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寿,石井村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1932年9月参加革命,曾担任过寿宁县下南区游击队长,是下南区早期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30年代初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时期。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与地主恶霸的敲诈勒索,弄得民不聊生,许多破产农民走投无路,被迫遁入山林为匪。王广寿也一样,他23岁那年,由于父母、妻子相继病亡,又欠了一身债,遂被迫投身绿林,入了王光信股匪。 匪营中那种尔虞我诈,无恶不作的行径,使王广寿大失所望,产生了摆脱黑暗,寻找光明的思想。不久,王光信勾结反动头子叶明琨,把土匪武装改编成民团,为虎作伥,这使王广寿毅然下决心离开了匪营,回到了家里。 正在王广寿急切寻找光明的时候,革命的宣传波及到了寿宁下南区一带的山村角落里。他听到了马立峰、占如柏这两个响亮的名字。于是,他毅然离开了继聚不久的妻子龚福眉,跑到福安北区寻找马立峰、占如柏去了。 在福安北区,他见到了马立峰、占如柏,聆听了他们的教诲,接受了三个月的革命训练,并活动了一段时间后,遂被派回寿宁工作。根据占如柏的指示,他接受了寿宁革命领导人范铁民的直接领导。 1933年春,王广寿回到寿宁后,即与范铁民接上了关系。根据范的安排,他回到家乡石井村一带活动。初期,他主要在石井及其周围的猴湾、半山、溪头洋、蒲洋、下老、溪底、大溪头、王溪、下党、印潭等村庄活动,先后介绍了一批贫苦农民走上了革命道路。稍后,即在大丘田、下老、溪头洋等村组织起了村苏政府和贫农团等群众组织。尔后,又组织了一支七八人的游击队,番号为“下南区第四游击队”。不久,游击队发展至30多人,在王广寿的带领下,参加了攻打南阳、斜滩、王溪、奖六等战斗,并参与了镇反斗争,镇压了奖六、外洋村的反动派,烧毁了外洋村反动民团的炮楼。 同年8月,王广寿计划将石井民团吃掉、收缴他们的武器来扩大游击队武装。不意被叛徒肖通通将机密泄露给民团团总王光信,光信抢先下手,连夜派兵到山岭、大溪头抓杀了胡时大、肖志双。并串通斜滩的伪教导团,到处围剿游击队。为避敌锋芒,广寿遂将队伍撤至下坑尾、锦山、下东溪、芦坑、马坑一带活动。 次年初,广寿带领游击队员夜袭大溪头村民团,捕杀了叛徒肖通通、肖德贵,缴获了十多支步枪。这一仗,不但为游击队肖时大、肖志双报了仇,同时也扩大了革命影响。随后,广寿奉命将队伍拉到福安、福鼎一带配合大部队活动,参加了攻打秦屿等次战斗。 1935年,下南区游击队在周宁独立营80多人枪的支援下,向石井民团王光信发起了进攻。由于王光信民团人多枪好,堡垒坚固,且又得到斜滩国民党教导团兵的支援,久攻不克,只好退却。周宁独立营撤回周宁境内活动,广寿则将队伍拉到廷甲虎、后溪、三关底一带的深山密林里活动。 延至1936年,由于叛徒的出卖与教导团、民团的夹击,下南区游击队被打散,广寿只身突围,潜至石井门厝下崖祭底隐藏了一段时间。随后带了几个人潜往闽北寻找大部队。 1937年,在闽北建瓯白水银,被地痞傅坤德诱骗至土匪李成灼、叶阿细妹处,被杀害在建瓯南雅大坪村毛山庵门口的岭上。时年仅39岁。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
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5-25 23: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