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大山深处的璀璨明珠
——记省下派寿宁县司前村第一书记 郭元浩
7月10日,位于寿宁县坑底乡司前村修建于民国年间的“双虹桥”修缮完工,为省级风景区杨梅州再添一道亮丽的景观。
“杨梅州是上苍馈赠予闽东乃至福建的一幅极具艺术品味和鉴赏价值的风景长卷,守护她是我的荣幸,也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两年来,郭元浩用心呵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诠释着自己对大山的深情。
魅力山水蕴含美丽与沉重
溶洞、幽谷、秀水、奇峰、灵石、茂林、飞瀑,水光山色,再加上虎啸廊桥、官台秘史、古道遗风等历史文化古迹,独特的火山岩地貌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江南小九寨”——省级风景区杨梅州!近年来,她凭借自己的天生丽质和羞涩风情,不经意间,伸出山水的曼妙秀手,吸引了远近无数爱慕者纷至沓来。而这颗璀璨的明珠正是洒落在闽浙寿宁、庆元、景宁、泰顺二省四县交界处的寿宁县坑底乡司前村。
2007年8月22日,作为省组第二批下派干部,郭元浩带着省新闻出版局领导的殷切期望,作为第一村支书,走马上任,在司前村开始了三年的“执政”历程。
第二天,在村干部的陪同下,郭元浩开始视察自己的“行政区域”。初见杨梅州,“此景只应天上有”,郭元浩被这方洁净的山水震慑了,但古道边大面积烧毁的山林及上游煞白的河道却格外地扎眼,郭元浩在心底默默地许诺,一定要保护好这方山水,配合政府做好杨梅州旅游开发。
守住青山不留穷
司前离坑底乡10多公里,包括司前、杨梅州、溪头底三个自然村,总人口1000多人,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十分落后。2007年前,人均收入不足1800元,村民生活十分困难,大部分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人口不足300人。
如何守住青山不留穷?郭元浩走家入户,深入全村一百多户群众,了解情况,调查摸底。先后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征求了县、乡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意见,就如何加强司前村党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等取得初步共识,并制定了《2007-2010年司前村经济发展规划》。
由于长期以来交通闭塞,“靠山吃山”成了村民们赖于生存的生活方式,砍树建房,卖树换钱,几乎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为改变村民的思想意识,郭元浩同志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述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增强村民的爱林、护林意识,并发动群众植树造林,还聘请了一名专职护林员。如今,该村已拥有毛竹2200亩,杉木林1000多亩,往日裸露的山头也渐渐披上了绿装。
但是要从源头上控制滥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在旅游业成为主导产业之前,先得解决村民生活所必须的经济来源。为此,该村坚持“短、中、长”期规划相结合,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引导村民种植毛竹、杉木、蔬菜,发展养殖业,给于每个养殖户经济上的扶持与帮助,并在村里开设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班,增强农民科技致富的思想意识。目前,该村已发展各类蔬菜80多亩,鸡、鸭、鹅、羊、猪等数千只,促进了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发展。
扮靓村容迎宾客
基础设施建设没跟上,即便有再美的风景,旅游开发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脏、乱、差”现象严重。2007年10月,郭元浩开始带领村民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等家园清洁行动,在村民集聚点设30个垃圾处理箱,聘请专业清洁员2人专门负责村卫生的清理、打扫、焚烧,以保持村道的卫生清洁,并对老坏的村道路灯进行了全面维修。此外,推广沼气池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村里的卫生状况。2009年,该村自来水改造、村委楼装修、“双虹桥”修缮工作也顺利完成。至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没有路,再美的风景也只能藏在深山人不识。为改变村子的交通状况,让这方魅力山水早日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村财空虚的情况下,郭元浩不懈地奔走于省城及各相关部门间筹集项目资金,2008年4月全长4公里,宽4.5米,总投资147万元的通乡公路如期动工建设,11月10日,该路实现全线通车。与此同时,地头至司前村4公里的通乡道路拓宽硬化项目及杨梅洲至李家山2.6公里机耕路项目建设都得以完成,为杨梅州旅游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谐文化展新村魅力
每天晚上不到8点,村子里就一片寂静。在都市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郭元浩实在难以想象村民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方式。必须丰富村民的生活!提高村子的文化氛围,才能更好地体现旅游新村的魅力。
2007年8月,郭元浩到任伊始,便在村里开设了“村务公开栏”和宣传栏,在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整合村委楼、小学教学楼,建起一间藏书2800多册的农家书屋、一个党员活动室和一个健身广场,配置体育健身器材、电视、远程教育网络等娱乐设施。
“现在每天晚上村委楼里灯光通明,很多人到这里读书、看报、下棋、上网、看电视,大家的生活都比以前丰富了,郭书记给村子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村民主任徐祥华告诉笔者。
山清水秀迎宾来,由于空气新鲜、景色怡人,目前,该村年接待省内外游客2万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集旅游、娱乐休闲、度假避暑为一体的旅游新村。
寿宁县委报道组 缪淑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