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85|回复: 9

[寿宁文史] 寿宁历史名人传略系列一:祥发文山叶向高

[复制链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52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38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08-3-8 11: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寿宁历史名人传略(一)      祥发文山叶向高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行名从正,号台山,别号福庐山人,福建省寿宁县籍福清市人。明嘉靖三十八(1559)年农历七月三日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现为福清市港头乡后叶村)一书香之家,叶向高出生时,恰遇倭寇入侵,其母避难于道旁茅厕之中,动了胎气产下叶向高,故取乳名“厕仔”。
       叶向高生父叶朝荣,曾于穆宗隆庆及神宗万历初年授广西养利州知州。叶朝荣之父叶时逢为福建省寿宁县鳌阳镇后叶(又名文山里)人,与福清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的文士叶广彬相友好,二人诗书往来,过往甚密。一年,叶广彬遭遇丧子之痛,叶时逢生有六子,便将第四子叶朝荣出祧叶广彬为嗣。
        叶向高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六岁入学,便能过目成诵,应对敏捷,被誉为神童。一日,其福清祖父叶广彬有意考校,出上联:“日长似岁闲无觉。”命他对答,叶向高脱口对出:“夜永如年卧不知。”1570年,叶向高12岁时随其寿宁伯父、明鸿胪寺鸣赞叶朝鉴回寿宁,在文山里上书堂读书,上书堂现为寿宁县鳌阳小学。在寿宁读书期间,深明礼义,尊长睦众,立志奋进,胸襟弘远。有一天,在与同伴嬉耍时,不慎丢失钥匙,四处寻找不着,急得满头大汗,叶朝鉴为解其烦,出一上联:“小书生失铜匙,寻东寻西。”叶向高停止寻找,不假思索对出:“大学士掌金印,管南管北。”此事当时震惊寿宁,一时传为美谈。
       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叶向高14岁就考取秀才第四名,福清县令许梦熊大为赞赏,亲自为其择婚,并于公堂设筵款待。随即,叶向高入县学深造。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叶向高21岁时应福建乡试,考取第二十五名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赴京春试,连场皆捷,考中二甲第十二名进士,又以福建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庶吉士第六名,入翰林院修业,三年期满,实授翰林院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丁忧期满除服,回京补官,授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二十五(1597)升右谕兼侍讲。翌年,召为左春访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万历二十七年(1599),叶向高上疏请摆矿税、撤矿税监,触犯当权者利益,得罪首辅沈一贯,遭到排挤,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滞留南京陪都达九年之久。万历三十四年(1607),沈一贯罢职后,叶向高时来运转,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阁臣。其时,首辅朱赓及阁臣于慎行相续去世,次辅李廷玑因遭受攻击,杜门不理政事,阁务唯叶向高一人主持,故称“独相”。在叶向高主政的八年里,史称其“有裁断,善处大事”,于增阁臣、补缺官、罢矿税、整顿三边防务以及用人、理财等方面大政多有建言建树。
       明朝中叶以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采矿、制瓷、纺织、制盐、制茶等民营手工业及商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为明王朝提供了丰足的财源。但到明朝后期,由于内外用兵和营建宫殿,明政府“国用大匮”,财政危机日渐显露。明神宗朱翊钧长期深居宫内,不理政事,纵情声色,恣意挥霍,如仅为诸皇子成婚,就诏取大仓库银2400万两,而当时每年上解朝廷的赋税收入只有400万两,几个皇子成婚的费用就相当于六年的国库收入。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财政严重入不敷出,濒于绝境,只好对百姓实行种种限制野蛮掠夺,最凶狠的无过于万历时的税使、矿监对百姓的搜括及迫害。1596年,神宗派遣大批太监充当税使、矿监,四出课敛诛求。税使专门在重要城镇、关隘和水陆交通线上设卡征税,如长江线上,一船扬帆三四百里,要交五、六次税。矿监更以开矿为名,任意拆民屋、掘良田、挖坟墓,公开抢掠奸淫。税使矿监“纵横绎骚,吸髓饮血”,结果,“天下萧然,生灵涂炭”。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摧残。明廷的横征暴敛,税使矿监的暴行,不断激起城镇手工业者和工商业者起来反抗,以暴动的方式把反抗斗争推向了高潮,愈来愈烈。当时社会广为流传一首《税官谣》:“千人奋挺出,万人夹道看,斩尔木,揭尔竿,随我来,杀税官。”
       面对着这样的社会内容矛盾,叶向高接手阁务后,提出“摆矿税”的理财主张,试图缓和社会矛盾,重新聚蓄财力,从而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经叶向高多次奏请,神宗终于撤回辽东税监高淮和福建税监高寀。
       明末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吏治败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贪污腐化,许多衙门缺主管长官,政事无人处理,如户部,各边境兵饷无人发入,各地解来的饷银无人批收;礼部,对国外六、七百名来使无人过问,久不发遣回国;刑部,狱囚积至千人,无人问断等等。
