重视!如今科技日新月异,岁岁都有新机出,对于诸位摄影发烧友来说真是幸事。不过众多的器材也人挑花了眼,买了这件想着那件,一旦上了路往往收不住手,“败家”是在所难免的,不过钱还得花,照片还得拍,器材梦还得做!
从现实角度讲,对于新手,CANON、NIKON、MINOLTA、PENTAX这四大家族的产品才是考虑的重点。进一步缩小范围,可以说,只有CANON、NIKON才是考虑的重点(M、P家的DX不要打我呀!)。原因有以下几点,CN的镜头群在四大厂商中最大,附件丰富齐全,销售和维修网点最多,如果你烧起来之后想再做添置和升级,选择CN无疑是最方便的。至于成像素质方面,你也大可不必多虑,CN的镜头的总体素质在四家中是最好的。PhotoZone上曾刊载过世界十大相机厂商135镜头的总体评估得分,所有镜头均经过两家以上世界知名摄影杂志(美、德、瑞典等)测试,满分为5.0分。(结果见下表)
1. Leica R (4.62)
2. Contax(SLR) (4.26)
3. Canon EF (3.86)
4. Nikkor (3.80)
5. Minolta (3.50)
6. Pentax (3.42)
7. Tokina (3.15)
8. Sigma (3.08)
9. Tamron (2.73)
10. Vivitar (2.55)
尼康和佳能的镜头素质毋庸置疑!
废话少说,马上转入正题,跟大家谈谈如何选购器材(为了方便,所有器材采用蜂鸟VIP报价。报价多有变动,具体售价以蜂鸟商城为准)。
<FONT size=5><B>一、3000元以下</FONT></B>
3000元投资摄影虽然不多,但钱少有钱少的玩法。投资较少且随意,反而没有负担。只要勤学苦练,没准就能拍出个明堂出来。
<FONT color=red>CANON</FONT>
方案一:
EOS300 KIT/EOS300QD KIT ¥2200/2300
适合家庭用户和一般创作(套机包含机身和EF28-90/3.5-5.6镜头。EOS300QD比EOS300多日期后背。)
方案二:
EOS300+ EF50/1.8II ¥2250
优点:镜头成像一流,价格却十分低廉。适合新手学习和创作,性价比高。
缺点:机身卡口为合成材料,不够坚牢。镜头机械性能太差,手感很一般。
<FONT color=red>NIKON</FONT>
方案一:
F65+AF28-80G/AF28-100G ¥2510/2630
适合家庭用户和一般创作
缺点:两只镜头卡口为塑料,不让人放心。
方案二:
F65+AF50/1.8D ¥2740
性价比极高,荷包不丰朋友的不二之选。AF50/1.8D在photodo上公布的MTF得分高达4.4,比AF50/1.4D还要高。
<FONT color=red>副厂方案</FONT>
F65+适马28-105mm f2.8-4.0 Asp IF ¥3080(略微超支)
优点:镜头机械性能相对较好,成像亦可接受,光圈够大。
缺点:可能存在配合上的问题
<FONT color=red>M、P方案</FONT>
MINOLTA a5 +AF28-80mm F3.5-5.6D 约¥2500
PENTAX MZ-30QD+FA 28-80mmF3.5-5.6 约¥2700
<FONT size=5><B>二、3000-5000元</FONT></B>
这是80%的发烧友可以接受的价位,到这个价位,你会发现,可选择的余地一下子大了很多,不过也让你左右为难,反而更没了主意。犹豫的一个焦点就是究竟在机身上多投资还是在镜头上多投资。这着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话题,两种说法的支持者大概各占50%。我的观点是如果你在2年之内不打算升级机身,那么投资比例可以向机身倾斜,但最好也不要超过70%。相反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像质的人且又不打算在日后升级你即将购买的焦距段,那么镜头的投资比例可以加大。
<FONT color=red>CANON </FONT>
方案一:
EOS300+EF24-85U(喜欢拍风景的推荐配置) ¥3980
方案一:
EOS300+ EF28-105U(喜欢拍人像的推荐配置) ¥3290
方案三:
EOS30/33 +EF28-105U(佳能公司的推荐配置)¥4890/4640
EOS30/33是佳能现役爱好者级的主力机种。多达7点的眼控对焦能让你充分领略到高科技的乐趣。EOS30采用的是第3代眼控技术,在精度和速度上比过去都有较大提高。不过对于戴眼镜的发烧友来说,受眼镜的干扰,眼控的失误率会升高,购买30的话,需要多进行几次校准。
优点:机身为铝合金,比F80结实,手感略好。有反光镜预升。电池盒上有竖拍快门和曝光锁定,加装之后手感进一步改善。USM(超声波马达)令镜头对焦快速宁静。
缺点:没有点测。过片轨为塑料。内置闪光灯灯位太低,部分镜头加遮光罩后,会出现暗角现象。
<FONT color=red>NIKON</FONT>
方案一:
F65+AF28-80G+AF70-300G (经济的一步到位)¥3300
方案二:
F80+ AF50/1.4D(务实者的明智选择)¥4630
方案三:
