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虫虫飞 于 2010-8-15 17:11 编辑
我家有个好闺女 作者:缪淑秀 文章来源:《闽东日报》
“命运对我不公,在我最年轻的时候就把我变成了废人,但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个好闺女。”类风湿病人叶允金逢人就夸———
我家有个好闺女
四月的乡野山花烂漫。12岁的叶梅芳正在园子里为已长到齐腰高的马兰豆拔草除虫。望着满园绿茵茵的蔬菜,她自豪地告诉笔者,这些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4月25日,笔者走进寿宁县大安村,走访了贫困女生叶梅芳。只见一个不足12平方米的小房间,被一挂帘布隔开,里面并排铺着两张小床。外面是一爿裁缝店,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块破旧的熨板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布匹、新旧衣裳。小店中央是一张小方桌,既是饭桌,也是搁板。右面靠墙摆放着煤气灶、锅炉。这就是叶梅芳父女俩的“家”。
叶梅芳的养父叶允金老家在寿宁县大安乡红场村,今年52岁。18岁时到松溪县学做木工,为了节省伙食开支,空余时间常到一些偏远的山涧捉鱼,加上小时候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放牛生活,风湿极为严重。有一次外出打渔,突然浑身抽搐,关节肿痛,被同伴背回家里。后来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类风湿。但由于家庭贫寒,上不起医院,只能依民间偏方,服用中草药。渐渐地,手指、手腕、膝盖关节变形越来越严重,乃至失去行走、生活自理能力。正值青春年华,却成了“废人”,叶允金无法接受命运的判决。两年后,倔强的他忍着疼痛,开始学习裁缝技术。并租住到大安村开了一家裁缝店,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但贫病交加,一生未娶。
1997年的一天,年过不惑的叶允金听说寿宁县城郊街道旁遗弃着一个1周多的女婴,三四天还无人理睬。尝尽孤独的叶允金,决定收养这个苦命的孩子。听说生活都难以自理的叶允金如今要当“妈妈”了,邻居街坊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看到他收养的决心后,都深受感动,这个帮忙带一天,那个抱去睡一晚。正是靠着“百家饭”、“百家衣”叶梅芳一天天长大。
目睹家庭的艰辛,叶梅芳异常懂事。如今就读于大安中学一年级的她早已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每天除了学习,就是洗衣、做饭、照顾父亲,俨然是个“小当家”。邻居范延团说:“梅芳真是难得的好孩子,照顾父亲体贴又周到,要是没有这个孩子,允金师傅早就不在人世了。”
梅芳回忆说,最艰苦的要数2005年了。有一天,叶允金突然全身抽搐,差点背过气去,送到寿宁县医院抢救,发现胸部严重积水。随即又得了肺炎,在医院里一住就是50多天。当时还不到10岁的梅芳担当起了全天候护理的任务。端茶送水,翻身按摩,有时甚至整夜都无法入眠。
中午时分,叶梅芳开始准备午餐,两碗米饭,一碟野菜。她说,这野菜是自己昨天放学时到山上采的。过些天菜园里就有菜采了,也就不用吃野菜了。谈话间,这个小女孩流露出的成熟、稳重与乐观令人震撼。
叶允金说,女儿从小就会吃苦,4岁就会买煤气,7岁就开始学种菜,锄把拿不动,就用手松土。没钱买肥料,她就天天用小桶提着农家肥去浇灌。有时菜多了吃不完,她就向邻居学做咸菜、干菜。偶尔还拿到街上卖,换些油盐回来。如今裁缝的生意不好,一个月下来大概也就挣300元,除去店租、水电费,加上医药费,一个月也就剩下买米的钱了。为了能维持生计,每逢刮风下雨父亲全身酸痛做不了活时,叶梅芳就帮着完成。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一放学,梅芳忙完家务活,就到邻居家帮忙剪菇脚,虽然挣钱不多,但不管一毛两毛,全都攒起来交学费。几年来,从没让父亲为自己交过一分钱学费。
如今,最艰难的日子总算过去了。近三四年来,虽然还是药不离口,但叶允金终于能下地行走。深知父亲把自己养大的不易,再苦再累叶梅芳从来没有怨言。她说,家里好几年连肉都没买过了,但只要父亲身体能好点自己就觉得很快乐。
“这辈子太苦了,幸好有这样一个好闺女,总算得到一点安慰。”叶允金不无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