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22|回复: 21

[其他] 深切怀念叶于润同志----谢世芳

[复制链接]

5952

回帖

1067

主题

1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51699
发表于 2010-10-28 15: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深切怀念叶于润同志

谢世芳

叶君辞世已三年。这三年在我头脑里留下了空白。过去我们经常在一起吟诗,谈工作、生活,交流思想。我返里后也经常同他通信通话,心里感到很充实。当然同其他同志、诗友也有交流,但总不如同于润在一起那样的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流的人越来越少,脑子里的空白会越来越大,就更加深对于润同志的怀念。

风雨年华

1952年初,我调寿宁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工作,文教科民政科是一厅对门,因此认识了在民政科工作的于润哥哥---叶于滋同志。那时我们都是二十刚出头的人,青春似火,革命意气相投,忘我地工作。有一天晚上我看见于滋在煤油灯下写寿宁老区状况调查报告,笔端总带着感情。后来我送一份公文去政府秘书室审稿,看见王登榜秘书正在审改老区报告,王秘书对我说,于滋这个报告写得真好,只是个别句子长些,我给删了几个字,你带去给他印发。后来我调工商科,于滋调县供销社,我们是同行,经常有来往。记得是1953年底,我要上福安专署搞工商统计汇总,于滋说他弟弟于润在专署计委工作,或许会碰到他。到汇总快结束时,我那报表上的从业人数就差个一,弄到半夜还抓不出来,恰好于润来协助,他在报表上横竖一捉摸,就把错处找出。1955年,全国私营工商业普查时,他来寿宁协助,后来还一同去省里搞资料汇总。从这两次接触中,我感到他通文善算,是个“合得来”的好同志。但不久,厄运便降到他头上,1957年在整风运动中他被打成右派,于滋也蒙上不纯罪名,兄弟俩被开除公职遣送回原籍寿宁犀溪监督劳动。1958年我也调基层工作,从此直到1981年,有26年没有见到他。他回家后,经历了大跃进,公社化,文革这些大运动,“琵琶弹别调,荆树长枝黄”(《回家七周年》),夫妻分手,兄死弟亡,感情上的凄楚可想而知。“粮食日需花五角,闲冬月未进厘铜”(《梦中遇冻醒作》)“天天忙不已,粗饱番茹米。”(《十七字》)“终年劳动尚超支,债务拖延无了期”(《除夕》),其生活困苦也可想而知。但是,在这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没有垂头丧气,“祸福相依去复回,颠连不必便心灰”(《壬寅春节有感》),他“靠阅读古代诗词支撑着心态平衡”(《习咏稿后记》)他正视现实“五载躬耕尝世味,方识饥寒难免。”(《贺新凉·癸卯春节》)。当时农村食堂大口每餐供大米茹丝各31克,兄弟俩为了一斤半的夜班补贴米,帮公社通宵抄林权证。尽管这样的日食难度,他多数的时间还是乐观的。“村夫自爱农家酿,不慕高居铜雀台”(《壬寅春节有感》)。“番茹堪饱种田郎,喜溢村夫筵上”(《西江月》)文革期间,在公社学习班被毒打,他没有低头,“人生此际须当醉,晃首吟哦笑谪仙”(《隔离独坐》)没有哀求“仰卧强它仰面哀”(《自嘲》)。他相信右派定会改正。“卅年流水复西东,定论终须群众”。(《西江月·回家五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云开霾散,1979年“破帽风吹喜见天,长征许我献余年”(《右派得到改正》)在《五十自勉》中更说“果能腐草发萤光,那管家啊何处寄”这时的心情就同解放初参加工作时一模一样“时兮时兮不再来”,要勤学急进,赶上时代。

