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41|回复: 22

[散文] 梦龙书院文化专著《千载弦歌》第十章:蟾溪三迭

[复制链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52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38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19-10-12 22: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湖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无痕 于 2019-10-31 14:47 编辑

梦龙书院文化专著《千载弦歌》第十章


蟾溪三迭

雷云凌


    只是一刹那的思维,在我想着如何写出《千载弦歌》主旋律,关于鳌阳的书院乐章的时候,蓦然想起了蟾溪,不只因为那是一条与书院命运甘苦息息相关的母亲河;还因为蟾溪拥抱着书院抚育一代代鳌阳乃至整个寿宁人不断茁壮成长。水是山之灵,山铸水之魂,因为有了蟾溪,鳌阳大地堪称鳌山毓秀,蟾水钟灵,文化渊薮,人才辈出。而当思维的小舟从蟾溪上游的后墩村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河段顺流而下,穿越古老的寿宁县城,进入东部新城平静的河面,在”梦龙阁”山脚下的大坝一泻而下时,不禁联想到《阳关三叠》这一支古曲。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经作了一首可以称为千古绝唱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读来让人荡气回肠的离别奇诗,诗中关键在“西出阳关”四字,一解为“阳关出去”,一解为“阳关出来”,妙在“去”和“来”二字。前者是面对别后的茫茫沙漠、连天戈壁、湛湛胡天、全新人事,前途未卜,连故人都难于遇上,感觉是那样的无助和孤单,叮嘱友人一定要保重自己,且行且珍惜;后者则是指友人在历经艰难险阻凯旋而归,阳关出来时,眼前的渭城依旧是渭城,客舍的柳色可能依然新绿满枝,但归来的友人啊,你可能看不到我这个年迈的故人了,这酒也可能是我们最后的告别酒了,劝君多喝一杯,留下青青柳色掩映中的客舍里这一刻的美好记忆吧!这是多么扣人心弦而凄切的送别啊!于是,情感极其丰富的大唐乐府教坊的音乐家们读懂了王维的这首诗的意境,为之谱上了曲,取名《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用歌女清甜的歌喉婉婉唤出人们内心深处都应有的离情别绪,诗与曲相得映彰,极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璀璨辉煌,仅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就予人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我国古代有十大琴曲,分别是《高山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阳关三叠》、《渔歌唱晚》、《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仅仅看一眼这些名字就已经令人心驰神往,神为之夺了,心头禁不住浮起无限遐想,中国音乐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阳关三叠》是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精品,自出世之后,被人们广为传唱,至今长盛不衰。可惜的是《阳关三叠》曲谱原作早已失传,流传至今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由一首琴歌改编而成的。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1530年编印的《发明琴谱》,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于1876年所编的《琴学入门》。
    《阳关三叠》也作《阳关三迭》,所谓“叠”就是唱到某一句后的歌词反复再三歌唱,称为“三叠”。苏东坡在《仇池笔记·阳关三迭》中载:“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大意是说:我在山东密州任职的时候,包拯外甥文勋有事来访,说他得到了古秘本《阳关三叠》,每句都重复再唱,只有第一句不重复,才知道古秘本《阳关三叠》中的“三叠”原来是这样的意思。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1813

回帖

0

主题

1829

金币

师长

积分
5471
发表于 2019-10-12 22:4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52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38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2: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湖州
本帖最后由 无痕 于 2019-10-12 22:50 编辑


