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08|回复: 8

[其他] 为师之道,重德为本

[复制链接]

421

回帖

172

主题

2904

金币

师长

积分
10780
QQ
发表于 2008-10-31 14: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看了两则弑师的新闻,不由得深感震惊。但细细想来,也不感觉意外。我倒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反思。我们的为师之道是否对头。
       为师之道,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谈论过。
       二千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与其弟子就“为师之道”有过精辟的论述。 一次,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问释迦牟尼佛:“为人师者,为可得呵遏弟子,不从道理,以有小过,遂之成大,可无罪不?” 释迦牟尼佛回答道:“不可不可,师弟子义,义感自然,当相讯厚,视彼如己。”
       以上一问一答的大意是:做为老师,平常是不是可以任意呵斥,压制学生,而不去依从正当的道理,要是学生犯了点小错,故意宣扬成大错,像这样的老师,是不是有过错呢?——老师不能这样,不能这样。为师者,不可以无理随便呵斥处罚学生,更不可以将学生的小过失说成大过,师生之间的恩德情义合乎德性,顺乎自然。当相聚时,情宜交感,恩同骨肉,彼此之间常相问候,心存厚道。
       于释迦牟尼佛所言,现今社会,真正称得上好老师、良师、善师、明师的人,实则不多,二千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有“为师之道”的训戒,是因为当时的“为师之道”亦让人担忧。更何况如今,现今的教育,比起二千多年前,不知要普及多少倍。学校多,学生多,老师亦多,可又有几人能真正明白“为师之道”?
       古老的中华民族,曾以崇尚礼仪,孝悌尊师闻名于世。中国的孔老夫子,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出生同一时代,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创立了佛教,孔老夫子在中国开了中国式教育的先河,在我看来两位圣贤的基本思想是相通的。“佛教”是一种修炼方法,但最低层次用于教育方面,对当时印度社会环境下的人的教育、教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时的印度,诸侯割据,不同的宗教派别九十多个,印度社会等级森严,处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往往因不能入一教派而受歧视,释迦牟尼佛为救民于水火,普渡众生,创立了“佛教”。皈依佛教的信众,师徒之间,乃至一切众生之间一律平等,无有贵贱高下之分。释尊常怀慈悲之心,救护一切众生,师徒犹如父子兄弟,常相问讯,互存感恩之心。
       孔老夫子的教育也是应世而生,老夫子生于春秋末期,适逢乱世,民不聊生,当时君不仁,臣不义,尔虞我诈,互相杀戮,先朝的礼仪道德,孝悌仁义,荡然无存,社会风气每况愈下,老夫子忧国忧民,为解民于倒悬,及力倡导以仁义治天下,作为君王,应广施仁政,惜民如子,老夫子甚感国家兴衰,匹夫有责,便开设讲堂,广收门徒,以育德为本,推崇礼仪孝道。
       中华民族常被世人誉为礼义之邦,堪称尊师重教之楷模,自古以来把教书育人视为利国兴民的大事,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即可见古人崇尚读书可见一斑。现今社会较之过去,已大不相同,从上到下虽然渲染教育的重要,亦有许多有识之士振臂疾呼“十年植树,百年树人”历史意义,但现实中往往于之相悖,教师不像教师,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依从情理,体罚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有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突变,不再以德作为尺度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常常以个人拥有的财富和地位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难怪正常的为师之道不存,急功近利之心日长,实在令人担忧。
       为师之道,应重德轻利。老师对待学生不应抱有成见,更不可侮辱体罚学生。常言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师徒如父子,学生不成器,甚至常惹老师生气,做老师的不应有怨言,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他们指引方向,做老师的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向他们传授做人的道理,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老师的一言一行,应符合道德规范,其行为是学生的榜样,道德情操为学生敬仰,只有这样才不失为师之道。
        重塑传统的道德观念,为人师,首先要具备严格的道德水准。正如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传道、受业,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道德情操、道德信念、道德规范的传授。只有这样,类似的悲剧才可避免,中华民族才有希望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一支秃笔尽写人间悲欢离合;一双浊眼遍观天下酸甜苦辣;一垒字冢深埋红尘恩怨情仇!

营长

发表于 2008-11-1 13: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团长

发表于 2008-11-1 14: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tu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回帖

55

主题

2676

金币

师长

www.esen11.net

积分
10719
发表于 2008-11-1 14: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现实中“养不教”现象不少,教师不敢“教得严”!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

回帖

42

主题

1331

金币

师长

版主

积分
7279
发表于 2008-11-6 11: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学富为师,身正为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团长

发表于 2008-11-6 11: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1

回帖

27

主题

4924

金币

师长

积分
17541
发表于 2008-11-6 12: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德育非常重要,但教育的内涵、方式等都要与时具进,与时代特征相适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回帖

150

主题

1万

金币

军长

积分
43807
发表于 2008-11-6 13: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珠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629

主题

10万

金币

坛主·Super Moderator

寿宁在线主编

积分
363561

2010年度杰出网友2009年度杰出网友终身荣誉勋章网管勋章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浪花勋章无烟勋章100勋章文明勋章2016年优秀版主2013年度杰出网友勋章2017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8-11-6 14: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人生路杳,难免仰羡;半生苦乐历程,如鱼饮水自知。时自勉:天道酬勤,宁静致远!http://blog.sina.com.cn/mcj6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6-7 08: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