爱国情怀

于润同志平反后,先在南阳公社任财务会计,后调县农办、司法局。1988年退休,以工作成绩优异获司法部银质奖章。1984年寿宁政协成立后,他连任三届政协委员。他在农办时,我在托溪公社,因要定期会报农业生产,与他取得了联系。我向他祝贺。1982年底,我调县筹备成立政协,到1999年返故里,我们在城关相聚了17个年头。返里后直至他辞世的七年间,我们每月通信通电话,从未间断过。他同我都喜欢古典诗词。他对诗词造诣很深。他所写的大部分诗词,都洋溢着爱祖国、爱家乡的深情。1999年6月,他为拙作《素心淡墨》作跋:“一石兄和我,多年来无稿不交流,唱和数不清”,“时间久了,翻翻旧作,才发现那些难忘的往事,都反映了历史的不同侧面,小诗居然成了社会发展历程的载体,该多好啊!”他逝世后,我整理他留在我处的诗稿和书信165页(还有遗失),抄诗、词、联352首,还有《修志琐话》和二篇《学习札记》等。他的诗词,开辟了寿宁诗坛用现代语言写旧体诗的先河,也是寿宁诗社首出诗集的诗人,他的诗文集是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这一群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参加革命工作的人,是从漫长的黑夜里来迎接曙光的,感到新社会一切都那么新鲜、明亮、合理,大家关心国事、天下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我们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于润同志是从左的劫难中走过来的人,他对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从事的工作很怀念,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由衷拥护。他恢复工作之初,看到地方对中央的方针路线贯彻起来有些挪榆,就直接指出:“继续搞‘凡是’,宏图怎展开,三中路线好,奋起莫徘徊”(《月亮湾的笑声电影看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捧回世界杯。他欢呼:“红旗升起寰球赞,喜讯传来举国狂。若问“病夫”何焕发,三中路线是良方。”同年在《辛酉除夕》里又欢呼“通宵鞭炮闹喧天,黍酒鸡豚别旧年,政策富民民乐业,凯歌声里颂歌传。”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不稳定,一些官员贪腐,辍学拜金风气流行,使本来已经明朗的天空,又飘来一层云雾。1989年,他写一首《迎春》七绝,很有意思。“禅递龙蛇互作情,冬雷又见雪纷呈。分明有序沿无序,冷暖潜腾总玉成。”自然界的现象如此,社会现象也是如此。从无序到有序,推动着社会前进。进入九十年代,经济形势一天天好起来。1992年,他在媒体中看到江西省打算放开粮价,取消粮票,就写了脍炙人口的《粮票祭》,热烈歌颂三中全会的煌煌功绩:“三中全会转乾坤,政策爱民重治穷”、“杂优种好化肥多,粮食丰收嫌仓狭”、“全国如今价放开,不教粮票挟风雷”、“还它真相飘飘纸,酹酒三杯勿再回”。