       叶向高针对时弊,要求增阁臣、补缺官,整顿吏治,铲除积弊。叶向高认为“今日门户各党,各有君子,各有小人”,在用人上,应“去其小人,用其君子”。
       明朝后期,内部,各地暴发的反税监斗争此起彼伏,社会矛盾异常尖锐,而朝廷不思改良整顿,反而变本加厉,党派纷争不息,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不堪沉重的赋役负担,纷起反抗。外部,女真部落逐渐强大,边境纷扰不息。明王朝内忧外患,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
       叶向高看到了民不聊生,大乱将生的现实,心急如焚,多次上疏要求整顿三边防务,增强军队实力。
       神宗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主政,实行了“一条鞭”法改革。张居正是铁腕式人物,神宗年幼,大有大权旁落的感觉。在张居正死后,神宗对首辅权力多有限制,把所有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但自己却长期深居皇宫内院,不理政事,虽对叶向高优礼有加,但用而不放,对叶向高的这些主张大多置之不理,不予采纳。叶向高眼见神宗皇帝昏庸,朝臣分朋结党,皇族互相倾轧,感到时事已不可为,壮志难酬,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连上62道疏,请求辞职,获准告老还乡,神宗赠叶向高“少师兼太子太师”,差官送归故里。
       在辞去首辅职务之后的家居六年里,叶向高无官一身轻,登名山、访宝刹、会亲友,足迹遍及福建名山大川,优游林泉。趁闲游之便,叶向高曾回寿宁小住一段时日,并题了一块上书“祥发文山”的匾额,寓意不忘寿宁文山里,同时将福清故乡云山境改名为“后叶”村。行前,同为首辅的李廷玑亦题“俎豆维新”匾额相赠,由叶向高带回寿宁。
       万历四十八年(1620),神宗驾崩,光宗登基,改元泰昌。光宗念叶向高是“匡时纬器,经略宏才”,召叶向高进京复职,叶向高正准备登程,旋即闻报说光宗宾天,天启即位。叶向高了解到廷臣对光宗之死一片哗然,其中定有隐情。“红丸”一案背景复杂,不愿涉入,便上疏请辞。天启以“先帝眷命,中外具瞻”为由宣召,叶向高再辞,天启不准,叶向高无奈之下于天启元年十月赴京复任首辅兼吏部尚书。叶向高奏请发帑金200万,加强兵需;起用一批正直能干官员,刷新朝纲。此时,韩爌等人与叶向高共同辅政,邹元标、王纪、高攀龙等皆居重要职位,左光斗、魏大中等贤臣位居言路,一时间出现了“群贤满朝,天下欣欣望治”的景象。但好景不长,天启皇帝少年登基,不辨忠奸,宠信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客、魏二人互相勾结,逐步形成阉党,篡握大权,大兴冤狱,陷害忠良,逼使高攀龙等一批贤臣罢官,诏决熊廷弼,杖毙杨涟、左光斗等人,叶向高上疏力争,痛斥“阉党”,极力救援诸多贤臣。天启四年(1644),叶向高自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不甘负误国恶名,受万世唾骂,就连上67疏请求辞职。获准后,加“太傅”衔归梓。天启七年(1627),叶向高病卒于福清家中,享年69岁。崇祯即位后追赠太师,谥“文忠”。
       叶向高仕宦30多年,两次入阁,主政12年,忧国奉公,恪尽职守。然而,贤臣不遇明主,致政绩不显,唯谏诤匡正,补救时弊一二。如针对神宗20多年不理朝政,一味聚敛财物,挥霍无度,对边防守军缺饷置之不理等弊端,累次上疏直谏,陈言痛切,神宗皆置若罔闻,留中不 发。
       明末士大夫门户林立,党争日炽,他们一味争官位、争利禄,一不遂意就怨谤横生,利用“红丸”、“梃击”、“移宫”三疑案,互相攻击,朝堂舌战纷争不休。 这种局面给国家用人办事造成极大困难,真正有真才实学的国家栋梁无法施展胸中抱负,忠君报国,而奸臣却窃居要位,专擅弄权。对此,叶向高感叹:“诚使以竞官之心竞事,则何事不可为?以让事之心让官,则何官不可做?”
       叶向高一生谨遵其父“惟恬淡可以立身,惟忠信不欺,可以事君处友”的家训,尽忠职守,勤于政事,廉政恤民,终身不渝。入阁伊始,就上书表明心迹:“无以营身肥家、徇私罔上,无以成心违众、胜心败群,无以党心植交、患得患失固位。”归梓之后,反省一生:“未尝害一人,未尝受人一钱,未向六曹请一事,未尝谴一言官,即甚怒亦未尝有这厮这畜之语。”叶向高两度辅政,正值明朝走向衰亡之际,君昏政暗,却未乘机窃国弄权,也不助纣为虐,而能不避斧钺,犯颜直谏,洁身自爱,也算难能可贵了。
       叶向高思想开拓,视野广阔,具有容纳接收新生事物的宽阔襟怀,认为“天地终无极,小知安足拟?”并以此来共勉各级官员、要求亲朋戚友。当时有一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到我国来传教,前后达23年,他与徐光启合译出《几何原本》一书,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叶向高盛赞此事,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予推动。叶曾作诗赠利玛窦:“爰有西方人,来自八万里;著书多格言,结交多贤士。”
       叶向高工诗书,精棋艺,一生著作很多,诗书为时人所称道,书法有“园媚”之称,“大字尤雄伟”;其棋艺誉满弈坛,号称“国手”。著作《续纶扉奏草》14卷,《光宗实录》8卷,《蘧编》20卷,《前纶扉奏草》10卷,《后纶扉草》10卷,《苍霞草》20卷,《苍霞余草》14卷,《苍霞诗草》8卷,《说类》60卷,《参补古今大方诗经大全》14卷,《玉塘纲鉴》72卷,《福清县志》4卷,《福庐灵岩志》3卷等。其著作有诗有文,诗文并茂,论史论事,每有独到见解,多具自成一家之言,精僻易懂,如在《差漕论》中有言:“天下事本无两利,必求其两利,则必两失矣。”在《商鞅论》中则认为“秦之帝,由商鞅也。其亡,不尽由鞅也。鞅天资刻薄,用法深急,卒杀其身,其人不足道,然其法不尽非也。”《蘧编》、《论扉奏草》等书,则保存大量的史实资料,可与正史相补正,为研究明末历史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名人录》、寿宁《叶氏宗谱》