    蟾溪从充满仙气的仙岩发源而来。
    关于仙岩,那的确是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奇山,以花山、奇石、雾海、仙踪“四景”而闻名遐迩。我曾经作《仙岩吟》:“茫茫云海海连空,海上仙姿大不同;绣翼翩翩蝴蝶锦,彩霞簇簇杜鹃红;何须人觅三山外?又是花开四月中;血铸魂兮精做魄,丹心一片共当风。”读诗就可以读出仙岩茫茫云海的空灵,可以读出杜鹃如蝶如霞的蓬勃气息。每当杜鹃盛开时节,源于仙岩的蟾溪水更是清澈甘冽,氤氲迷蒙里可以呼吸到浓浓的仙人灵气,在溪边漫步,那淡淡的杜鹃花的韵味随风入袖,远方的客人啊!你一定会沉醉其中,与背负三峰的巨鳌一样,可曾滞留你的脚步,共享寿宁这个“八闽夏都”里蟾溪岸边的清新空气。
    关于蟾溪,原名茗溪。明正德五年(1510),寿宁知县尹衮因西浦缪姓族人申请为缪蟾建状元坊,特申报上级,得到批准后,将状元坊建在寿宁县城南直街,并将茗溪改称为蟾溪。
    站在高高的三峰之北高峰那座被命名为“蓬莱峰”的山巅上鸟瞰鳌城,蟾溪矫若游龙,川流不息,在冯梦龙老先生留下的大手笔——东坝跳跃而下,穿过古老的廊桥——升平桥,向右九十度大转弯后水平流缓,款款流向水闸山口,向左大弧度钝角转身,注入东湖,在东城大坝“飞流直下三千尺”,向右呈钝角华丽大回旋,环绕“蜂窝岩”后恋恋而去。
    目光凝视这一幅山水画卷,耳边聆听水流的天籁之音,你不觉得像极一曲大自然赋予的《阳关三叠》?我,肯定是意会到了呀!
    何谓“三叠”?其意思还可以解释为“三首”、“三通”、“三折”。例如宋代岳珂《桯史·李白竹枝词》记载:“是夜宿于驿,梦李白相见于山间。曰:‘予往谪夜郎,于此闻杜鹃,作《竹枝词》三叠,世传之不仔细,忆集中无有,三诵而使之传焉。’”这里的“三叠”指的是“三首”的意思。而宋代梅尧臣的《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诗“书之空自知,城上鼓三叠”,诗中“三叠”应是“三通”即“三遍”之意。宋代另一个著名诗人戴复古的《庐山》诗:“乘鸾不见李腾空,试与寻真访故宫;黄叶堆边觅行路,紫烟深处望仙踪;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栖一壑中;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诗中“三叠水”是指庐山的“三迭泉”,是“三折”的意思。
    思绪如飞。如果把现代的“梦龙书院”比喻做一棵参天巨树的话,那么,一千多年来发生在鳌阳这块热土上兴亡起落盛衰荣辱的不同时期的各个书院,以及寿宁建县后兴建的学宫,就是这棵巨树的主树根了,也是“千载弦歌”的主旋律,而邑内其余各地私塾、书馆、书斋、书轩等等应是其枝节毛根。
    纵观寿宁历史,从后唐开始,千年时间里,寿宁书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三迭”史,一波三折,起起落落,由不得我不想到《阳关三叠》这支名曲。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52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38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湖州
本帖最后由 无痕 于 2019-10-14 11:20 编辑


