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李安 “立夏糊、立夏糊,吃了腹肚嗨嘟嘟”这是流传在寿宁民间的一句方言俗语,意为立夏这天家家煮制立夏糊,人人喜欢且吃得饱。
立夏糊的加工制作其实很简单,类似家常菜肴的烹饪,把磨好的米浆和辅料放入锅里,边搅边煮,至熟即成。
据说,寿宁县的乡村普遍吃“立夏糊”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当年倭寇从浙入境,到今犀溪、南阳一带的一都、四都掳掠。随后还攻陷了县城,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处处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戴,老百姓经常送粮送食犒劳戚家军。那天刚好是立夏节气,戚家军到了一都,一路上打了好几个胜仗,决定在此地休整半天。一都的老百姓早就将家里好吃的东西集中在一起,筹备慰劳三军。不料此时又报有倭寇蠢蠢欲动,为不让戚家军空腹征战,不知是谁急中生智,出了个主意将准备蒸糕的米浆全部倒入锅中,摊于锅边以便尽快煮熟,随后拌入香菇丁、笋末、金针、木耳、豌豆等等,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糊就熟了,用最短的时间让众将士吃饱后奋勇上阵。
其实,不论吃“立夏糊”的传统始源于何事、何物,但立夏的节气是固定的,每年的立夏都在5月5日或6日,即太阳到达黄经45°,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在寿宁有句俚语称:“立夏、立夏,寒死老侬爸。”实际上,按气候学的标准,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才真正进入夏季,而全国的大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平均气温正在18—20℃,正是“百般红紫门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在寿宁,由于高海拔的自然环境,立夏期间气温依然很低,立夏过后春耕才真正开始,播种耘田都是立夏后的活计。寿宁农村有个说法:立夏过了,农家人就要大忙了,只有吃了立夏糊,农民种地不中暑,老人吃了会长寿,小孩吃了不生病。所以立夏也分外让人重视,家家户户煮立夏糊的习俗也就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立夏糊已成为寿宁著名的小吃,配料也越来越丰富了,不仅有山珍,还有海味和诸多的佐料。平日里倘若嘴馋,街上便有专营的小食店,只要细细去品尝,深信那早已远去却又熟悉的滋味,定能勾起许多人的童年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