(相关链接一)
叶向高诗、联选
题百洞山二首
(一)
菡萏峰高俯碧流,孟溪环绕近沧州。
天开灵境留仙住,海涌神山壮客游。
古洞云深存蝙蝠,悬岩石出像弥猴。
千年胜迹今方辟,好对青樽共拍浮。
(二)
丹梯百丈接岩扉,古寺青芝隐翠微。
山馆夜深闻虎啸,海天秋晚见鸿飞。
闲随樵伴时看月,静掩禅关自息机。
我已投林君早出,沧江未许恋渔矶。
雨中游武夷二首
(一)
宴罢仙灵杳莫扳,不堪风雨妨青山。
桃花忽入穷源去,春水重乘水艇还。
玉简剥残秦汉后,莺笙吹落有无间。
他年更结寻真约,乞得丹砂好驻颜。
(二)
群峰朵朵吐青莲,曲曲溪流带晓烟。
每恨登临多对雨,但逢山水即寻仙。
十年春草元游屐,三月桃花有客船。
正是诸真高会处,行云玉女倍堪怜。
楹联选
祈 梦  
富贵无心想;
功名两不成。
题北京市福州会馆燕誉堂
万里海天臣子;
一堂桑梓弟兄。
题北京市福州会馆义园
满眼蓬蒿游子泪;
一盂麦饭故乡情。
题石竹山留题洞   
一自名山传梦后;
而今玉带愧横腰。
为福建省福州市林阳寺玉佛堂撰联
安知住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
题江苏省宜兴市玉女潭
仙人洞古埋苍藓;
玉女潭空漾碧流。
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永岁乡燕窝楼
累朝荣荫家声远;
历代科名世泽长。
题北京福州会馆义园
寄语往来人,莫为功名抛骨肉;
伤心丘垄地,得归桑梓即篷莱。




