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75|回复: 1

[其他] 熊廷弼与冯梦龙——师生佳话 千古不朽 (转贴)

[复制链接]

1219

回帖

528

主题

4393

金币

师长

积分
20580

2011年度杰出网友2010年度杰出网友

发表于 2010-8-20 20: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莆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熊廷弼与冯梦龙——师生佳话 千古不朽 zt
熊廷弼与冯梦龙——师生佳话 千古不朽
作者:喻蓉蓉


熊廷弼督学南直隶虽执法严厉,但凡隽才宿学,甄拔无遗,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即为其门下学生。在命运的安排下,熊、冯二人开始一段相知相惜的师生情缘,留下了千古佳话…

翻开古今中外历史,为师者提携后生,扶持晚辈的事迹,历历在目,不可胜数。但是在学生身受时论攻击,几至无以立足,陷入重重难关,特来登门求助之际;居然仅以枯鱼焦腐二簋,粟饭一盂的粗陋食物招待,学生食不下咽,自己却丝毫不动声色,反倒吃得津津有味。学生告辞时为师者更以重达数十斤的大冬瓜一个相赠,还不忘交代学生为自己带信给友人,根本只字未提及化解疑难之事,以至于学生既失望又生气,还未上船之前就把大冬瓜用力往地上一摔,头也不回就鼓棹而去。谁知惊喜连连,一连串出人意料的安排环环相扣,不仅化解难题,更有天大的惊喜随后而来。这样的师生佳话是世所罕有,发生在熊廷弼与冯梦龙师生二人之间,惟有性气先生熊廷弼才有如此至情至性的惊人之作,相较于熊廷弼一向给人的刚毅严厉印象,此段师生佳话更是格外鲜明生动。


辽东经略
熊廷弼(一五六九—一六二五年)以明末镇守边防,经略辽东而闻名于世,字飞白,号芝冈,湖北江夏人。三十岁登进士,三十一岁授保定府推官,三十七岁授工部主事,四十岁改授浙江道御史巡按辽东,四十三岁改差南直隶提学御史,四十五岁听勘回籍,五十一岁起任大理寺寺丞,升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五十二岁听勘回籍,五十三岁原官起用,寻以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镇守山海关,节制广宁、登莱、天津三路。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年),为魏忠贤所杀害,传首九边,享年五十七岁。

《明史》本传谓其「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干隆皇帝于《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亦对其有所评论:

明政之弊,起于重内轻外,阃帅即有干材,而台省齮龁之者,辄无所不至。其人或力图锐入,则以开衅纠之其人;或意存持重,则以促战困之。廷弼数言,实足尽在朝廷牢不可破之陋习。特其为人,威略不无足观。

近人李光涛对熊廷弼推崇备至,认为只要明帝对其知之独深,任之独专,用之独久,则辽事可平。韩道诚亦对其赞不绝口,认为明末辽东之失的重要关键即在于昏懦之辈朋比倾轧,致使熊廷弼这样的济世之才毁于谗谮而不得久任。孙文良则更进一步指出熊廷弼作为一代杰出的统帅、军事家,却被诬陷致死,是明朝一大损失。上述说法无不显示其在明末边防之重要地位。至于对边防的独特见解,当时虽然受到朝廷党争与经抚不和的限制,未能贯彻施行,以致功败垂成。然而其精心筹画的「三方布置策」以及与努尔哈赤棋逢对手的杰出能耐,却使干隆皇帝称誉他为「明之晓军事者,当以熊廷弼为巨擘」。

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年),熊廷弼以四十三岁之年被朝廷任命为南直隶提学御史,从遥远的关外辽东巡按御史任上来到风光秀丽的江南,所携带之物仅为衣箱一、书箱一、床箱一,展开生命中另一段仕宦生涯。在辽两年七个月,共弹劾三位巡抚,三位总兵,一时文武凛凛。他又为辽东题名举人五名定额,文教丕振;所着章疏,共二十四件,计有五万四千四百三十二字。兴辽屯,筑墩堡,核军实,整饬风纪;兴学修备,士气大振,深得民心。所拟之筹边策略,内容充实完备与眼光敏锐远大,在整个明代而言,诚为高瞻远瞩。尤其他深谙就地取材之道,以遍种榆树于城壕之墙堑,连结成网而形成天然屏障。十年成林,十年紧密,愈久愈厚,愈厚愈坚,斧不得施,火不得焚,虽有敌兵十万填壕平堑而来,亦不能插翅飞越,简便易行而功效巨大,不但不必逐年修补,反而成为辽地数百年大计的最佳天然屏障。虽因人存政举,人离政息,然而筹边之策实为高明,则无异议。