F80+ AF 28-105mm f/3.5-4.5D(最佳的标准配置) ¥5240
F80是尼康公司推出的与EOS30/33抗衡的机种。是眼下尼康当红的机身,销售极其火爆,不时出现断货。F80一改尼康在机身上下料足的传统,全部采用塑料,令不少尼康的追随者大跌眼镜。不过其低廉的售价、出众的性能还是让众多尼康的拥趸趋之若骛。
优点:有点测。过片轨为金属。内置闪光灯灯位高。LCD液晶屏有照明灯。可用机械快门线,便宜。取景器内置网格线功能,方便拍摄建筑和翻拍(不过也有人说此功能系画蛇添足)。AF28-105D为金属镜桶,机械强度好于EF28-105U,且带1:2微距,十分超值。
缺点:机身全部为工程塑料,较小,手感一般。不兼容尼康的手动镜头。无反光镜预升。电池盒仅仅只是个可装四节AAA电池的盒子,价格却要400多银子,十足抢钱。对焦速度和安静程度逊于佳能。
<FONT color=red>副厂方案</FONT>
F65/F80+腾龙AF28-200 /3.8-5.6 LD Asp Super II(喜爱旅游朋友的不二之选)¥3330/4300
注:使用佳能机身的发烧友不推荐使用副厂头,因副厂头多没有超声波马达,佳能在对焦方面的优势无法得以发挥。
<FONT color=red>PENTAX方案 </FONT>
MZ-6QD + FA28-70mmF4AL or FA 28-105mmF4-5.6 约¥3900
MZ-3QD(PENTAX的当家花旦)+ FA28-70mmF4AL or FA 28-105mmF4-5.6 约¥4800
<FONT size=5><B>三、5000-8000元</FONT></B>
排除价格因素,这是一个初次投资摄影的理想价位。一般可以拿下一个中档机身和两只镜头,或者是一机一头加原厂闪灯。投资到这份上,对于大多数初哥来说已算放血,所以一定要考虑清楚究竟入哪家。千万不要听信某家的东西比某家要好的说法,一定要自己拿主意。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最好或借或租将自己拿不定主意的器材先试用一下,做对比之后再下定夺。
<FONT color=red>CANON</FONT>
方案一:
EOS30+ EF28-135/3.5-5.6U IS+420EX闪灯(佳能FANS的不二之选)¥8080
佳能最顶尖的技术你都拥有了,足够你在亲朋好友面前亮骚的。EF28~135mm/F3.5-5.6U IS经瑞典哈苏实验室测试,MTF侧重平均值为0.75,综合得分3.5,是四大家族中唯一一款进入专业级成像行列的普及型标准变焦镜头。
方案二:
EOS30/33+ EF24-85/3.5-4.5U+420EX闪灯+BP300电池盒(务实之选)¥7410/7160
EF24-85/3.5-4.5U 在EF28-135/3.5-5.6U IS推出之前可以说是独领风骚,眼下有所失宠,但仍不失是一只经典好头。口径为67mm,与EF70-200/4U L一致,如以后添置小小白,可省下一套滤镜的投资。
方案三:
EOS30/33+EF50/1.4U (无可挑剔的素质 严肃摄影者的选择)¥5910/5660
除了LeicaM Summilux-M 50/1.4,EF50/1.4U是现役135标头中最贵的,但它对的起¥2660的价格。依据PHOTODO的MTF测试,这只标头在所有135标头中得分仅次于Contax Planar T* 50/1.4,居第二位。内置USM超声波马达,更使它如虎添翼。原配遮光罩内部植绒,装在镜头上非常美观。如果你需要一只50/1.4,这个镜头已经无可挑剔了。
<FONT color=red>NIKON</FONT>
方案一:
F80+ AF24-85mm f/2.8-4D ¥6780
AF24-85mm f/2.8-4D是一只自发布以来赞誉声不断的镜头,销售一直供不应求。自2002年4月日元汇率升高以来,AF24-85mm f/2.8-4D是涨价幅度最大的一只镜头,紧俏程度可见一斑。日本著名的器材评测专家西平英生更是给了这只镜头4星半的高分。如果你需要一只尼康标准变焦镜头(含50MM焦距的变焦镜头),几乎找不到理由不选它。
方案二:
F80+ AF 28-105mm f/3.5-4.5D+AF70-300mm f/4-5.6D ED or SB-80DX闪灯(中级发烧友的理想配置)¥7370/7390
方案三:
F80+ AFS24-85G+ AF70-300mm f/4-5.6D ED or SB-80DX闪灯 ¥7660/7680
AFS24-85G是尼康第一只采用了超声波马达的普及型变焦镜头。其对焦速度和宁静程度与佳能USM不相上下。成像上秉承了尼康一贯的硬朗风格,值得拥有。
方案四:
FM3A(黑)+ AIS28-85mm F3.5-4.5 or AF28-105mm f/3.5-4.5D 约¥7700/6240
FM2在国内造就的辉煌使得许多尼康的FANS对手动机身情有独衷,FM2的停产让众多N家的扇子黯然神伤,好在FM3A的及时推出多少弥补了这一忠实的市场。但在眼下AF相机甚嚣尘上的时代,FM3A能否续写FM2的销售神话还是个迷。
<FONT color=red>副厂方案</FONT>
F80+适马24-70mm f2.8 EX or 图丽AF28-70/2.6-2.8II (追求大光圈却又买不起原厂头的人的最佳替代品)¥5300/4980
