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郭尧铸:夫妻艺人力挽孤本 木偶戏重现百年经典

2011-1-13 19:31| 发布者: 鳌城浪子| 查看: 1082| 评论: 40

摘要: 夫妻艺人力挽孤本木偶戏重现百年经典 久违的鼓乐声在山城寿宁再次响起,“看戏去!”正月期间,寿宁县坑底乡地洋村宣宣木偶剧团连续6天的出演,使该县蟾溪社区的村民们沉浸在久远而神秘的年俗氛围中。在艰难中复 ...
                      夫妻艺人力挽孤本  木偶戏重现百年经典

      久违的鼓乐声在山城寿宁再次响起,“看戏去!”正月期间,寿宁县坑底乡地洋村宣宣木偶剧团连续6天的出演,使该县蟾溪社区的村民们沉浸在久远而神秘的年俗氛围中。在艰难中复出的寿宁木偶戏,一开演便赢得如潮的掌声。这让一同坚守舞台的郭尧铸、叶忠秀夫妇心中不无感慨。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用木偶表演来展示故事情节,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三国时已有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新中国成立以后,木偶戏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演出传统的戏曲节目外,还表演话剧、歌舞剧、连续剧,甚至出演广告等。木偶戏蕴藏着各地、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寿宁木偶戏主要是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高约两尺。偶头以樟、椴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富;竹制胸腹,手有文、武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妙趣横生;脚分赤、靴、旦3种, 勾牌与关节间有长约3尺的提线。提线一般为11条,据木偶动作需要取舍,演来细腻传神,技巧高超。寿宁木偶戏的传入,相传约在元末明初,从浙江景宁一带传入。在医学比较落后的年代,主要用以求子、祈福、求雨、消灾避邪。由于该剧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再加上娱乐传媒一度匮乏,曾深受百姓喜爱,每逢民间婚嫁、寿辰、婴儿周岁、新建屋厦奠基上梁或落成、迎神赛会、谢天酬愿,都必须演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
      现年46岁的郭尧铸是寿宁县坑底乡地洋村人,13岁便到浙江省的泰顺县学习木偶戏,20岁开始提线,并创办了地洋村宣宣木偶剧团。当时,整个剧团才5名演员,天性聪颖的他,成了剧团唯一的前台演员,一个人充当生、旦、净、丑多种角色。30多年间,他走遍了福建、浙江、江西的各个城乡。由于木偶剧是一种唱腔古老的剧种,兼有越剧、京剧、欧剧等唱腔,对白则主要是地方嬉皮话,所以演员每到一处都得学习当地方言。如今,而最让郭尧铸自豪的是自己掌握着十多种的方言。
      回忆起自己20多年的演艺深涯,郭尧铸不禁感慨万千。他说,七八十年代是木偶剧最繁荣的年代,那时木偶戏从业人员也特别多,几乎村村都有,老百姓也喜欢看,一说哪里来了木偶剧团,远近村落的群众都赶来观看。而东家也总是特别热情,热上一壶陈年老酒、端上一锅好菜,淳朴而热情的招呼声里让演员们倍感温馨,时逢节庆、求神、祈福,还能得到或多或少的“红包”。
      但作为艺人,风里来,雨里去,各种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1980年的冬天,郭尧铸带着剧团到浙江景宁演木偶剧,那时交通条件差,演员们挑着沉重的担子在莽莽苍苍的山路间走着走着,天下起了大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而天已擦黑,无奈,只能到路边一个废弃的砖窑里,找个草堆躲一宿。更让他难忘的还是1983年的夏天,宣宣剧团到江西五都演出,由于事先没带盘缠,又没人邀请演出,钱很快花光了,接下来的食宿怎么解决,又如何回到家乡?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们选择了沿途乞讨,并卖掉所有卖得出去的衣服、被子、乐器,才回到浦城,找到故交,得以救助,回到寿宁。
      尝遍酸甜苦辣的郭尧铸想到了放弃演戏,另行择业,但对木偶戏的热爱让他最终选择了坚守。郭尧铸说,自己能坚持着走下来,特别要感谢的还是他的妻子叶忠秀。自从85年结婚后,妻子一直跟随他学习木偶戏,并成为一名优秀的前台演员,真正成了“夫唱妇随”。剧团也从原先的5名演员,发展到了7名。
  然而,随着各种娱乐传媒走进寻常百姓家,木偶戏开始被渐渐遗忘,不少艺人不得不弃艺从商,或重拾农活。没有经费,更找不到传承人,木偶戏陷入了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郭尧铸的宣宣木偶剧团在风雨飘摇中成了全县仅存相对完整的木偶剧团。
      如何让木偶戏再振旗鼓,复出梨园,郭尧铸冥思苦想,几年来,他带领剧团成员挖掘、整理和改编剧本,撰写唱段台词,排演新剧目。缺舞台设备,想方设法租借;缺资金,自行垫付,尽量使每一出戏更加精彩。目前,该剧团拥有偶人50多个,掌握剧本200多册,以优美的越剧唱腔、精湛的技艺,开锣复出,亮相舞台,每年外出演出时间超过3个月,得到了远近群众的认可。
      但是,剧团的经济效益依然不容乐观,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许多设备依然无法更新,演员年龄逐年增长。
      面对起起落落,是无奈观望,还是起而拯之?郭尧铸并不灰心,他们继续在困境中寻求良方……