当其在东北威望日着之际,朝廷内部正进行激烈的政治斗争。由于巡按御史职司监察,宜直道而行,自不免多仇少恩而置己身于危难之地。以其如此刚直的个性,入与天子争是非,出与大臣辩可否,甚至发人之奸,贬人之爵,夺人之官,得罪人之处自不免所在多有。为酬谢其辛劳,朝廷本拟差其担任辽东巡抚,因遭人反对不成;后来署院许记对其甚为看重,顾念其辛劳,有意以北直隶提学御史之职位酬谢。然而嫉妒熊廷弼者,却怂恿冢宰孙丕扬,将其由北直隶提学御史改任为南直隶提学御史,以免熊廷弼至北京入朝廷,日后有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另一方面,江南一带士风喧嚣,经常发生生员的抗争活动,成为朝廷的烫手山芋。万历十五年(一五八七年)开始,江南地区城市市民运动蓬勃发展,城镇市民参与抗争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严重者甚至连县官都敢驱逐,显示世道人心丕变。自此而后,各式各样抗争方式,层出不穷,无论原因为何,已在在说明南直隶是个多事之地。

南中人才盛,非文望莫能鉴,士风悍,非威望不能詟(同慑);熊科名高,有文武风,裁宜以往。

此即是南台省段然向孙丕扬的建言,熊廷弼日后在南直隶提学御史任上所作所为与听勘回籍的遭遇,似乎是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东北与江南,无论是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均呈现截然不同的风貌。熊廷弼满怀对于东北边防的牵挂,虽有优异表现却在被弹劾诽谤之下而不得不离开东北,内心之愤慨、无奈,可想而知。然而,命运的安排却使他与冯梦龙结下了师生之缘,进而留下一段人间佳话。


师生结缘
南直隶有应天、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安庆、池州、太平、宁国、徽州十四府,是经济繁荣富庶之地。明代中叶以来,市镇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吸引邻近地区士大夫知识阶层向其聚集,因而具备知识相对密集、文化凝聚力强的特殊优势,故以人文蔚起,科第兴旺著称于世。其中尤以苏州府与松江府二府之文化为最,为其余诸府所不及。

熊廷弼在辽东威望卓著,纠举不法雷厉风行,以如此的作风来到经济繁荣而士风习于抗争的江南,的确是一桩惊人之举。南直隶士子闻悉熊廷弼要来,皆畏形避影,惧怖不敢出门。提学官三年一任,任内要举行两次考试,一次是岁考,另一次是科考。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补充;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廪膳生增广生递降一等,附学生员降为青衣,六等黜革。科考亦按成绩的优劣分为六等,第一、二等受赏,随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为科举生员。换言之,只有进入学校并取得科举生员的资格,才能在科举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爬上去,其充补廪、增生给赏,悉如岁试。其等第仍分为六等,而大抵多置三等,三等则不得应乡试,挞黜者仅百中取一,亦可绝无。明代开始,通过乡试的举人不仅会试下第不必重解,而且可以谒选授职,成为入仕资格的一种。故明清载籍盛称乡举为一代之新制,可见乡试在明代远较宋元更具有政治与社会意义。诸生即是秀才,广义而言包括廪生、增生、附生等各种生员。

由于科举考题长久以来即沦于支离破碎,根本违背圣贤立言之大旨,纤巧有余而浑厚不足,以致流弊丛生。针对当时江南教育变迁种种流弊,熊廷弼提出的改革之道,乃是以强调实学来取代剽窃片段之学,故每试必要求士子书写经论四篇。未缴交论作者,则无法列入一等,只能帮补而已;未缴交经作者,文章虽然工巧,却只能置于五等卷。柜号簿不入院署。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卷时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其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一凭数行,墨自高下;杜绝一切请托人情,使其人不得入内。每日阅二百份卷,妍媸一经过目,锱铢不爽,每得佳卷,往往痛饮一杯以示欢欣;遇到荒谬之作,则舞剑一回以发抒心中郁闷之气。凡有隽才宿学,甄拔无遗,冯梦龙即其门下士子。然以其所黜退者多为名士,所提拔者多为寒微之士,而所黜皆为乡绅津要子弟,尤以东林子弟居多。受其处罚的生员亦以与东林相关者为主,甚至在岁试中竟然将东林派领袖顾宪成的长子顾与渟置于末等,相形之下,益发显出其赏识冯梦龙的难能可贵。