<FONT color=red>M、P方案</FONT>
MINOLTA Dynax 800si(M性价比最高的机身)+AF24-105mmF3.5-4.5 D ¥6250
PENTAX MZ-3QD +FA 24-90mm F4AL 约¥6500
<FONT size=5><B>四、8000-15000元</FONT></B>
肯一下子就拿出这么多银子的初哥比例很小,一般都是事业有成者。到这个投资上可以置办一套比较完整,性能也十分不错的135系统。但高昂的代价却不是一般消费者能负担得起的。
<FONT color=red>CANON</FONT>
变焦方案:
EOS30/33+EF24-85U+ EF70-200/4L or EF70-200/2.8L(C家不可不拥有的镜头) + 420EX闪灯
EOS30/33+EF28-70/2.8L(C家一机一头的不二之选)+ EF75-300U IS +420EX闪灯
EOS3+ EF24-85U+ EF75-300U IS+550EX闪灯
EOS3+ EF28-70/2.8L
定焦方案:
EOS30/33+EF20/2.8U+EF28/2.8 or EF35/2+ EF50/1.4U+EF100/2.8UM(适合风光创作)
EOS30/33+EF50/1.4U +EF85/1.8U(轻巧、实惠的人像利器)+EF135/2UL(公认的人像镜皇)+ 420EX闪灯(适合人像创作)
定变结合方案:
EOS30/33+EF20-35U+EF50/1.8 II +EF70-200/2.8UL
EOS30/33+EF28-135U IS + EF100-300U +EF50/1.4U+ 420EX闪灯
EOS30/33+EF24-85U+EF75-300U IS+EF85/1.8U or EF100/2.8UM + 420EX闪灯
<FONT color=red>NIKON</FONT>
变焦方案:
F80 + AF28-105D or AF24-85D or AFS24-85G +AF 80-200/2.8D ED N (性价比极高的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 SB-80DX闪灯
F80 + AF28-105D or AF24-85D or AFS24-85G + AF70-300D ED + SB-80DX闪灯
F100+AF24-85D+SB-80DX闪灯
定焦方案
F80+AF24/2.8 or AF35/2 + AF50/1.8D or AF50/1.4D + AF105/2.8D Macro(适合风光创作)
F80+ AF85mm f/1.8D +AF135mm f/2D DC(特殊的散焦控制设计让您照片的焦外成像更加出众)+SB-80DX闪灯(适合人像创作)
定变结合方案:
F80+AF18-35D(穷人的AFS17-35/2.8D)+ AF50/1.8D+ AF 80-200/2.8D ED N+SB-80DX闪灯
F80+AF28-105D or AF24-85D or AFS24-85G+ AF70-300D ED + AF85/1.8D or AF105/2.8D Macro+SB-80DX闪灯
<FONT color=red>MINOLTA</FONT>
变焦方案:
Dynax800si+AF24-105D or AF24-85+AF100-300APO(D)+ 5600HS闪灯
Dynax800si+ AF24-85+AF80-200mmF2.8G
a7(MINOLTA设计的最出色机身之一)+AF24-105D or AF24-85+AF100-300APO(D) + 5600HS闪灯
定变结合方案:
Dynax800si+AF24-105D or AF24-85+AF100-300APO(D)+AF85/1.4G(西平英生眼中的人像镜王)or AF100/2.8 MACRO
<FONT color=red>PENTAX </FONT>
变焦方案:
MZ-3QD+ FA 17-28/3.5+ FA 28-70/4AL + FA 100-300 +AF-500FTZ闪灯
MZ-SQD(P家最新的旗舰机)+ FA24-90/4AL+FA 100-300 +AF-500FTZ闪灯
定变结合方案:
MZ-3QD+ FA24-90/4AL+FA 100-300 + FA 100/2.8MACRO or FA 77/1.8 LE or FA 85/1.4
<FONT size=5><B>五、结束语</FONT></B>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接下来该总结总结。特别提醒您,相机购买是成体系的,机身、镜头、脚架、闪灯、摄影包、滤镜,一个也不能少。因此,全部投资至多能花80%在机身与镜头上。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介绍有关附件的选购和添置。