作为一个国家的基层干部和政协委员,他感到有一种责任,那就是做好工作,并用诗歌来宣传和支持改革开放。1992年以后,国家经济形势好转,同时也出现了过热,中央及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终于实现了“软着陆”。1995年,他在《和一石兄迎春》中写道:“放不丢缰方有序,退而能稳见兴隆”,这是对中央决策的正确理解,我们读了都很信服。同年5月17日,他写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学习札记,用饱蘸感情的诗笔写道:“这份纲领路线的形成,来自实践,着眼未来,它的生命力在于承认现实,顺乎民意,与历史潮流合拍。”“体制转换的阵痛有时是很剧烈的,……估计再过二十年,或更长一点时间,新体制的春光定将次第光顾草庐。”我们在五十年代的机关学过政治经济学,但大都已忘却,而于润却以他的聪慧,用当年学到的知识,来理解今日的新经济体制,在寿宁政协和诗社中得到大家的共鸣。这个新体制的春光最早来到农村。1996年,他写《故乡行》“元宵十数度,今见月铺银。”1997年《丁丑春节》“爆竹迎丁丑,家家酿美酒,伫看香港归,感戴回天手。”我看到这诗稿时笑对他说:“你说春光要二十年才光顾草庐,恐怕太保守了吧?”他说:“全国还有大片欠发达地区和众多的贫困人口,要这些地区和群众全都致富,二十年是不够的。”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之后,他又写了学习札记:“年届古稀,备历坎坷,晚景逢春,日为社会进步祝福,决定注重实际,贴近百姓生活,方针明确,目标喜人,令人信服。从九月二十八日至今天(十月五日)我边学边写,整理就这四千字的笔记,主要是为了备忘,莫让自己的思想过分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多可贵!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他感到高兴,用发问的诗句表示自己的看法:“世贸今加入,‘狼来’议论多,凡夫忧体制,进展究如何?”后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有五十年代“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提法,他衷心拥护:“留神非怯懦,有识不争多。余钱方主动,地利仗人和。”对国家、社会缺乏责任心的人,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于润退休后,参与修订《寿宁县志》。他是主笔,对县志修成作了重要贡献。但“修志本期留借鉴,清规未许溯前因”(《和涟漪老读琐话原玉》)对于寿宁受左潮影响而造成经济不振、民生受困的事实和因果没有在县志中正确反映而感到遗憾。所以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对国家所实行的民生工程,特别感激。2000年1月《社会保障体系初建喜赋》“古来苛政猛于虎,德政今怀老弱群。生活保障能到位,心碑万万自凌云。”2004年2月《看电视报道中央一号文件》“棋稳大头着自高,统筹发展树云旄。”“农富方为天下富,万千政绩此为宗。”五月温总理宣布五年内取消农业税。“执政为民民盼久,求真务实今番有。五年农税减为零,老我闻之欣额手。”《甲申岁末纪事》说了三件最重要的,并附有诗①实行低保,取消农税②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协调发展⑧总理外访带药物助印尼救灾。第三首诗是:“掀天海啸祸滨邻,博爱真情写大仁。总理专机捎药物,“人权卫士”孰能伦”。2005年5月19日给我来信的一段话可以说明他对民生工程的实施为什么会那样的激动:“执政高层的以人为本,惠及农村低保户,又取消农业税,真是亘古未闻的盛事。刚才新闻联播又有构建和谐社会的提法。当然,任何一种政策贯彻起来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相信若干年后,干群关系将不再是‘牧’民,和谐二字该多好啊,后代人该可享受温暖的政治环境了吧。”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此外他还写有多首国际时事的诗,如波黑和约签订,中东战争,马丁·路德·金诞辰66周年,十月革命七十四周年等等,体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优良传统。

童心不易

“揭地证阳生,参天表一诚。童真青裸裸,老节铁铮铮”这是于润1995年写的《竹》诗。这就是他的气节。上面说过他受屈那20多年没有在人前乞哀。平反复职后,仍坚持这信念:童心不能易,傲骨不能捐,教训要记取,妒恨无由生,见于他的多首诗词中。《也咏陶渊明》“当时倘也把腰折,传世恐无归去来。”还有和拙作仿贫女诗:“人羡齐竽欣走运,我遵桔颂鄙乔妆。”他赞扬两名读化学和社会学的大学生从事修鞋和服务殡葬:“东风未与周郎便,西子休为李某羞。自饱原非泯夙志,不弯腰处见风流。”《蕉南一日》中说:“乃信赃堆寻弃物,强他仰面讨人嫌。”他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过去所受的折磨。他写《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建议》第八条中有这样一段话:文化革命中,“我也常想,自己干了几年工作,比起彭老总,贺老总的功勋,实在太渺小了,他们所受的迫害比我不知要严重多少倍,最后还没见到‘四人帮’的垮台,比起他们,自己就是突然被夺走生命,抛尸荒野,也是平常事一桩。所以能活着就活下来吧,只要保住自己的正气就行了。”1999年他填词一首,赞颂胡耀邦同志直接批准为右派温济泽纠正错案(称东风第一燕)。

庆春时·为春风第一燕而作

返巢归燕,春风怀里,不诉蹉跎。当年锐气,平生执着,都汇入新歌。  人们相与,终得诚挚融和。重温马列,升华理论,更谁屑残柯。

不要念念不忘那“残柯”要把当年的锐气、执着,都汇入如歌的岁月。多么宽广的胸怀!2001年在会见左祸余生四老头时“重逢淡却艰危忆,蔗境如歌侃不休”。在泰顺一中六十年校庆与三位老同学合影:“旧燕归来岁月赊,老牛但惜夕阳斜。衰红更把新花护,蜡炬燃干不怨嗟。”

