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捂热红土地——记省下派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三瑛 现在每逢双休日,寿宁城关许多人都前往寿宁清源角林山上休闲观光。尽管这里的生态公园建设尚未成形,但角林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五一”期间,山上的角林山庄生意兴隆,游客不断。村民饲养的土鸡、土鸭也销售一空。旅游业的兴起让角林的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说起这些变化,让角林村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三瑛。这位年近五旬的省委老干部局的女处长,带着病痛,抛下家庭,主动要求下派驻村,从省城来到远离城市的偏僻小山村,住着村委楼简陋的房子,自己开伙,而且一住就是300多个日夜。她用一腔真情感动了乡亲,凝聚了力量,促进了发展。 以身作则带班子 清源乡角林村是个老区重点村,海拔906米,属高山地区,虽位于城郊,但山高路陡,过去村民生活所用全靠肩挑手提,生活十分贫困,全村109户,530人。2002年被列为省重点扶持贫困村。 自2002年省委组织部挂钩以来,这个村在各级领导的帮扶下,修建起一条全长4.4公里直通城关的水泥公路。路通了,水、电也通了,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长期闭塞着的角林人一时还难以摆脱贫困。 2004年7月8日,作为省里下派驻村担任角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林三瑛进村了,村里一下热腾起来。这让她感到了无形的压力,群众都在看着她呐!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今年春节后,山上还结着冰,林三瑛带头到生态公园区内栽种枫树,从早上忙活到下午2点才回去吃饭。省老干局每年给她5000元办公经费,本可用于通讯等开支,她却不声不响拿来补贴到了生态公园项目建设中,每月电话费三五百的都自己掏。她坚持村务定期公开,让群众检查帐目,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她多方争取到了5.6万元,以村委会名义投入牛头山二级电站作为村财固定收入。 村两委班子建设一直是林三瑛关注的重点。在她的主持下,支部培养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入党。村委班子也进行了调整。今年“五四”期间,她还组织了对村团支书的公开选任。今年27岁的何振可就是在公开选举中上任的。上任后,他带领青年突击队为村里发展立体农业、建沼气池,发挥了作用。 作风正起来,班子强起来。角林的两委班子在林三瑛的带领下,凝聚了力量,提高了威信,只要村两委带头做事,群众都积极响应,热情拥护。“林书记来后,干群关系、邻里关系更密切了。”村支书周立光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情暖山村聚民心 曾经插过队,对农村和农民怀有深厚感情的林三瑛说:“自己今年已48岁,这次能再到农村直接为农民做些事,感到十分高兴,要倍加珍惜。” 去年到任不久,就遇上18号台风侵袭,进村公路边坡大面积塌方,交通堵绝。林三瑛自己拿着锄头、土箕带头上路,组织村民进行抢修清理,从早上忙到傍晚,没见她歇一歇。村民看到她累得手在发抖,到外面拦了一辆小三轮让她回村。她上车没走多远看见还有一个路段没清理完,又坚持下车参与清理直至晚上。 开发角林岗生态公园,要建一条上山石阶路———青云岭。她与村民一起挖路基,常常最先上山,最晚回村,1200多米的山顶有时要上下几个来回,脚下起泡还不肯休息。自然村岭头洋离主村较远,山路崎岖,走夜路很困难。为了不影响群众白天忙农活,林三瑛常常晚上到岭头洋走访、开会,村里二十几个人,她都能一一道来。心系百家事,情暖穷山村。村民何阿慈去年出车祸时,林三瑛正午休,村民不忍心打扰她。到傍晚5点多,她获悉后,自己雇车赶到县医院看望。村民柳树东遇车祸后,常常大小便失禁,林三瑛没有嫌他脏臭,每次探望都到床前。许多村民情不自禁地地说:“亲人都难做到这样。” 今年春节,她临回家过年前还不忘带着年货到何邦斗、叶细銮两位年逾九旬的老寿星家里拜年祝寿。去年暑假,她自己掏钱,聘请老师到村里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给小学生及回村的初、高中学生发放课外书。小学师资不足,有时她还到村小学给孩子们讲课辅导。在她的努力争取下,小学又分配来了老师,小山村的教育增添了力量。 一位村民说:“群众想到的事,林支书想到了;群众还没想到事,她也想到了。” 转变观念谋发展 今年农历正月初九,回家过年没呆几天,林三瑛就冒着寒风大雨回到村里。同时,她还把70岁的妈妈杨燕卿老人携带到了村里作伴。林三瑛姐妹5人,她排行第三,儿子今年上大二已不要操心。而她的其他姐妹均在外地工作,只有妈妈在福州独住。林三瑛一直放心不下,这次干脆把她接到角林。 “我是成全她,让她忠孝两全啊!”杨妈妈还很健康。她来了后倒照应起林三瑛的生活来,下厨做饭、整理材料都做,俨然成了女儿的生活秘书。 正月里角林岗上依然寒气逼人,刚回村的林三瑛顾不得休息,就组织村两委成员认真研究安排春耕生产。带领、发动村民搭菇棚、做菇筒、种果种菜、植树造林、开沟修渠,兴起春耕生产热潮。去年以来,在省委组织部挂钩帮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林三瑛又带领村民们在发展生产上迈出了一大步。发动村民充分利用当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的优势,大面积种植优质茶叶、果树、高山冷凉型花卉,发展袖珍菇、反季节蔬菜。仅袖珍菇一项,去年全村发展30万袋,产值近50万元,村民可增收30万元,户均增收2700多元。该村还从湖北武汉引进大型枣苗木1800多棵,种植面积达30多亩。村里废弃多年的鱼塘也清理出来搞起了养殖。 温饱容易致富难。要致富奔小康还要有可持续发展项目。林三瑛在经过多番上山、下山,调查分析后提出,角林要立足于位于城郊和高山气候明显、自然风光优美的有利优势开发建设角林生态公园,发展旅游业。她的提议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她也千方百计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委托专业部门做了规划、论证。为了启动项目,她带头捐款,并发动亲朋好友以及母亲的朋友捐款,还向全县发出支持角林老区建设的倡议,争取社会资金支持,筹得7万多元投入。度假村场地已完成平整,通往主景区的青云岭也已开工建设,铺了80多级台阶…… 尽管目前建设角林生态公园的资金缺口大,常让林三瑛睡不着觉,但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她的步伐就轻快起来。 摘自--2005年6月30日 星期四《闽东日报》电子版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
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5-26 00: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