其实机身与镜头的搭配可以丰富多彩,以上列的组合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您在选购的时候可以依据经济承受能力自由选择。此外,相机的配置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可以选准目标,慢慢来。此外,不要过多把精力和金钱消耗升级器材上,相机只是一个工具,不要让它成为您的负担。相机不是买最贵的,而是买最适合您的。记住一句话——用相对差的器材拍出一流的照片才是硬道理。</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14px" face="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ize=3>
</FONT></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6 04: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FONT face=Verdana>新手上路误区 </FONT><P><FONT style="FONT-SIZE: 14px" size=3><FONT size=4><B><FONT face=Verdana>误区一:一味比拼镜头成像或机身性能</FONT></FONT></B>
<FONT face=Verdana>在坛子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帖子:“XX与XX比成像谁好”、“XX的成像比XX究竟好多少”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排除各厂家镜头在成像风格上的差异,同档次的镜头,无论是不同品牌还是相同,差别是很小的。即便是上万元的专业头和几千元的普及头,都用最佳光圈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相同胶卷拍摄,后期制作条件也一致,不放大到10寸以上,肉眼一般是很难看出差别的。而对于一般的初哥来说,他一年中有几次机会需要将片子放大到10寸以上呢?
此外,决定照片成像的因素并不仅仅是镜头的像质,还包括机身的精度、胶片的分辨率与颗粒度、后期冲洗制作等等。这些因素中无论哪个环节都能完全左右最终的效果,而且最终的效果绝对是由其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所决定的。比如你的镜头可以打99分,胶片的水准可以打90分,后期的综合水平可以打70分,而拍摄的技术水平只能打40分,那么最终的结果绝对不会高于40分!
我想不少朋友都看到过各大公司对某些专业或者高档镜头的展示片,往往对镜头的素质惊叹不已!其实那种效果在我们实际使用中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其中不仅包含了顶级的相机和镜头,还包含了几乎可以说世界顶级的拍摄技术和暗房工艺!以本人的经验来看,由于种种主观客观原因,用莱卡也好,尼康佳能宾得美能达也罢,在平时使用中,大多数人是很少能把镜头的潜力发挥到70%以上的。再加上后期制作等因素,单纯讲某某镜头的成像有多好,可以说几乎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再说机身。必须说明的是,同档次、定位相同的机身是不会也不可能分出好坏的。厂家在设计机身的时候,都会体现自身特色,同时考虑竞争对手。如果自己的机身在性能上远超对手,势必增加生产成本,这样在价格战上就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同时会影响上一档次机身的销售。反过来,如果为了在价格上取得优势而在机身的性能上偷工减料,那么其可靠性和耐用性必然受到质疑,时间久了,会与低一档次的机身沦为一路货色,消费群必然大量流失。
举例来说,尼康和佳能现在各自当红的机身F80与EOS30,这是几年来被发烧友频繁比较的两款机身。两机身定位相同,硬指标相同(1/4000秒快门、1/125秒闪光同步),互为竞争对手。仔细比较我们就能发现,两机身特点鲜明,各有千秋,互有优势又都有不足:1、EOS30有眼控对焦,F80无;2、EOS30机身为铝合金,F80为塑料;3、EOS30有反光镜预升,F80无;4、F80有点测,EOS30无;5、F80有网格辅助构图功能,EOS30无;6、F80过片轨为金属,EOS30为塑料……
你说谁的功能更强大吧,我看都很强大;你说谁的性价比高吧,我看都很高,绝对不存在质的差别。EOS30加上点测,把过片轨改为金属难吗?肯定不难,但这势必会影响EOS3的销售,这是佳能公司不愿看到的。F80的下料足一点,加上反光镜预升难吗?也不难,连F60的用料都比它好。但这势必增加生产成本,将自己在竞争中置于不利的境地。
“买的没有卖的精”,商业竞争上的考虑使得各厂商的产品最终实现了心照不宣的妥协。无论你怎么比较也是不会有结果的。放宽心,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对品牌的偏爱,选择一家步入摄影的殿堂,我想您都不会后悔。
<FONT size=4><B>误区二:视MTF曲线为圭臬</FONT></FONT></B>