熊廷弼督学南畿,虽然执法甚为严峻,动辄杖责诸生,甚至曾有杖责诸生芮永缙致死之意外事件发生,导致被应天巡按御史荆养乔于万历四十年十一月以「媚人杀人」罪名上疏弹劾,终至挂冠而去。然而这只是熊廷弼严肃的一面,事实上,他与冯梦龙之间,却有着相知相惜的一面,熊廷弼对冯梦龙不胜赏识,视为隽才宿学而予以提拔,从而结下深厚师生之谊,一度为冯梦龙排难解纷,且以非常独特的方式达到帮助后进的目的。

冯梦龙从小即颇具才情,思想活跃,深为时人所钦佩。少年时,即因与妓女的风流韵事闻名于苏州。然而,他对此段风流韵事却丝毫未加以掩饰,反而在其所编的《太霞新奏》津津乐道。此外,与青楼侯慧卿的恋情十分真诚,受到家境困难的限制,两人之间的恋情终以侯慧卿被富商娶为小妾而画下句点。次年侯慧卿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而早逝。据说,从此之后,冯梦龙再也不涉足娼门。作品中的《太霞新奏》、《挂枝儿》、《山歌》,都与他的狎游生活互为表里。入学之后,在生员之中声望甚高,不仅长于章句之学,更博览群书,超越格套。既精研经籍,又酷爱李贽离经叛道之学说,疑经非儒。然而他为科举实在耗尽心血。考生都必须选择一种儒家经典作为专业,他专攻《春秋》,官方指定要以宋代胡安国的诠释作为标准,冯梦龙的《麟经指月》与其改编本《春秋衡库》,用力虽勤,但在科举考试中并未脱颖而出。或许受到卫道者的反对与攻击,以至于久久无从中举,不得不坐困于诸生之间。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倒也因为科场失意,致使其视野开阔,从学舍走向广阔社会,以冷静的眼光观察世界,进而效法晋代名士放旷不羁之风度,言行每每出于名教之外。

万历三十二年(一六○四年)至三十七年(一六○九年)之间,冯梦龙曾经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七人组织文社,后来再与袁于令等人结为社友,名为「韵社」,然而成员已无从一一考查。晚明流行结社之风,尤以吴中为最。名义上崇尚「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实际上仍以其视为获得功名的途径,多半以揣摩文章,放情诗酒为主。冯梦龙不只一次参与结社,社友亦很复杂,既有砥砺道义,切磋文章的精神层面,亦有扩大声誉求取功名的现实考虑。偏偏当同社兄弟相继通籍之际,比他年轻的学友钱谦益、文震孟、陈仁锡先后以第一甲进士及第,冯梦龙却依然一介青衿秀才,落魄奔走,只得以坐馆为生。《三言》之中唯一可以确认是其创作的短篇小说〈老门生三世报恩〉,以无法实现的老年人考中进士的梦想,宣泄绝望的悲鸣。万历三十六、七年间,当湖北麻城陈无异担任吴县县令时,即对冯犹龙推崇备至。万历三十八年前后,冯梦龙读书嘉定侯氏西堂,与侯氏三兄弟侯氏三瞻——侯豫瞻、侯梁瞻、侯雍瞻及地方名士甚为相得,卷帙过从,固无虚日,极一时父子、兄弟、朋友、文章之乐,此段生活使其留下深刻印象。冯梦龙在名士之中威望甚高,被推尊为盟主。文从简〈冯犹龙诗〉:「一时名士推盟主,千古风流引后生。」由此可知其在名士之中马首是瞻的地位与分量。

万历三十九年,熊廷弼督学南畿,执法严峻,被罢黜者甚多,然而却对冯梦龙赏识至极。次年,冯梦龙以三十九岁之年纪受试于熊廷弼,深受熊廷弼的推荐与甄拔,其才学与声望在湖北盛传开来,一时之间,华阀懿孙,官僚名士,无不以瞻仰其风采为荣。熊廷粥与冯梦龙二人师生之缘就此结下。