    蟾溪:从后墩村出发,欢歌而来,时而浅唱,时而低吟,跃下东坝后,同工《阳关三叠》第一叠。
    《阳关三叠》:现流传的《真传正宗琴谱》第一叠歌词是:长亭柳依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依依,伤怀伤怀,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情最深,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时间:后唐元年至元末明初。
    书院:弹奏千载弦歌主旋律“蟾溪三迭”第一迭。
    鳌阳古称杨梅村,因古代盛产杨梅之故,随着人类繁衍发展,文明进步,对自然界的不断开发利用,杨梅树被毁殆尽,“杨梅村”三字逐渐淡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因为“鳌负三峰”的典故,被称为“鳌阳”。
    自后唐应顺元年陈姓肇居茗溪之后,到元末明初的400多年时间里,寿宁大地迎来了迁居热潮。自唐末藩镇割据到宋初的一百多年间,中原地区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许多人家易子而食,十室九空,哀鸿遍野。而开发较迟的南方山地丘陵密布,林木葱郁,山高皇帝远,常被兵家忽略,相对而言,比较适合生存,于是,大量北方先民辗转南迁。翻阅所有姓氏族谱,其祖籍几乎都来自于北方各省。到了南宋末年,蒙古铁蹄一路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大屠杀日日上演,沿途难民更是拖家带口蜂拥南来。僻居东南一隅的福建,因距离中原较远,南迁先民落户较迟,除了跟随闽王兄弟开辟闽疆从河南固始直接到达福建的数百家姓氏外,其余姓氏基本都是经历了几代人需要几十甚至数百年时间,几经数迁后才能到达福建定居,寿宁自不例外。期间,吴姓、范姓、叶姓、柳姓等姓氏相继定居鳌阳。
    中原移民的到来,给寿宁大地带来了全新的关于读书重要性的思想观念,把一个家族的兴起寄托在读书上,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崛起,恢复先祖荣光。于是,继陈姓之后,各姓氏家族陆续开办书馆,延师讲学。
    这一时期的书馆教学方向,因各家族“读书仕宦”思想影响,基本以科举为导向,内容以儒家国学为主。书馆一届为三馆九年,第一馆是启蒙阶段,以授书、背书、写字为基本教学内容,初学教材一般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五音杂字》、《昔时贤文》等。第二馆除教授《四书集注》和《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五经”外,穿插教授《左传》、《战国策》、《东莱博议》、《幼学琼林》等经典国学。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单一,多以四书五经中的一句为题,要求学子照此破题,写出科举导向的八股文章。第三馆则教授学子吟诗作赋、辩难等,兼习琴棋书画以及“六艺”中的乐、数等,同时旁搜杂学,教予经世济民学问。
    书馆的教学方式很是枯燥乏味,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一定毅力的学子难于坚持。学子每天清晨上学,先拜孔子像,再拜授业恩师,然后开始授课。授新课前,学子要背诵已教课文,继续完成未竟课业,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接着,先生点书教读,学子熟读背诵,经先生认可后再点读,如此反复,成为“上书”。在教授《论语》时,先生会辅导讲解,称为“开讲”。
    读完三馆,资质好的学子可望成才,至于成不成才,还要看学子自身结馆后的继续努力程度。可惜的是,因各家族迁居伊始,家道不足,中途辍学者多,结馆者少,成才者更少。
    对于“千载弦歌”主题来说,鳌阳自陈洪轸谱写出弦歌初韵强音之后的这一时期无疑是最低迷的阶段,但其作用和意义有二:首先是鳌阳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坚持,并通过书馆的不断传播,逐渐树立起“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尊师重教、读书兴邦”的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其次是积极营造了读书氛围,提高了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为后世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52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38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2: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湖州
本帖最后由 无痕 于 2019-10-12 23:20 编辑