图一:栩栩如生的偶人
图二:郭尧铸夫妇在表演木偶戏
图二:郭尧铸夫妇在表演木偶戏
图三:后台演员几多迷惘的目光
图四:郭尧铸在演示高难动作——偶人倒酒
图五:郭尧铸在演示高难动作——偶人饮酒
图六:《月唐演义》片段
图七:演出现场坐满了观众
图七:木偶戏的演出让观众沉浸在浓浓的喜庆氛围中

□寿宁记者站 缪淑秀

本文内容由 虫虫飞 提供



图一:栩栩如生的偶人.jpg

图二:郭尧铸夫妇在表演木偶戏.jpg

图二:郭尧铸夫妇在表演木偶戏1.jpg

图六:《月唐演义》片段.jpg

图七:木偶戏的演出让观众沉浸在浓浓的喜庆氛围中.jpg

图七:演出现场坐满了观众.jpg

图三:后台演员几多迷惘的目光.jpg

图四:郭尧铸在演示高难动作——偶人倒酒.jpg

图五:郭尧铸在演示高难动作——偶人饮酒.jpg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南柯愚生 2009-2-4 07:59
希望木偶戏得以传承!
引用 水草风铃 2009-2-4 08:33
昨晚刚看了,不错!
引用 明正 2009-2-4 08:51
寿宁文化遗产应该得以传承!
引用 文星 2009-2-4 11:15
寿宁文化遗产
引用 阳春白雪 2009-2-4 12:28
以前还真不知道我们县也有这么好的木偶剧,希望木偶戏能像北路戏一样得到保护。
其实木偶戏作为一种古老的剧种,并不逊色于北路戏,它的技艺要求更高。
引用 老梅 2009-2-4 13:01
春节在蟾西桥头听到锣鼓声就跑去看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是傀儡戏,十分精彩。但发现观众都是老年人,而且是依托地方祭神活动才得一见。唱词有些含糊,对于年轻人来说确实有些难以接受。还是需要改革者大胆创新才好,为老少喜闻乐见,根本上将此戏曲艺术发扬光大。
引用 心友 2009-2-4 14:51
这是我们寿宁的宝贵财富,可别让丢. 7# 老梅
引用 yydhsl 2009-2-4 17:50
好像是我童年时看过.可惜今年没回家,遗憾!也算是寿宁的县宝了.应该加以传扬.
引用 迷迷茫茫 2009-2-4 20:13
哦。。原来是这样啊
难怪老是看到一群人围在哪里的窗户
引用 小伊 2009-2-4 21:20
没看过
引用 安琪儿 2009-2-4 23:10
好看,真好看
引用 小白杨 2009-2-5 08:31
有这样的人,寿宁木偶戏就有希望了。
引用 小白杨 2009-2-5 08:31
引用 风溜溜 2009-2-5 21:24
寿宁文化遗产
引用 春天的故事 2009-2-6 00:31
引用 李木子 2009-2-6 09:18
zhici
引用 涛声依旧 2009-2-6 13:37
小时候有看过过很不错的,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引用 边走边看 2009-2-6 22:49
小时候有看过木偶戏!现在文娱生活多了,木偶戏渐渐淡,希望木偶戏得以传承!!
引用 1988ziyu 2009-2-6 23:01

查看全部评论(40)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5-25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