<FONT face=Verdana>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是科学中考察镜头素质高低的重要参数。是目前能够客观、可量化的评价镜头的最重要方法。不少影友购买镜头之前,往往花上很长时间研究MTF值,甚至以MTF值作为是否购买的唯一取舍标准。常常因此走了冤枉路,花了冤枉钱。
MTF值与实地拍摄是有出路的:1、MTF值是实验室数据,有近乎苛刻的试验条件,与实际环境相差很大。因此,一些实际中表现一般的镜头可能达到理想数值,相反,一些实拍不错的镜头MTF曲线可能不理想。2、MTF值是清晰度的度量标准,主要包含分辨率和明锐度两个概念。并没有考虑镜头畸变的控制、色彩的传递、抗眩光性、合焦精度等参数。试问,一支清晰度出色的镜头,变形严重、色彩混乱你敢要吗?3、部分MTF值是厂商的“贴金纸”(尤指那些厂家自己公布的MTF)。哪个厂商也不想把自己镜头的MTF标得很差,要不谁愿买?谁敢买?所以,别让MTF值花了您的眼,更没必要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精力。
按照MTF来购买镜头,有点类似用选美标准来讨老婆。如果你拿个尺子来量你想讨来做老婆的MM,量她的三围,量她的各部位是否合乎黄金分割,那么吃苦的就不知道是谁了。如果没有MTF,选择镜头也不难,一些口碑好的镜头根本不用看MTF,直接买下,错误率不会超过50%。如果您还是不放心的话,还有一个既方便又保险的办法,租一个镜头来体会体会。听信别人不如亲身试验,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和银子就能把问题搞得一清二楚,这也是蜂鸟开展租赁业务的初衷之一。
那么是不是说MTF就可以不看了呢?当然不是,作为严谨的、科学的测试指标,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至少我自己想半天也找不出哪只MTF得分在4.0以上的镜头是“狗头”。在选购镜头时,可以给MTF值一个相对较高的权值。同时要考查对比镜头的机械强度、加工精度、内部消光、畸变的控制、色彩的传递、抗眩光性和使用的方便性等等。MTF不管有多精确、多完美,终究要过人眼这一关。
送给大家一句话,不管“德头”、“狗头”,能够出片子的就是好头。
<FONT size=4><B>误区三:某某品牌要比某某好</FONT></FONT></B>
<FONT face=Verdana>我在</FONT><a href="http://www.fengniao.com/forum/showthread.php?s=&amp;threadid=16390" target="_blank" ><FONT face=Verdana color=blue>《新手购机指南》</FONT></A><FONT face=Verdana> 中曾说道,如果财力不是太大问题的话,尽量在CANON、NIKON、MINOLTA、PENTAX这四大公司中选择(不是不爱用国货,而是国货的质量实在不争气)。那么这四家的相机在质量和性能上有没有质的差距呢?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观念上的偏见,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某某品牌要比某某好的说法,这其中“尼康”要好于“佳能”的说法最甚嚣尘上。
国人中不少人有强烈的尼康情节。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尼康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并迅速占领了专业摄影市场。而佳能则在80年代后期才姗姗来迟,但近十年的时间差却让“尼康”的威名在不少国人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不少摄影家对135系统的装备几乎众口一词:买相机,尼康。镜头反差大,锐度高,色彩还原好,搞创作非它莫属。并把当时尼康主推的机身FM2吹得神乎其神。在这种环境氛围的熏陶下,影友们的头脑中逐渐现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买创作用的摄影工具,非尼康相机和镜头莫属。德国的蔡司、徕卡更好,却非一般人可以拥有。
后来,佳能进入中国市场,可不知什么原因,佳能从登陆中国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不公正的评价,经常听到有人如是说:“创作用还是尼康好,佳能的镜头太软,锐度差,要不得!FM2全机械全手动,什么环境都能应付,不像AF电子相机冷了热了都要罢工,故障率又高。”那佳能的镜头究竟软不软呢?笔者曾仔细对比过尼康AF28~105mm/F3.5~4.5与佳能EF24~85mm/F3.5—4.5在同等条件下拍的照片,并没有发现传说了十几年的尼康镜头比佳能镜头锐度高在哪里,反差大在哪里。反而在暗部细节上,佳能的表现更出众一些。说白了,尼康和佳能的同级镜头并没有肉眼可见的明显差别。佳能L镜不少在成像上超过尼康的同级镜头也是公认了的。那些十余年来大谈佳能头软的尼康“死硬派”可能根本就没有用过佳能,不过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以贬低别人来给自己贴金罢了。
