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1003 点
浪币1405 枚
浪元0 枚
UID136335
好友0
日志0
相册0
回帖18
主题54
阅读权限45
积分2498
注册时间2018-4-9
最后登录2018-9-3
团长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城的“年”
高二(12)班 蔡储彬(2016级)
过年对中国人来说向来是一件大事,对家乡这个小城里的人们来说也是如此——从二十七八甚至更早就要将事情准备妥当,无论是吃的荤素腥鲜,还是住所的整理打扫,还有早已置备好的新衣——就这样,在如火如荼中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
小巷子里的人大多选在三十日下午张贴春联。“哟!你看看那幅对联写得好啊!”爷爷总是会摆出几幅对联给我挑选——小儿怎懂对联的平仄音律,只是凭几个认识的字,读着好听吉祥看着好看便选了罢了。但贴春联这事就轮不上小孩的份儿了,这大多是青壮年的活,但爷爷二话不说将长长的木梯架在门上,一手持联,矫健地爬上梯子。而我,当然只需递个浆糊,看个平整,顺便“装模作样”扶个梯子再来一嗓子:“有我在一定安全!”这往往会得到一句褒扬,我这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历经尘埃的老木门也在这天得到洗礼,再给它装点个“福”——正贴倒贴经常成为我和爷爷争论的话题。“忙”完一切,年三十的下午和平常并无差别,多的是心中的几分期许。
年夜饭,虽然我嘴上吵着等不及,但实际上是吃不了几口的——往往是听到自己的大名被直呼,我就甩开那些令人垂涎的饭食,一头扎进放炮的“大军”中。“大军”的组成人员,都是街坊邻居家的小孩。话说那炮也是变得丰富多样,从长串跑拆下来的一响,到拿在手上的烟花,甚至有会“跑”的、会转的。通常是夹一个小炮在石头缝里,手持一根“香”,试探性一点,引信一冒火花,便立马跑开,捂住耳朵张大嘴巴,“啪”的一声,和着小伙伴的拍手叫好。大人见此情景,往往喜欢“招惹”小孩,“男子汉怎么不敢放炮呢!”那一听这话,我自然也是不甘示弱,也不必找奶奶要“香”了,直接拿打火机一点一扔,得意的回头,赢得哈哈大笑,和连声的“长大了!长大了!”,我心里也便是一阵欢喜。放炮也的确是小伙伴间比拼胆量的“竞赛”,谁要是敢点小烟花,那是会收到别的小朋友的赞叹的哩!也能够因此获得类似“小队长”的位置,率领一众不知黑夜,不知寒冷,不知疲倦的小孩,在这窄窄的小巷里穿梭,嬉笑声在巷子里此起彼伏,周围冰冷的空气瞬时被我们的热情温暖了,涌动着。我们也是非得父母叫了,才肯各回各家,但也从未忘记一句“新年快乐!”。
除夕夜自然是没有那么容易入睡的,大人有的还会守到深夜。躺在床上,从房间的窗子里,是可以看见桥头人们点燃的烟花在空中所画出的美丽图案的。伴随着烟花爆竹声越发响亮,心跳也跟着加速了。听着那口老钟的滴答作响,我也会在心中默默倒数,不忘许上几个“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之类的“土”愿望。直到听完十二声的钟声,伴着达到高潮的炮声,带着成长的喜悦,才肯满足的睡去。
初一我打早起床,奶奶便往我嘴里塞片蜜橘,再递上一杯带橘皮的热糖茶——奶奶说这是吉祥的象征——好像这小城里的人过年接客也是必上一杯糖茶。上街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说这也是图吉利,穿着新衣服也倒更愿意上街去。就算是初一也有不少店开店门了,张灯结彩,挂着的是红色的灯笼,播放的也都是耳熟能详的新年歌曲。大街上散步的人们熙熙攘攘,衣服明亮的色调交相辉映,生动再现年的喜庆。碰到亲朋好友,哪怕只是一面之缘,也都不忘笑一个问个好。遇到长辈辈份的,我通常也会在爷爷的指引下问声好,得到的是头上一下亲切的抚摸。这小县城的小街道,喜庆的气息抚过,便瞬间“活”了起来。
也曾到大城里过年,但眼前是高大的楼宇和宽广的街道,而不是早年低矮的土坯房和几尺宽的窄巷;耳畔是少有的几辆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而不是鞭炮的“噼啪”和伙伴的嬉笑——年三十大家估计都愿意待在家里暖暖和和的吧,可我却只能通过想象与其他亲人朋友相见——这种不适所生的冷清,远不及小城过节自发的热闹。“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一幅画面:祖孙二人一起手持一杆“冲天炮”,足底是家乡的桥和水,身边走过的是家乡的人,而心里是浓浓的乡情暖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