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日报消息(寿宁记者站 吴通华)通往乡里的机耕路渐渐变成了水泥路,而且越来越宽阔。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张发蒙老人总要柱着拐杖到村口里看看工程的进度,虽已是百岁高龄,但老人的心仍向往着劳动。他想:“要是能够再年轻几年,我还要义务投入劳动,为村里做点儿贡献。” 世纪老人张发蒙住在寿宁县凤阳乡大石村文明巷1号,家庭兴旺,晚年幸福。11月24日,当笔者从进他家的时候,老人正与他的儿子、儿媳们围在一起说话、看电视,厅堂里充满欢快的笑声。这些老人们听说笔者来采访他们家的“大老人”时,十分高兴,七嘴八舌地说起他们家庭的往事。 “我父亲有5个兄弟姐妹,他排列第三,4岁时母亲病逝,7岁时当放牛娃,没读过一天书。”老人的小儿子,将到退休年龄的张兆权教师说话快言快语。 “他是个劳动好把手,农活样样精通,没人比得过他,还有一手砌石、做木的手艺,27岁那年结婚,生育我们5兄弟,建两次房子。”已71岁的老二张兆俭抢着说。 老大张兆勤慢条斯理地说:“为养活我们兄弟,父亲当年从福安穆阳挑盐巴到闽北政和、松溪、浙江丽水一带贩卖,来回一趟将近一个月。在那兵荒马乱年代,好几次遭遇兵匪抢劫,连本钱都亏了,他曾多次遇险。” …… 张发蒙老人生于1908年2月,如今生活仍能自理。老伴在十多年前已去逝,生活由5个儿子轮流照顾,每人10天,轮到谁家,就由谁陪同老人。看到儿子、儿媳们抢着说他的故事,老人显得非常高兴,在一旁静听。他要抽烟时,儿媳们抢着给他点火。 从交谈中得知,张发蒙老人一生勤俭,早年是有名的“挑夫”,长年奔波在闽北、浙江一带的山路上。靠挑担赚点钱,娶了媳妇、建了房子。由于劳动惯了,直到三年前,老人还上山种菜、采茶叶。他说:“闲着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感觉不踏实。” 张发蒙一生有抽烟、喝酒的嗜好。从放牛娃的时候就开始学抽旱烟,一直抽到现在,早年烟叶由自己栽种。老人青年时是酿酒高手,每年酿造好几大缸红米酒。有客人前来,张发蒙就叫老伴热上一壶红酒,炒几样菜,一边喝酒一边谈农事,过着宁静的农家生活。 村民告诉笔者,张发蒙老人豁达乐观,从不生气。他助人为乐,喜做善事,谁家有困难,他都愿意帮助别人。村民张成森早年丧父,兄弟姐妹多,每年农忙季节,张发蒙常常义务帮助他锄地、插秧、收稻谷。在村里,谁家有困难,他就去帮谁,行善事在这个500多户的村子里他是出了名的。 张发蒙有5个儿子,四代同堂。他重视家庭教育,不许儿孙们玩牌或去赌博,教育儿孙们保持勤俭、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美德。他5个儿子均本分善良,通过自己的劳动,如今每人都建起宽敞明亮的砖混楼房。张发蒙有13个孙子孙女,他们保持家庭勤俭的传统,学习很用功,有11个是本科毕业或在本科院校学习,如今分别在福州、闽东的县(市)工作。孙子孙女们对老爷爷非常孝敬,平时打电话问候,每年春节,一起回乡过春节,给老人买穿的、吃的。 今年的老人节,宁德市老龄委、寿宁县政府领导专程前往大石村看望慰问张发蒙老人,这让老人十分感激。 世纪老人见证变迁,在勤劳中,身体也变得强健,生命在延续燃烧中绽放异彩。 图为老人与他的儿子、儿媳妇们在一起,其乐融融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
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5-26 00: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