良师益友

一九九九年九月七日,是我告别读书、工作和生活五十三年的第二故乡寿宁,返回周宁故里定居前夕,于润同志来我家,递给我一首送行诗:“廿载老同痴,相濡每以诗。归宁当祝贺,好去逗孙儿。”他同来接我的长男宏骏谈话时落了泪,我当时也是强忍着,说话上句不接下句。过两天动身时,他又来送行。从此一别,到他辞世又是七个年头。

在劫后重逢的二十多年中,我们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相濡以沫。1989年末,我作六十初度述怀四首,感叹“颠顿一生心事违”“壮年已逝事难为”“日暮情怀诉与谁?”充满了惆怅情绪。他在和诗中写道:“多云转雨抱头立,丽日重风振翅飞”这是他在逆境和顺境中走过来的积极态度,我读后精神为之一振。1988年端午,他在寿宁诗社成立的贺词中提出“知名出自无名”、“创新永葆青春”的观点,给社员很大激励。1991年《迂腐待正稿》出版,200多首诗词运用形象思维以现代语言表述了他在那劫难的日子里的坚韧意志和乐观精神,以及平反复职后的喜悦心情。我读后写道:“新荷出水自亭亭,诗骨都从傲骨生。一扫尘氛除俗气,青山雨后更多情。”我在他的诗中学到了坚持进取的精神,增添了对病残斗争的勇气。

于润兄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对同志和诗友更具同情心。1991年7月,我左腿伤残,直至1999年返里,九年间我几乎全锁在50多平方米的家里,极少出户,而他几乎是每个星期都来我家,两人交流诗作,谈国事、家事,天南地北,无边无际。1992年10月4日是重阳节,这天风和日丽,我居室虽小,但向阳明亮,二人坐在小窗前谈了三个多钟头。后来他写诗纪事:“重阳晴暖不登高,访友长聊胜饮醪。侃到风筝离线去,闲人相对笑仙曹。”过几天又写一首:“老兄脑子快,小弟腿能跑。互补取其长,谈诗每笑倒。”我写了《重阳日于润兄来访》二首,第一首写秋光掩映、菊蕊浮香、薄情待客、一盏清茶。第二首:“难你殷殷看望行,多情更助砚田耕。天公早赐春洲绿,应不偏心诱后生。”他的人格和才华,值得钦佩,他的谈话和诗词最能使我忘忧。1994年的一天,他从刊物上看到一首《茶余偶成》,认为写得很好,便抄来同我一起欣赏。诗的内容是老人茶余饭后,满床诗书最可亲。我和一首说同志间的友谊最可亲,实际就是写给于润的:


缠绵病榻度昏晨,孰慰平生信可亲。


淡水相交无酒肉,文章结谊数珠珍。


事忘得失清风爽,诗吐真情语句新。


唯有此心堪作镜,不淫富贵不移贫。

不几天,于润也和了一首:


酣睡醒来又早晨,浓茶稀饭最堪亲。


远朱近墨心常静,历雨经风帚自珍。


有感赋诗曾怅晚,无争免虑盼图新。


信朋怀幼谈何易,安老而今但守贫。

我那首写的虽有感情,但显得有些呆板,在起承转合和对仗上都有不协处,个别句子不通顺。而叶兄从日常生活说起,有感慨、期盼,中二联对仗语言生动,是老来经验之谈,最后提出孔子之志:“老者安之,幼者怀之,朋友信之。”使全诗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很值得我学习。