冯梦龙离开湖北麻城的时间,约在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年),熊廷弼第二次受命经略辽东,深受重视备受礼遇之际,以冯梦龙随军,有其可能。冯梦龙与李长庚交往,亦约在此时。李长庚是熊廷弼的契友,此时官居户部右侍郎,驻扎天津,专理辽饷。次年,熊廷弼以广宁兵败而致罢职听勘,冯梦龙以言获罪,回归乡里,李长庚亦外调。天启六年三月,魏忠贤矫旨逮治闲居乡里的前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当缉捕罪犯的缇骑抵达苏州,群情激愤,殴死骑校,冯梦龙亦参与其事。当缇帅田汝耕疏斥诸生,拟加迫害时,幸赖吴县令陈文瑞对其庇护,始免于受难。

日后迟至崇祯三年(一六三○年)五十七岁时,冯梦龙才取得贡生资格,被任命为丹徒教谕,担任县级的文教长官。崇祯七年,以六十一岁高龄出任福建山区的寿宁知县,完成《寿宁待志》与《万事足》传奇。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思宗自缢煤山。在此危急关头,冯梦龙编辑出版《甲申纪事》十三卷,基于对国家民族的关切,还向南明小朝廷上奏《钱法议》,希望朝廷得以中兴。然而南京城破前夕,福王仓皇逃走,从监狱中获释的所谓崇祯太子扮演新主登基,不到二十四小时而收场。甲申事件次年,冯梦龙以七十二岁高龄从苏州、吴江,经湖州、杭州而至浙江台州,一路追随唐王南奔的足迹。然而局势已恶化,不得不折回故乡,在遗嘱上谆谆叮咛儿子将其《墨憨斋曲谱》的未完成手稿托付给沈璟的侄儿沈自晋,对于沈自晋修订沉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颇具启发与参考价值。


群起攻讦
虽然冯梦龙早于万历三十九年即备受熊廷弼赏识,然而他并未利用声望去博取功名,反而倾注精力于民间通俗文学,先后搜集、整理与刊行数种民间盛行歌曲集。第一部民间时尚小曲集《广挂枝儿》刊行之后,以其内容香艳坦率,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都是抒发男女私情,以至于浮薄子弟靡然倾动,甚至有覆家破产者,其父兄群起攻讦冯梦龙,终至于事情严重至无法化解。直至熊廷弼出面,飞书当道,事态始未进一步扩大。然《广挂枝儿》未见传本,之后冯梦龙又编纂《童痴一弄\ 挂枝儿》与《童痴二弄\ 山歌》,现存有《挂枝儿》十卷,《山歌》十卷,是明代民间歌曲集中仅见的两部巨作。沈德符《野获编》〈时尚小令〉指出,《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时兴歌曲,本是明代一绝,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内容。自从冯梦龙编纂成辑并刊行之后,更是广受传诵,沁人心脾。

《挂枝儿》分为私部、欢部、想部、别部、隙部、怨部、感部、咏部、谑部、杂部,共计十部,兹举实例以为印证:


私部
兴来时,正遇我乖亲过。心中喜,来得巧,这等着意哥。恨不得搂抱你在怀中坐。叫你怕人听见,扯你又人眼多。看定了冤家也,性急杀了我。(〈性急〉)
俏冤家,想杀我,今日方来到。喜孜孜,连衣儿搂抱着,你浑身上下都堆俏。搂一搂愁都散,抱一抱闷都消。便不得共枕同床也,我跟前站站儿也是好。(〈搂抱〉)


欢部
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看两下里如何?将他来揉和了重新做,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也,你身上有了我。(此赵承旨赠管夫人语,增添数字,便成绝调)(〈泥人〉)
卖俏哥,你卖尽了千般俏,白汗巾,棕竹扇,香袖儿里笼着,清溜溜押几句昆山调。谁人不羡你,饯俐更丰标。是那一个有福的婆娘也,独自受用得你好。(〈眼里火〉)


想部
为冤家造一本相思帐。旧相思,新相思,早晚登记得忙。一行行,一字字,都是明白帐。旧相思销未了,新相思又上了一大桩。把相思帐出来和你算一算,还了你多少也,不知还欠你多少想。(〈帐〉)
心中事,心中事,心中有事。说不出,道不出,背地里寻思。左不是,右不是,有千般不是。虽有姊和妹,有话不相知。怎能够会一会冤家也,我的心儿馋得死。(〈心事〉)


