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郑多金:"廊桥孤匠"再圆造桥梦

2011-1-13 19:33| 发布者: 鳌城浪子| 查看: 1100| 评论: 7

摘要: 郑多金:廊桥孤匠再圆造桥梦 廊桥,即有廊屋的桥,它是一种富有地方乡土特色的中国古建筑。廊桥主要有木拱、石拱、木平和石下四种,其中以木拱廊桥居多。有关专家考证,全国木拱廊桥仅存106座,分布于闽浙相邻的福 ...
郑多金:"廊桥孤匠"再圆造桥梦  
廊桥,即有廊屋的桥,它是一种富有地方乡土特色的中国古建筑。廊桥主要有木拱、石拱、木平和石下四种,其中以木拱廊桥居多。有关专家考证,全国木拱廊桥仅存106座,分布于闽浙相邻的福建省寿宁、屏南、周宁、政和和浙江省泰顺、景宁、庆元等县。近年来,廊桥文化逐渐引起全国关注,闽浙两省也积极联合将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人们在整理廊桥文化资料时发现,廊桥的建造技术竟然流传数百年从未断绝,其传人郑多金老人至今仍健在于福建寿宁县。      

    一  

    今年79岁的郑多金老人被人称为"廊桥孤匠"。据有关专家考证,国内目前尚健在、唯一能够独立主持建造木拱廊桥的民间匠人,就是福建省寿宁县坑底乡东山楼村的郑多金老人。  

    福建寿宁县拥有19座木拱廊桥,是全国数量最多的一个县,年代序列也最齐全,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  

    当年,郑多金父亲郑惠福是寿宁县有名的木匠师傅,盖房手艺祖上相传。同村祖传修建木拱廊桥的匠师徐泽长,由于尚未娶妻,为了不让造桥绝活失传,他选定郑惠福为其衣钵传人。  

    1923年,郑惠福按当地习俗拜了师,很快就学习掌握了建造廊桥技术,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造桥之旅。徐泽长去世后,19岁的郑多金就跟随父亲跋山涉水,四处奔走,协助修建了11座木拱廊桥,足迹遍布闽浙边界各地。福建福安市潭头镇潭溪桥桥梁上至今还墨书"寿邑东山楼村木匠郑惠福、郑多金"。郑家父子仗着一手绝活,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造桥巧匠。  

    在父亲言传身教下,郑多金逐渐学有所成。1967年,40多岁的郑多金终于主持建造了自己的第一座木拱廊桥---寿宁县下党乡的杨溪头大桥。但他没想到,这也是他建造的最后一座廊桥,也很可能是中国最后建造的木拱廊桥。  

    随后,闽浙山区纷纷建造石头桥,木拱廊桥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郑多金虽然时有被雇请参加修缮廊桥,但这位身怀绝技的造桥巧匠,却再也找不到主持建造廊桥的机会了。他便干脆务农,以种菇为生。      

    二  

    时光流转到了21世纪。没想到,郑多金老人又有了用武之地。  

    随着福建省重点工程寿宁县牛头山水电站建坝蓄水,位于深山峡谷电站库区淹没区内的寿宁县芹洋乡张坑、长濑溪两座木拱廊桥需要异地迁建。这两座古廊桥分别建于清道光八年、九年,称"姐妹桥"。牛头山水电站于2002年12月开工建设后,为使这两座古廊桥文物不致消亡,文物保护部门和当地政府与业主进行磋商,由业主出资100万元对两座古廊桥进行拆迁重建。遵照当地乡民的意愿,以保护原有的景观,将新桥址选在电站库区附近原址上游二三公里的丰谷峡。  

    听闻消息后即摩拳擦掌的郑多金老人终于披挂上阵。2006年2月6日,随着福建省文化厅批复了寿宁县两座古廊桥的搬迁方案,两座古廊桥的迁建工程拉开了序幕。担任两座古廊桥迁建工程技术顾问的郑多金老人,带着徒弟郑多雄及当地的能工巧匠,一同扎进深山,进驻迁建工地。  

    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峡谷迁建古廊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复杂工程。从旧桥标注位置记号、拆除搬运,到新址原貌重建;从新桥奠基、动工、架马、丈槁、上梁,到结合各项民俗活动,程序严格,一丝不苟。郑多金老人,就像回到了当年,精神抖擞地指导着工人们搭建脚手架,做好迁桥的各项工作。老人对当年建造廊桥的往事仍记忆犹新,非常细心地与施工单位探讨着如何不改变古廊桥原貌,保留桥梁柱上墨书捐款人、建桥时间、建桥工匠等丰富的人文资料,如何避免拆建、运送过程中的损坏等繁琐问题。  

    风雨廊桥,几多梦想。古廊桥的搬迁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它不仅圆了郑多金老人的造桥梦,也是老人完整传授木拱廊桥造桥技艺的最后机会。让我们祝这位大匠心想事成!■ 郑 峰   
摘自《半月谈》2006年第7期

本文内容由 沙子 提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鳌城小爱 2007-7-30 23:56
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引用 橘井泉香 2007-7-31 11:38
香火不断,代代相传。
引用 窝蛋 2007-8-3 22:39
政府应该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引用 南柯愚生 2007-8-4 17:02
算得上一个土专家,祝您健康长寿,寿宁需要您老!
引用 虫虫飞 2007-9-23 20:41
今天在街上看到郑多金老人,步履蹒跚地走着,显得很沧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是否也该给与这样一位廊桥孤匠该有的重视呢?
引用 雨燕☆纷飞 2007-9-23 22:23
原帖由 虫虫飞 于 2007-9-23 20:41 发表
今天在街上看到郑多金老人,步履蹒跚地走着,显得很沧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是否也该给与这样一位廊桥孤匠该有的重视呢?
引用 坑底农民 2013-1-1 17:21
{:soso_e179:}

查看全部评论(7)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5-25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