    蟾溪:经东坝弹跳而来的蟾溪水,流淌着冯梦龙老先生行云流水般的风采,一连穿过升平桥、仙宫桥、登云桥三座廊桥,绕水闸山迭入东湖,对应《阳关三叠》第二叠。
    《阳关三叠》:《真传正宗琴谱》第二叠唱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担头行李,沙头酒樽,携酒在长亭。咫尺千里,未饮心已先醉,此恨有谁知?哀可怜,哀可怜,哀哀可怜,不忍离,不忍离。
    时间:元末明初至明末清初。
    书院:弹奏千载弦歌主旋律“蟾溪三迭”第二迭。
    这一时期,鳌阳境内私塾、书馆众多,几乎各大家族均延师设馆,因条件、资源、效果等原因,各私塾、书馆优胜劣汰,自然融合,产生两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书馆,其中以叶氏家族为主的书馆设在文山里,称为“文山书馆”,以柳氏家族为主的书馆设在旧城南小东门方向的观音堂。随着鳌阳人口的急速繁衍,生员数量大增,且落户姓氏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原有家族式书馆已不相应,两个书馆同时升扩为书院,因“文山书馆”居蟾溪上游,故称“上书院”,而把居蟾溪下游的设在观音堂的柳家书馆称为“下书院”。
    历史上,“上书院”和“下书院”形成良性的剧烈竞争形势,先是叶姓与柳姓的家族式竞争,后逐渐演化成两所书院办学效果性竞争。不仅竞争生源,而且竞争先生,对一些知名学者或学问高的先生,两家各施手段,争相竞聘。更重要的是办学效果竞争,比一比看谁家培养的人才多、品学优、宦职高等等,竞争的结果就是两所书院办学效果越来越好,人才争相涌现。
    上书院仅“米自量”叶时逢一家就出了好几位人才,名闻一时,至今市井茶余饭后尚在流传。叶时逢生六子,老大叶朝镇任广东惠来县知县,老二叶朝鉴任明鸿炉寺序班,老三叶朝奏任江西信丰知县,老四叶朝荣任广西养利州知州,特别是据叶家古老相传,过继给福清人叶广彬为嗣子的叶朝荣生了个了不起的大人物,那就是明万历朝的首辅叶向高。瞧瞧这一家子,不竖大拇指都不行。明万历三十四年(1607),因曾经在上书院读过一年书的叶向高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之后,后叶族人顺理成章地把上书院改名“尚书院”。此中情结暂且真假不论,但后叶族人故老相传之事,想想还可能真有那么回事。
    下书院也不甘示弱,先是出了个柳元,是个理学大儒,曾任福建南平县训导,不久升任王府长史,后来“奉旨讲学”,足迹踏遍十多个省;再来个柳钟华,曾任广东杨春县知县,升任王府长史。柳元之子柳春芳曾任九江府德安县尹,孙柳汝霖任过九江通判。
    其余两书院所培养出来的举人、贡生、痒生、廪生之辈数不胜数。
    更为可贵的是这一时期两所书院培养出来的学子,不论是为官为商,还是经学耕读,无不品格高尚,情操雅洁,可以一段话来形容,那就是“居庙堂之高者,丹心昭日月,英名传千古;处江湖之远者,格在松柏上,品在兰竹间。”这跟程朱理学在寿宁的传播是分不开的。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程”即程颢、程颐兄弟,“朱”即朱熹,三位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圣人级的人物。程颐、程颐兄弟是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其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而宋朝在理学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却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者,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子”是 古代对人的尊称,通常是尊称道德高尚、学问精深的人 ,如孔子、孟子、老子、孙子等,能够在历史上称“子”的人都很了不得。
    理学传入寿宁后,上下两书院对“气禀说”的理解尤为深刻,认为“气节”是为人处事的关键所在,因三峰多竹,为师者经常以竹为喻,用竹子虚心、劲节的精神教育学子,使之成为学子的内在素质。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52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38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2: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湖州
本帖最后由 无痕 于 2019-10-24 16:00 编辑


