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7-21 19: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本帖最后由 满目尘灰 于 2010-7-21 19:22 编辑
那是一个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也就是说,那是一个长期的、曲线的问题。
所谓“尊贤尚能”,政治的问题只有一个,也就是说,不要老是把政事拆得七零八落,把一个个碎片标本摆在别人面前让你抓狂。
政府的职责就是“领导”,也就是说,引领并创建条件让他们做该做的事。一个党政一把手可能视其工作为简单的义务,一个政府却不能纠缠于利益纷争,无所作为。简单而言,这里面不能充斥着俗人:拾人牙慧,逞贤尚能,炫其才智,毫无主见,人云亦云,被人利用,或者利用别人。
【附录·闲言】
整治蟾溪?征集“好的建议”?这个主意很好、很善良,也很疯狂。关键问题在于,我是个庸人,也就是说,我并非总有兴趣,去考虑这等“国家大事”。我所忧愁的问题仅仅限于:我这些生产、生活废水、垃圾,该往哪里排放呢?——往哪里排放都是非法的。中国人所崇尚的传统言行有个非常简单的标准: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也就是说,交钱?可以;引进技术设备?也可以。关键问题就在于,你不能光动嘴皮,只骂人不办事;或者办事厚此薄彼,有欠公允。
打开中国随便某个地方的官方网页,动动鼻子——不必狗的嗅觉——你就可以闻到一种浓重的官僚习气。这是中国民间一个非常生动的总体写照。也就是说,这个政府缺乏沟通与交流,缺乏理解与支持。他们的官样文章内容空洞,政令言语无味。这个社会的基本思维仍然局限于妻儿富贵,一日三餐,蝇头小利。他们是一盘散沙。
所谓“摩肩擦踵,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非常抱歉,原话是否如此,忘了:))当一个社会普遍以世俗为惟一行为标准时,这个社会是无可救药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何谓“利”?它与现代汉语中的“利益”是否等同?现代汉语中的“利益”是否又以“财富”为唯一标准?——跟一个汉语名词较真,多少有点没事找事、自取其辱的感觉。有人重利,有人尚贤;有人厚誉,有人非名。——“自取其害,凡夫不为也。”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利”其实原本也无可厚非。我所倡导的,无非“人”这东西,实在是应该有点崇高的追求。我所反对的,无非恣意的强奸和意淫。
嗯,对了,最后,关于整治蟾溪,我有个很好的建议:向下游政府收钱。请求援助和支持,反正他们迟早都会受益。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