别部
驾归舟,欲别去,使我情迤逗。怕分离,不由我痛泪交流,沉沉苦切从今受。旧游何日续,情恨几时休。我身子儿锁住在重门也,魂灵儿还随你走。(〈忆别〉)
自从他那一日匆匆别去,到如今秋深后风雨凄凄。欲待要做一领衫儿捎寄。停针心内想,下剪自迟疑。这一向不在我身边也,近来肥瘦不知你。(〈久别〉)


隙部
缘法儿尽了,心先冷淡;缘法儿尽了,要好再难;缘法儿尽了,诸般改变;缘法儿若尽了,把好言当恶言。怎能勾缘法儿的重来也,将改变的都翻转。(〈缘尽〉)
薄情的,这时候方才来到。拥香衾和绣枕,只做睡着。耳根边当不起千般噪:下次不敢了,权恕我这一遭。偷眼的瞧他也,好笑又好恼。(〈归迟〉)


怨部
悔当初,错走了一条路。到如今,凄凉景,历尽了多少风波。我一心中有万种愁无人诉。也是命里该如此,教我受折磨。有限的姻缘也,到吃了无限的苦。(〈悔交〉)
比你做水花儿聚了还散,比你做蜘蛛网到处去衔,比你做锦揽儿与你暂时牵绊。比你做风筝儿线断了,比你做匾担儿担不起你不要担。就比你做正月半的花灯也,你也亮不上三五晚。(〈比方〉)


感部
孤人儿最怕是春滋味。桃儿红,柳儿绿,红绿他做甚的。怪东风吹不散人愁气。紫燕双双语,鹂对对飞。百鸟的调情也,人还不如你。(〈春〉)
秋风清,吹不得我情人来到。秋月明,照不见我薄幸的丰标。秋雁来,带不至我冤家音耗。只怕秋云锁巫峡,又怕秋水涨蓝桥。若说起一日三秋也,不知别后有秋多少。(〈秋〉)


咏部
风筝儿,要紧是千尺线。忒轻薄,忒飘荡,不怕你走上天。一丝丝,一段段;拿住你在身边缠。不是我不放手,放手时你就一去不回还。听着了你的风声也,我自会凑你的高低和近远。(〈风筝〉)
蜡烛儿,我两个浇成一对。要坚心,耐久远,双双拜献神祇。说长道短一任旁人议。只为心热常流泪,生怕你变成灰。守着一点初心也,和你风流直到底。(〈蜡烛〉)


谑部
出城门见几个村中俏。手儿里提着篮把野菜挑,见人来低着头微微儿笑。绿边红膝裤,越看越风骚。酒醉人多也,野花儿偏滋味好。(〈野花〉)
杀千刀,你做什么身和分,往常时吃醉了还有些正经,到如今越弄得不学长进。又不害甚风颠病,还不按定了六神。你看东撞西歪也,人事全不省。(〈酒风〉)


杂部
小尼姑猛想起把偏衫撇下。正青春,年纪小,出什么家。守空门便是活地狱,难禁难架。不如蓄好了青丝发,去嫁个俏冤家。念什么经文也,佛,守什么的寡。(〈小尼姑〉)
小和尚就把女菩萨来叫。你孤单,我独自,两下难熬。难道是有了华盖星便没有红鸾照。禅床做合欢帐,佛面前把花烛烧。做一对不结发的夫妻也,和你光头直到老。(〈小和尚〉)

以上所举实例,可见其动人心魂之一斑。群起攻讦冯梦龙者,始终不肯善罢甘休。直到向熊廷弼求援之后,由熊廷弼出面,飞书当道,为弟子美言宽解,事态才没有进一步扩大而得以平息。


千古奇绝
根据李廷先、田汉云所校点之《冯梦龙全集》附录〈冯梦龙年谱〉记载,《挂枝儿》出版时间不迟于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年),冯梦龙时年三十七岁。此书出版之后约两年,万历四十年,冯梦龙以三十九岁之龄受试于熊廷弼。冯梦龙曾经两度前往楚,第一次在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五年之间,情况不详。第二次为万历四十八年,乃是应州田公子邀请,为贵胄子弟讲授《春秋》,刊行《麟经指月》。治《春秋》原是楚中州的世业,而冯梦龙到此之后,楚中州专研《春秋》者,无不战战兢兢、戒慎恐惧,以谦虚敬谨心态向冯梦龙请教。冯梦龙所编撰的《麟经指月》一书,即是针对其治《春秋》而编撰的,梅之焕还特地为其作序。楚治《春秋》者,对冯梦龙如此折服,说明其治《春秋》确有独到之处。