    蟾溪:古老的蟾溪从水闸山的翠微中央悄然探出,经杨梅仔、梅子埕、江家洋,杨梅埕、马家厝、溪头洋,绕蜂窝岩一路东去。比照《阳关三叠》,蟾溪的这一曲弦歌也进入了第三跌。如今,因东城开发,这些村庄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蟾溪也已是“高峡出平湖”了,被称为“东湖”的这一段蟾溪如龙潜于渊,波澜不惊。
    《阳关三叠》:《真传正宗琴谱》第三叠唱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堪嗟商与参,怨寄丝桐,对景那禁伤情。盼征旌,盼征旌,未审何日归程。对酌此香醪,香醪有限,此恨无穷无穷。伤怀,楚天湘水隔渊星,早早托鳞鸿。情最殷,情最殷,情意最殷,奚忍分,奚忍分。
    时间:明末清初至民国初年。
    书院:弹奏千载弦歌主旋律“蟾溪三迭”第三迭。
    唱词中的参与商指的是“参星”和“商星”,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把猎户座腰带处的三颗星称为参星,是冬天最显著的星座;而把天蝎座身体部位的三颗星称为商星,是夏天最为明亮的星座,二者刚好一升一落,永不相见,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天空上,因此杜甫有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唱词中的“参与商”之意就是说:与老朋友的这一别,两人相隔遥远,可能就如“参星”与“商星”一样,永不能够再相见了,这是多么凄凉的曲调啊!我虽然没有听过《阳关三叠》,但想象着曲中此节的悲凉之意,感觉古人在此处的“商”字的运用之妙,这里的“商”字应该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中国古代“五音”中的“商音”。古人在谱写“宫、商、角、徵、羽”“五音”中,“商”常被赋予“凄怆哀怨”的意境,故而用在此处甚是奇妙。
    无独有偶的是在“千载弦歌”中,鳌阳的两个书院处于清初的这一节音符,恰好也奏出“凄怆哀怨”的“商之音”。
    明末战乱对上下书院影响不大,虽然有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起来推翻明朝统治,但战争基本都发生在我国北方和西部诸省,福建僻居东南一隅,倒是安逸了一段时间。清兵进关后,迅速南下,郑成功率部踞福建而战,福建成为“抗清”主要战场,社会激烈动荡,民心惶惶,寿宁自然无法置身平静,师者无心教学,学子无心上学,上书院和下书院几乎停课。那时候的寿宁是“抗清”的战场之一,有一支“抗清”队伍,凭借寿宁、政和一带山高岭峻的优势据险死战。相传,明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的冯梦龙任满返回苏州后,投身抗清活动,失败后退往福建,重返寿宁,加入寿宁“抗清”队伍,不久,因年事已高,劳累过度,逝于寿宁平溪。
    康熙初年,广西吴三桂、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三王”之乱,给寿宁带来的影响更大。满清军队由浙入闽镇压耿精忠乱军,寿宁是双方交战前沿。1986年在九峰堂的一口古井中发现了一把刻有“耿精忠”三个字的佩剑,说明耿精忠或者被他授予佩剑的重要将领,曾经以寿宁为战场,与清军大战,使得寿宁陷入长期的战乱之中,百姓生命尚且朝不保夕,更何况文化、教育?
    清初大兴“文字狱”,影响之下,鳌阳的上下书院几乎沉寂。因叶向高曾经担任过明朝首辅而引以为自豪的后叶族人,再也不敢公开把“上书院”叫做“尚书院”了。
    康熙年间,民族矛盾开始缓和,满清文化与汉文化融合一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的一个部分,大环境之下,鳌阳的上下书院生气逐渐复苏。
    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赵廷玑捐出俸禄五十两大银,把位于县衙左前方的孔庙旁边的两栋共十间房子买了下来,创建义学,旧志载其“岁出束修延师以训贫士”。所谓“束修”就是指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很有文化、很儒雅的古人把这份礼物取了个很文雅的名字,叫“束修”。这个典故起源于孔子,其原意是指咸猪肉。孔子的三千弟子最初向孔子拜师时,都要送“束修数条”,也就是送几条咸猪肉,后来演变成学费,中华泱泱大邦“礼尚往来”的送礼之风,可能也是由此演化而来。而“束修”既是“岁出”,肯定是公费了。也就是说,赵廷玑的公费义学向“贫士”即寒门学子敞开了大门,可谓是功德无量。
    寿宁历来贫穷,冯梦龙说寿宁是“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山险而逼,水狭而迅”;李海波则说“旱则草木枯干,山火燎野;涝则山洪暴发,土奔石走”。寿宁的地理特征是“地无三尺平”,受立地条件制约,历史以来,寿宁经济发展缓慢,使得许多家庭都想送子读书,通过读书改变家庭状况,走出山门,实现“读书突围”。但由于经济贫困,绝大部分农家子弟读不起书,不得不中途辍学。赵廷玑的这项举措一出,寒门学子无不欢欣鼓舞。仅从这一点讲,若论教育上所做出的贡献,赵廷玑就远胜冯梦龙。后者拨出了二十多两银子,再修缮一下学宫,每月去讲讲课。而前者不仅自己出了纹银五十两,也每月到学宫讲课,还创办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费义学,竖立起一座里程碑,从此后,寿宁教育有了飞跃发展。