(相关链接二)
叶向高联话趣事二则
(一)西湖读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是一幅十分有名的迭字联,刻在杭州“西湖天下景”亭柱上,读法不同,情趣各异。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的叶向高、李友我、董应举三个同窗好友结伴北上游玩。途中结识一位少年才子,于是四友同游西湖,一见“西湖天下景”亭柱上的这副楹联,少年便朗声读了起来。
       董应举察看后,稍加思索说:“不应这样死板朗读。”大家问他怎么读好,他放声吟咏道: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叶向高说:“我这样读,诸君以为如何?”言毕,读了起来:
       山明水秀,山水处处明秀;
      晴好雨奇,晴雨时时好奇。
      李友我一听,笑着说:“那么,我这样读怎样?”接着,读道:
      水处明,山处秀,山水明秀;
      晴时好,雨时奇,晴雨好奇。
      此刻少年才子若有所悟,又摇头晃脑地朗读起来:
      水山处明秀;
      晴雨时好奇。
      四种读法,各有千秋:董某将“明”和“好”迭字断开,上联突出“明”意,强调明的结果秀丽,“明”、“秀”成了因果关系;下联突出景观之“好”,好在奇特。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叶某拆开跳读,“山”、“水”换个位置,先分说后总述,另有一层意思。上联明确山之明媚,水之秀丽;下联明确晴天美好,雨天奇特。“明”、“秀”各有其主,“雨”、“奇”都有所指。
       李某用跳字法读,“水”、“山”不变次序,每联断成三句,较叶向高更干脆,突出了水的明净,山的秀丽。
以上三种读法,只是断句、跳跃并未减字,少年才子读法更奇,索性取其一半,意思不难理解,有山有水处则明媚秀丽,或晴或雨时美好奇特,更简洁,更概括。
       由此可见,读法不同,意则有异。一联多读,饶有情趣。
     (二)互对趣话
       明朝天启元年,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感觉出句奇妙,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此联为同旁联,上下都是宝盖头字,构思巧妙,情趣俱佳。同旁联就是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巧对,有人称这类对联叫:“联边”对联,“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同旁联大都构思精巧,联对新奇,读之饶有趣味,
       次日,翁正春送叶向高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读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说完,二人相视大笑。然后边走边聊,惺惺相惜,翁正春把叶向高送到庄外十里,方才依依惜别。

[ 本帖最后由 无痕 于 2008-3-9 21:06 编辑 ]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52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38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2: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寿宁民间关于叶向高的传说颇多,寿宁后叶叶姓族人中尤多,此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出更多的关于叶向高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排长

发表于 2008-3-9 10: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出了一位宰相,寿宁也沾一点光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629

主题

10万

金币

坛主·Super Moderator

寿宁在线主编

积分
362229

2010年度杰出网友2009年度杰出网友终身荣誉勋章网管勋章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浪花勋章无烟勋章100勋章文明勋章2016年优秀版主2013年度杰出网友勋章2017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8-3-10 09: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学史知史懂史,方能有所启迪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60

回帖

469

主题

6万

金币

军委副主席

积分
202232
发表于 2008-5-27 23: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寿宁人应多了解寿宁历史,寿宁文史这个栏目办的好/多谢无痕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52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38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4: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回复 5# 的帖子

不客气,只要是好的、积极的、真善美的、对建设发展寿宁有益的就好!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团长

发表于 2008-6-22 09: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回帖

15

主题

2047

金币

新兵蛋子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9-7-18 23: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叶向高祖籍不是寿宁,可参见福清记者林秋明著的《明代首辅叶向高》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回帖

63

主题

1414

金币

师长

积分
13770
发表于 2009-7-19 21: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无痕先生不愧是资深的学者,有你一文基本厘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51

回帖

462

主题

1万

金币

在线精英智囊团

在线慈善会会长

积分
61957

2014年度优秀义工勋章2012年度杰出网友2011年度杰出网友无烟勋章文明勋章100勋章

发表于 2009-7-19 21: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5-7 09: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