于润还从刊物上抄来对陶渊明、严子陵、李清照等古人的诗评。如说陶、严的行为是逃世,对此我们也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诗评。过去总是把李清照说成一个悲愁形象的诗人。2004年他看到《中国剪报》上有一篇梁先生写的《乱世中的美神》,观点很新鲜,立即写了六首绝句,并把剪报一起寄给我。他称李清照是:“别出诗词各一家,白描漱玉净无瑕。”“孤冷千秋今应笑,先行破俗焕新辉。”我的和诗有:“民族精英仕女悲,心高行洁焕文辉。大江东去几人杰,击浪搏风自有诗。”我们都用不同的语言表述李清照的诗不但很美,她更有骨气、有坚强的战斗精神。通过这样的交流切磋,使我的诗思渐进。2004年11月,我写《筇步行》七绝九首寄给他,他接到后立即和了《蕉南一日》(那时他在宁德)六首寄给我。我们从不同角度感叹老来行路难,但态度是积极的。我自问自答:“人生岁月诗千百,俯仰兴怀怎品题?”“那堪白首青云慕,力上层巅眺远鹏。”他那第六首是:“遣闲默默眺苍茫,可慰无它睡得香。帘外路灯刚熄了,为舒筋骨又离床。”我接到《蕉南一日》,又借句和了六首。第六首是:“遣闲默默眺苍茫,思念总随春树长,祝愿康祥挥画笔。好描梅蕊吐新香。”他接到我的诗,又写《续思念总随春树长寄老谢》三首,第三首是“下山缀句雨微茫,思念总随春树长。猴让鸡来人让甚,白头含笑对穹苍。”我们从诗的交流、吟唱中丰富精神生活,体验人生真谛,使自己能溶入自然,溶入社会,开拓境界,排除干扰和孤寂,乐观向上,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是大大得益于于润兄这位良师益友。


别后七年

我同于润分别后的交往似乎很正常,直到他辞世后,我读了寿宁诗社印行的《迂庸诗文集》,才知道这期间,他对我隐瞒了一个最大的痛苦。于润当年被错打成右派,夫妻分手时,妻子已经怀孕,再婚后生一男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福州工作。1984年他找到亲爹。三月二十三日,于润写《由榕返寿煜儿送来蜜柑》,五月写《给煜儿信后自述》。1990年煜结婚,他又写诗:“十年盼到煜成家,喜煞白头倔老爹。”大家也为他劫后余生还能留下一脉亲骨血来继承宗祚而分享其乐:2000年6月9日写《与煜儿语》《煜儿回犀溪谒祖坟》,“四十三年始返乡,亲朋见面喜洋洋。姑姑挚侄坟前拜,今日孙儿谒老娘。”以上这些诗我都读过。可就是在谒祖坟后五十天,竟出现《悼小煜三首》,读后如雷击顶,此后更有断七,寒食、弃世周年和三、四、五周年忌辰之诗,“徐行日渐短平慢,惦梦今尤倒颠频。心瘁苦撑如可况,苟延无奈一黄尘。”每读这些当时没有抄给我的诗,总是悲泪盈眶,不忍卒读。而他在失去亲生骨肉一年多后给我来信说:“社会总是向前进的,前进中总是有许多曲折,总有人在曲折中吃大苦。我们活到如今不容易,后辈人也有活得不称心的事,但愿能少一些、轻一些,就是万幸了。”接下一句是“不信宗教的人不会祈祷。”我当时完全没有在意这,现在细读细想,上面这些话虽然在理,也讲得很无奈,有苦难向朋友说啊!他的煜儿是在新世纪初突然死亡的,其根本的原因难道不是种在四十多年前那荒唐的岁月。我当时如不粗心,或许能知道信息,给他一点同情,与他分担一点痛苦。2004年12月4日他从宁德来信“弟下半年来此已80多天,既少读书,也未看报,诗思隐于重茧,怀念多于往时,盖兄已归根,弟尤萍寄,离群独步,与谁长谈。”我虽然看出他内心的孤寂,但万万想不到会有失去亲子的肝肠寸断。只给他写了一般宽慰的话,对此我内心一直在自责。

