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鳌城浪子

[体育/户外] 山林旅游防蛇秘笈

[复制链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2: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敬请关注八月七号十八点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关于寿宁古廊桥的系列专题报道

名称:雄黄(Xionghuang)REALGAR <BR><BR>又名:黄食石、石黄、天阳石。 <BR><BR>产地:主产于中国四川、广东、江苏、云南等省。 <BR><BR>属性: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的矿石。 <BR><BR>采制:全年可采。拣取矿石,去净杂石、沙土及黑锈后,敲成小块。 <BR><BR>炮制:雄黄粉:取原药材,拣杂质碎石,粉碎,用磁铁吸尽铁屑。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研磨成糊状,然后加多量清水搅拌,倾取混悬液。下沉部分继续如上法研磨,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手捻细腻,无亮星为止。弃去杂质,合并混悬液,静置后分取沉淀,干燥,研细。 <BR><BR>功效:解毒,杀虫,燥湿。主治立痈疽疔疮,走马牙疳,湿疹疥癣,虫积腹痛,哮喘,疟疾,惊痫,蛇虫蜇伤,缠腰蛇丹,痔瘘。 <BR><BR>用法:每日0.15-0.30g,入丸、散,不入煎剂。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烧烟熏。本品毒性较强,内服宜慎,不可过量久服。阴虚血亏及孕妇忌服。外用时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切忌火煅,煅后可被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砷(AS2O3),有剧毒。 <BR><BR>2 <BR>【端午話藥石】 <BR>  禮天地,敬鬼神」為中國重要文化傳統,故歷來中國人的宗教觀傾向「萬靈崇拜」(animism)的自然宗教,對外來宗教、神祇、亦能包容,或許與此有關,但中國人對肉身以外的「非感官世界」則持「敬而遠之」態度,加上「民本思想的影響,歷來的聖賢烈士,死後皆得享祀,再經過不斷的傳說附鑿,漸衍成民俗活動,端午節慶最能說明這點。 <BR><BR>  端午節的由來,本為紀念戰國末年楚大夫屈原苦諫懷王勿入秦求如不果,憾朝中群小肆囂而汨羅江,楚民為護屈原之軀不為大魚所噬,乃裹粽餵魚,而演變為後世之龍舟競賽及包粽子。 <BR><BR>  到了南宋以後,民間流傳白蛇傳故事,因其中有金山寺僧法海援許仙在端節以雄黃酒逼白素現原形之故事,所以雄黃便成為家戶喻曉的辟邪丹。事實上,雄黃與端午的關係可能更早,由於端午節約在每年小滿、芒種兩節氣內,正值初中優之交,太陽漸直射地球,天氣悶熱,,各種蛇虺之物活躍期,食物也最易腐壞,衛生條件最不好,古人幸將這些因素歸諸於邪蠱、尸氣、精怪作崇,便尋若干葯石以剋之,在經驗累積之下,端節常用之葯石有雄黃、石菖、艾、水等。 <BR><BR>  雄黃又名黃金石、石黃、薰黃,事實上略有分別,由於雄黃是丹家鍊金的要葯,故稱黃金石,而雄黃與黃金並不同類,且很少同產一地;稱石黃則因石門所產及須採自石山;至於薰黃乃色較黑,薰之有臭味,只能外用,不能服食之雄黃。雄黃以敦煌武都山及武山所產為佳,色澤如雞肝,愈紅愈好,通常原石雄黃有毒,須用豬由煎九日夜,或以米醋調萊菔汁煮乾者方可服食,其性寒、味稍苦而有毒,「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諭蛇尤畏之,如遭蛇咬,可速用蒜泥、雄黃末調敷患處,可免毒攻心,居室置雄黃,五毒之蟲(蛇、蜈蚣、蜘蛛、蟾蜍、蝎)不敢近。雄與黃硃京、銀砂等又為仙家鍊不死葯之良方,又可療一切瘡癬毒,由於功效多、產量少,目前市價一斤約一萬二千多。 <BR><BR>  菖蒲有五種,生於池澤中者之泥菖,生於水石之間及生於石縫者均謂之石菖,其中唯石菖可入葯,其性率溫無毒,能「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久服延年益壽,又能殺諸蟲、鬼氣、疥瘡、辟毒。古人常以石菖、雄黃漬白酒,於端午日飲少許,可辟瘟毒,具預防傳染病之功效。 <BR><BR>  艾草又名冰台、遏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葯,艾草幾乎到處均易覓其蹤跡,本省人幸謂之「芙蓉」,而艾實分二種,一為草地上常見者,可作菜用,韓國人常用來作佐烤肉料,而一般盒盆栽大都為蘄艾,乃山西蘄州所產,其莖為木質部,多年生;其葉常被用來炒蛋或作香菜用。艾是婦科、血症及辟蟲虺之良葯,亦是仙家葯餌。 <BR><BR>  端午水,必須是流動水,且須於端午日午時經日晒後封存,可經久不壞,亦具有解毒、涼身之作用。在葯石中具有辟邪、除蠱、驅蛇、制毒之葯甚多,而以上四種與端午節特別有關,乃因雄黃之性為主陽之物,端午亦天地主陽之氣,而菖蒲和艾以端午之際為盛產期,葯性最好,方士皆以端節採鍊之,端午水亦取其義故也。 <BR><BR>3 <BR>端午当心雄黄中毒 <BR>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不少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都有饮雄黄酒的习惯。雄黄酒,是用从中药店买来的雄黄末撒在白酒中调制而成,在端午节餐桌上,每个家庭成员都呷一口,余下的雄黄酒洒在室内屋角。有的还将雌黄酒涂擦在孩子的头上及胸部,说是为了辟邪。使蛇虫远而避之,不敢来侵扰云云。其实这种习俗,不仅不科学,而且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引起中毒。因为雄黄里含有一种叫二硫砷的有毒物质。这种物质遇热就会分解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砒霜。砒霜的毒性非常剧烈,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呼吸细胞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同时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使粘膜溃烂、出血;并能损害肝脏,引起中毒性肝炎。雄黄不仅含有容易变成砒霜的二硫化砷,而且还含有多种剧毒的砷化物,所以服用雌黄酒是十分危险的。 <BR><BR>  由于雄黄还可以从皮肤吸收,所以给小孩头上、胸部等处涂搽雄黄酒,也会危害孩子的健康。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2: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STRONG>蛇的种类及分布</STRONG></P>
<P>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 195 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 174 种,有毒的占 48 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 10 种,海生毒蛇 10 余种: <br>1.眼镜蛇科 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P>
<P> G9yTW5wl.jpg <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2: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P>
<P> n393BbIl.jpg <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2: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眼镜蛇 (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 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P>
<P>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 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P>
<P>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2: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 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P>
<P>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2: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STRONG>2.蝰科 VIPERIDAE</STRONG> <BR><BR>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 <BR><BR>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BR><BR>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P>
<P>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2: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蝮亚科(Crotalinae):有 10 种,均是剧毒蛇。 <BR><BR>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P>
<P>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 1.5 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P>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BR>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烙铁头(Trimeresures 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 100 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P>
<P>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font color=#8A2BE2>山林旅游防蛇秘笈</font>
<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5-2 09: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