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两岸农家烟漠漠,十桥风景柳依依;金钟山下流芳远,揽胜游踪客忘归。”诗中描述的西浦村,风光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海拔338米,是革命老区村。 西浦村是一座血缘村落,聚居着500多户、2300多名缪姓族人,为寿宁有文字记载迁入最早的姓氏之一,至今已繁衍四十余代。西浦缪氏肇基祖缪录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从会稽徙居福建犀溪霍洋。缪录因其祖籍会稽,为表不忘本源之意,取名“犀稽”,因“稽”与“溪”谐音,后来改称“犀溪”。缪氏繁衍数代后,又迁往现犀溪村下东皋。因遭回禄之灾(火灾),第四代世祖缪文焕进行了第三次迁徙,即迁往位于西溪北岸的宅底,即今之西浦村雏基,其余子孙陆续跟着迁徙。后来,随着人口增长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不便,逐渐移居河畔,因这里地处西面,水白西来,于是“犀溪”又易名为“西浦”,或叫“西溪”,“下西溪”。又因河下游石坝峡河岸边的岩石上有一串凹陷的犀牛足印,传说是神牛经过所留,因此又叫做“犀浦”。
    西浦有村始自宋代,北宋雍熙四年(987),黄友驮由长溪县赤岸迁西溪口(西浦)肇基。至南宋中叶隶属长溪县,1245年福安建县,隶属福安县,1455年寿宁建县,属寿宁县。明代西浦名为“西溪宅底”,属福安里一都,清代属东乡,民国时期属犀溪乡;建国后属第五区(南阳)南阳公社;1965年后属西浦公社、犀溪公社、犀溪乡。 西浦钟灵毓秀,历代名人辈出,尤其在南宋时期最是辉煌,出了特奏名第一特赐状元缪蟾,被招为驸马后,缪蟾累官至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此外,还有缪从龙、缪昌道、缪守愚等17位进士和1位将军,堪称“状元故里,进士之乡”。
     
西浦村保存了状元坊、四座宗祠、太阴宫、古老作坊、古道凉亭等古建筑以及上百座古民居。太阴宫为元代建筑,内壁的十多幅古壁画,有关专家称其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古民居年代久远,规模宏大,建筑考究,雕梁画栋,工艺精细,有不少经典之作。
西浦村地跨西溪两岸,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省级园林式、全国生态文化村,民间有:“西浦风光瞧一瞧,三排碇步十座桥”、“五步一柳,十步一桥”的民谚。桥是西浦村的一大景观,在不到2000米长的河段上,各式各样的桥有13座之多,平均每七、八十米一座桥,其密度为闽东之冠,在省内亦属罕见。可称“桥梁博物馆”,其中最富文化内涵的过福寿桥、永安桥、宫潭琴桥。
 福寿桥,原名登龙桥,是现有文字记载的世界上最早的木拱廊桥,长40.7米,宽4.9米,单拱跨度32.8米。始见于缪蟾的《应举早行》一诗,几经淹没,原貌已不可见。现桥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
永安桥,位于蟾潭西向不远,横跨西溪,是一座石板桥,长73米,宽2米,共17孔,16组墩石。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64),距今已有160多年。
 千古名村美西浦

宫潭琴桥,位于太阴宫前,共有87齿。琴桥俗称碇步、马蹄桥。西浦村共有三条,在寿宁独占鳌头。 几多风雨,几度春秋。西浦村民靠勤劳双手,过着农耕生活。如今,广大村民以农业为主导,因地制宜地广辟茶园,创办企业。先后办起了30多家农产品加工厂和一座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的水电站。创办于1996年的西浦茶厂,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的“宫山仙莆”十多个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2001年5月以来荣获“中国·陕西首届茶叶博览会”金奖;中国茶叶学会、中国星级茶王赛组委会授予的“推荐名荼奖”等多个奖项。乡贤缪达英为县教育基金认捐50万元。
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特有的风物,淳朴的民风,智慧的先民,如烟的往事,腾飞的经济,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西浦画卷。随着时代的前进,西浦这一名动赵宋的历史名村,将放射出更加迷人的异彩!
来源:寿宁县政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