我从2003年起,五次往返于广州儿女处,仍然同于润保持着书信和电话联系,2006年他还为拙著《乡园夕思》仔细校稿,并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2007年2月中旬初,我从广州打电话到他家,来接电话的是嫂夫人,我向他问安后问于润身体可好,她说于润已去福州看病,“什么病”“胃病”“去哪个医院”“肿瘤医院”。我一听脑子又像炸了一样。怎么会出现这不正常的情况。平时他只说心脏有点毛病,主要是心率慢些,从未听他说过有胃病,怎么又变成肿瘤?这个晚上我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写《闻于润兄得重病、抖笔难书》“将疑将信咒沉疴,彻夜难眠梦里过,起坐中宵难索句,启窗遥看晓天河。”他返寿宁后,我同他通了二次电话,他给我讲手术和化疗情况,讲话声音软而促。2月28日,给我寄《病中日记》(打字稿)12首,并亲笔信一封:“一石兄,你好!谢谢你的关爱。弟元月22日手术出院,27日起在宁德写了几句,现录呈。2月5日去化疗,12日回宁德,昨日返寿宁。今后再写诗,恐怕要看恢复如何。迂庸,2007、2、28晚。”这是他给我的最后一封亲笔信。我和了二首诗,又挂了二次电话,一次是他自己接,一次是家人接。他说现在就是体弱些,胃切了,吃饭很困难。别的还可以。我同周宁初晴诗社的同志打算等到天气暖和些一同去寿宁看望他。想不到4月10日后病情迅速逆转,终于在4月13日离开人世。呜呼、痛哉!我只能发去唁电,以病残之躯噙着悲泪遥望鳌城为他送行。

于润同志是中专学历,而他实际拥有的知识远超出中专范畴,他是解放初参加革命的一代知识分子。他平反复职后,于1982年再婚,二十多年来夫妻感情很好,相互照顾。他关爱家中小辈,子女也对他很孝顺,生活安定精神乐观,若不是遭痛失亲子的沉重打击,他后半生的道路还算平坦。对于他的病逝,家人自感悲伤,作为同志和朋友,我也有锥心之痛。我填《望海潮》二首:《哀悼良师益友叶于润同志》、《哀才子》。词云:“润兄长逝,天何其酷!茫然乱扯衣襟。寒腊病前,犹言体健,海潮顿落沉音,朝日蔽霾阴……泪洒茵茵芳草,哀戚久哑喑。”“痛灯枯油尽,一代才华。文萃渊思余热,一炬恸哀笳。”

2009年3月,我又从广州返回周宁,填《蝶恋花·番禺归来》四首,说亲情、乡情、友情,第四首下阕是:

返里车行沿旧路,故友凋零,梦旅途相遇。共看云霞天色暮,百年更约长相与。

早逝的老友留下挚谊真情,使在世的人萦念。活着的人也想死后能同老友一起共享生前的快乐,这是一种愿望,也许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人们总要这样想。

评分

参与人数 6金币 +28 收起 理由
寒秋月影 + 4
蓝月儿 + 4
晚秋天暖 + 5
多多 + 5
明正 + 5
南柯愚生 + 5

查看全部评分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团长

发表于 2010-10-28 15: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松江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629

主题

10万

金币

坛主·Super Moderator

寿宁在线主编

积分
362459

2010年度杰出网友2009年度杰出网友终身荣誉勋章网管勋章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浪花勋章无烟勋章100勋章文明勋章2016年优秀版主2013年度杰出网友勋章2017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10-28 16: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不认识叶老,只是曾听说叶老才华横溢!读了此文,加深了印象!
人生路杳,难免仰羡;半生苦乐历程,如鱼饮水自知。时自勉:天道酬勤,宁静致远!http://blog.sina.com.cn/mcj6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79

回帖

62

主题

6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188911
发表于 2010-10-28 16: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pb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1

回帖

0

主题

3423

金币

师长

空灵

积分
14033
发表于 2010-10-28 16: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团长

发表于 2010-10-28 16: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叶老才华横溢,本人有过一段时间和他是邻居,学到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团长

发表于 2010-10-28 16: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文作者谢世芳和叶老是一样才华横溢的人,退休于寿宁政协,现在周宁老家安度晚年,祝愿他老人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62

回帖

4

主题

1784

金币

师长

积分
13011
发表于 2010-10-28 17: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5_4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3

回帖

32

主题

4598

金币

师长

积分
18699
发表于 2010-10-28 17: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叶于润的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回帖

15

主题

3832

金币

师长

积分
16145
QQ
发表于 2010-10-28 17: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
ppb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5-13 10: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