当其往访熊廷弼求援,应在万历四十八年,时年四十七岁。其时,熊廷弼于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年)因受谮之故,由辽东巡抚右佥都御史袁应泰取代其兵部侍郎经略辽东之职务,二度听勘回籍江夏,时年五十二岁。江夏与州同样濒靠长江,相去并不远,冯梦龙沿长江往访熊廷弼。

师生相见之际,熊廷弼忽然问起冯梦龙:「据说海内盛传你的《挂枝曲》,是否携带一、两册来送给我呢?」明明是开玩笑的语气,然而冯梦龙心中紧张,一时体会不出这是一番玩笑话,不敢有所回答,只有唯唯引以为咎,小心谨慎表达自己的来意。熊廷弼一听,当下表示此乃小事一桩,很容易解决的,不必担心。同时要请冯梦龙吃饭,谁能想得到端出来的竟是枯鱼与焦腐如此难以下咽的粗菜?更过分的还在后头呢,一碗小米饭,就这么上桌了。冯梦龙实在难以下咽,拿起筷子面有难色,真不知有什么可吃。熊廷弼开口:你平日讲究饮食,天天从早餐到晚餐都是佳肴与精粲,你们这些吴下书生,大抵都是如此。吃惯了美食,面对这样的粗食,难以下咽自属必然,本来也不宜待客。然而一个大丈夫立身处世,不应该对于饮食如此精心讲究,反倒是能够甘于粗菜淡饭者,才是真正的英雄。说罢,自己就大口咀啖,彷若吃山珍海味一般津津有味,一向习于美食的冯梦龙只不过吃了几饭匙而已。

熊廷弼起身入内,经过一段长久的时间之后,才出来说:「我有一封书信,托你顺道为我带去,可千万别忘了。」除了交代冯梦龙为他带信之外,根本没有一句话提及冯梦龙求援之事。妙就妙在居然还赠送一个非常特别的礼物给他,一个重达数十斤的大冬瓜,冯梦龙还能说些什么呢?只得弯曲背脊,双手捧抱着大冬瓜向老师告辞。此时的冯梦龙真是懊恼之至,心中惆怅不乐,这么重的一个大冬瓜,怎么吃得消?还没到船上就气鼓鼓地把大冬瓜用力摔到地上,头也不回就上船离去。

舟行数日之后,停泊在一个巨镇。由于此地是熊廷弼故人之居,根据梅之焕〈麟经指月序〉,冯梦龙州之行,田公子实为东道主。而梅之焕、李长庚与田生金诸家与熊廷弼为莫逆之交,故而此一巨镇似指州,而故人则指田家。熊廷弼于天启二年广宁兵败与巡抚王化贞并论下狱之后,曾有〈狱中别亲家书〉,由于他有三男二女,无从得知究竟是那一位亲家。然而该封书信却明白指出梅、李、田诸家与其为莫逆之交:

亲家行矣,南冠不能一送,怅恨何如!西陵李梦白长庚,梅长公之焕,田双南生金,皆与弟莫逆。

书信递进去之后,不久,主人立即亲自接待冯梦龙,盛情邀请客人至家中,华筵奇珍,妙伎清歌,殷勤款待。席罢,主人向冯梦龙作揖行礼:

先生文章霞焕,才辩珠流,天下之士莫不延颈企踵,愿言觏止。今幸亲临玉趾,是天假鄙人以纳履之缘也。但念吾头楚尾,云树为遥,荆柴陋宇,岂足羁长者车辙哉?敢备不腆以犒从者,先生其勿辞。

冯梦龙不解个中缘故,婉谢以别,以白银三百两早已安置在舟中。抵家后,始得知熊廷弼已经致函有关当局,责难攻讦之事居然已经化解,此三百两白银为熊廷弼所赠,内心的温暖不言可喻……

熊廷弼对于冯梦龙的才学早已欣赏备至,然而对于其露才炫名却深不以为然,故意示以菲薄冷落。但是为体谅学生盘缠有限,则透过莫逆之交予以厚济,是故胸中对于化解之道虽然早有定见,却丝毫不动声色,所以才有上述表现。此番对于学生的关切照顾之情,实在非比寻常,堪称千古佳话。

2256

回帖

0

主题

2303

金币

师长

积分
6862
发表于 2013-1-29 19: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莆田
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5-22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