另一个不负责任的指责就是AF相机不耐用。不少人总是认为只有全金属的、全手动的相机才是好东西,对使用了新型材料(多为工程塑料)、由电子控制的AF相机不屑一顾。这就与史蒂芬森发明火车时,一帮乘坐马车的贵族嘲笑它一样可笑和无知。工程塑料的强度可以超过金属——不信可以问问材料专家。实际上塑料减震能力要好与金属。佳能的机器一样抗摔打,eos1n 、eos5在的北极探险,在亚马逊河热带丛林的湿热地带,在帆船航海的盐水冲刷下完好无损的经历都见诸过报端,而尼康行不行呢?我没见过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佳能凭借自己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出色的光学制造水平造就了AF时代的辉煌,不仅在国内,在全世界佳能的市场份额也早已超过尼康。
拨开神话的光环和偏见的迷雾,平心而论,佳能和尼康的专业级机身镜头都是35mm相机中的佼佼者。与美能达、宾得两家的产品也没有一些人想象的较大差距,事实上它们的机械性能、成像质量和耐用性基本上都在同一水平。多年来流行的“谁硬谁软”,“机械相机比电子相机耐用”,“AF自动调焦相机比MF手动调焦相机的故障率高”都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东西。
<FONT size=4><B>误区四:将所有焦距段一次性配齐</FONT></FONT></B>
<FONT face=Verdana>不少新手总觉得焦距是越全越好,好像只有这样摄影才有意义。于是经常看见很多初哥一上路就花大价钱上器材,我在锐意店就亲见过一位顾客一次性就购入F5、AFS17-35/2.8、AFS28-70/2.8、AFS80-200/2.8,问她为何要如此破费,她称咨询了几个人,说这些是好东西,便没了下文。而这位顾客连镜头的光圈是什么还不知道。本人对一次购入梦幻级器材的做法不敢苟同。
首先,盲目购入太多器材很可能导致日后换系统的麻烦。其实如果并非某家的坚定拥趸,博采各家所长是个很好的选择。
其次,相机购买是成体系的,机身、镜头、脚架、闪灯、摄影包、滤镜,一个也不能少。因此,全部投资至多花80%在机身与镜头上。配置并非要一步到位,可以选准目标,慢慢来。其实花不多的钱,即可享受摄影的乐趣。
第三,用好一个焦距段已属不易。世界上不少大师都是一镜走天下的,为什么呢?因为只有那个焦段最适合他们,或者说他们已把这个焦段用得如火纯青。但达到这种程度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磨合期的,据我个人的经验,用熟一个焦段至少也要一年时间。只用一个焦段或几个焦段创作,虽然方便性降低,但有助于训练你的眼力,督促你在拍摄每一张照片之前都深思熟虑,对于提高技艺是大有裨益的。但如果一次把所有的焦段都上齐,短时期内很难吃透它们的玄机,到头来只是把它们扔在防潮箱的底下,可惜了。</FONT></FONT></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7

回帖

121

主题

1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58785
QQ
发表于 2004-12-26 05: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清泉水</I>在2004-12-25 19:32:46的发言:</B>
[]太长了,只能分次慢慢看,慢慢学。</DIV>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团长

发表于 2004-12-27 03: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营长

发表于 2004-12-27 0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有机会教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7 03: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阿龙眼镜</I>在2004-12-26 19:33:12的发言:</B>
有机会教教我!</DIV>

大家一起学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营长

发表于 2004-12-28 00: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6-13 15: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