    随着公费义学的不断发展壮大,数十年后,生员达数百人。上书院逐渐式微。乾隆二十七年(1762),上书院与公费义学合并,改称“鳌阳书院”,但民间仍然称之为上书院。同年,知县张金惠扩建下书院,改称为“紫阳祠书院”,后简称“紫阳书院”,并拨位于大熟的公田五十多亩,做为掌教的“束修”,此时称为“束金”。嘉庆元年(1796),知县周祚熙大力清理寺院田产,将所得充为“膏火”。“膏”即灯油,“火”即饮食,“膏火”就是维持书院运行的费用。道光六年(1826),知县孙大焜清理书院田亩,得了三百七十担稻谷,充实了书院经费,书院面貌焕然一新。从咸丰到同治的二十多年间,书院的“学田”多处崩毁,佃户拖欠,费用入不敷出,鳌阳书院和紫阳书院举步维艰。
    从上述流水账可以看出,寿宁历史上多数县令对文教事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视。诚如辛弃疾所言:“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寿宁置县以来,县令二百多人,卓有建树的确属凤毛麟角,但绝不止冯梦龙一人,只不过许多人的业绩被冯梦龙的文学名声所掩盖罢了。撇开文学成就一项,如赵廷玑等在寿宁任上的政绩当不会让冯梦龙专美于前。
    仔细分析鳌阳两所书院于清初的这一节“商之音符”,确实低迷沉闷。两书院本为家族式书院,叶、柳两家族倾尽所能,却也未能够培养出什么出类拔萃的人才出来。倒是因义学异军突起,加强了全县学子的相互交流学习,许多有才华的贫家学子涌入义学,并时常与上书院和下书院学子交流心得,彼此获益匪浅,出了几个卓有成就的人物:
    韦基烈,清源外韦村人,入县义学学习,游学上书院、下书院、犀溪文昌阁、南溪书馆等,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高中进士;
    卢赞虞,斜滩人,初学于斜滩“一经楼”,鳌阳书院学子,学业有成后成为鳌阳书院掌教,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科进士;
    林栋,武曲梅洋村人,启蒙于梅湖书馆,交流于武曲甲峰书馆,游学于鳌阳书院、紫阳书院、修竹书馆等,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后,任鳌阳书院院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及第。
    由此可见,赵廷玑真是功莫大焉!
    偶尔,我也会发些“匹夫之想”,如果每一任知县都有赵廷玑一般的政绩,发展经济,重视教育,为寿宁人民谋福祉,寿宁何至积贫积弱数百年?
    光绪二十六年(1900),积弱已久的清政府爆发“庚子新政”,要求全国书院、书馆等改办新式学堂,取缔私塾。光绪三十二年(1906),鳌阳书院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民国十七年(1928)定名为鳌阳小学,1969年,易名“红卫小学”,同时,在半月山下新建“五七小学”。“文革”结束后,“红卫小学”改名实验小学,“五七小学”则更名为“鳌阳中心小学”。紫阳书院于清末被织布局占用,生员并入官立高等小学堂。民国三年,刘子懿在紫阳书院重设义学,民国十一年改办为县立女子国民学校,1957年创办寿宁城关幼儿园,1981年改名为寿宁县实验幼儿园。
    “庚子新政”之后,鳌阳书院和紫阳书院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两书院为寿宁发展培养出了大量人才,发生在两书院里的事迹,像奔流不息的蟾溪之水,日日萦回吟唱在寿宁人民心中。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2853

主题

13万

金币

军委副主席

积分
483797

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2013年度杰出网友勋章2011年度杰出网友浪花勋章

发表于 2019-10-13 1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9

回帖

0

主题

1697

金币

师长

积分
5074
发表于 2019-10-29 22:24: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4

回帖

0

主题

1722

金币

师长

积分
5148
发表于 2019-10-29 22:2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肇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0

回帖

0

主题

2080

金币

师长

积分
6200
发表于 2019-10-29 22:2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
不错,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4-28 12: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