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22|回复: 13

[散文] 第四十三章 遥想陟云楼

[复制链接]

1251

回帖

321

主题

7752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0838

终身荣誉勋章论坛特殊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23-6-28 17: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第四十三章  遥想陟云楼


  1
  在山里的泥土路上,一行人踏着前人的足迹,朝着此行的目的地——陟云楼——麒尾顶,艰难地攀登。
  山路蜿蜒而上,穿行在密密的松林之间。林间松香阵阵,鸟语啾啾。
  途遇一对中年夫妇,男人手持斧头、把砍伐下因“松材线虫病”导致枯干的松树,锯成一截截五六十公分长段木,劈成柴火。女人把劈好的柴片,抱到边上,堆成一列柴火“城墙”。夫妇俩边说边忙,和谐轻松,动作流畅,场景很是温馨。
  这场景很令人联想到啄木鸟,但似乎这样的行动不仅不能根本性解决病虫害问题,而且还会因“松材线虫病”生命力、传播性强等特点,无形之中导致病虫害的传播。
  近年来,华东“松材线虫病”极其严重,成片成片的松树干死,许多千年老松都不能幸免,人间少了无数吸引眼球的风景线。
  这对中年夫妇的力量虽然微小,却是一种伟大的行为。
  一行人一步一个脚印,百级一个故事。那故事有真实的、有传说的,说的都是关于陟云楼的故事。
  陡峭的山路虽然难登,但说说笑笑间,进程还是很快的。
  接近山顶的一段路已不能称为路了,不仅陡得能碰到鼻尖,更由于长期无人走动,大树之下,灌木丛生,需要双手握紧前头树枝,才能移动脚步踏上去。


  2
  寿宁县凤阳镇境内有座山形似麒麟,叫麒麟山,海拔逾千米,麒麟尾部山顶好似麒麟尾巴一般翘起,古人就给取了个名字叫麒尾顶。山顶通体是一整块巨大露天花岗岩,方圆两千多米。站在山脚翘首仰望,山顶如一片乌云压迫而来,给人很强的窒息感。
  登上山顶,春阳暖沐,清风徐来,喝一口随身携带的紫茶,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顿觉一阵清爽。
  眺望远方,寿宁、福鼎、柘荣、福安、周宁、泰顺六县市山峦皆入望眼,层峦叠嶂,群山起伏,间或岚气蒸涌,黛浓岚白,犹如万马奔腾,气象万千。清同治十年(1871),朱金铭在《陟云楼记》中描述:“南山在东,为唐薛明月(令之)读书处;白云在西,缪(从龙)仙实炼汞焉。南顾太姥,胜迹尽多而幽闲远岌,不可方物”“若韩阳、桐山、泰顺,若隐若现、若出若没”“尽处即为海,日出而红闪于波间,月生而光凝乎天际,朝暮之幻,化无常晴明。而云归万壑,雨集而雾拥”“千村晦明,肥田万顷”。反复咀嚼这段文字,顿觉眼前之景,美不胜收。
  近处一座座茶山匍匐,一丘丘茶园盘旋而上山头,像极畲家女子头上的凤尾髻。山间平地或平缓地块,一列列白色的葡萄架,充斥眼帘,间连数千亩。瞬间就使人感受到老百姓的勤劳、汗水、智慧和伟大。凤阳镇地势较高,但域间较为平坦,丘陵错落,宛若一块小小的高原,因地质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锌,所产葡萄甘甜多汁,故有“中国·凤阳锌葡萄原”之称,这是农旅产业的绝好品牌,俗人不解其意,以为“原”是“园”之误而妄加更改。


  3
  在麒尾顶巨石底部,距离山顶约百米处,海拔900多米,山势略缓,陟云楼就坐落在这里。
  当然,现在所能看到的也只剩下遗址了,残垣断墙,杂草丛生,倒是四周基座基本保持完好,虽然青苔满布,但基础“架头”做工精细,严密合缝,十分考究。
  陟云楼遗址面积约500多平方米,从下往上呈长方形阶梯式布列,五进大院格局:一进为大门;二进中间为天井,两侧为伙厢房;三进宿舍;四进书堂;五进为后院,应是当年陟云楼讲学师尊的生活、工作区域。
  徘徊陟云楼遗址,一种莫名复杂的情绪油然而生,有敬仰、有不解,还有失望。可能是因为对文字的喜爱、对人杰的敬仰,对于古人、对于读书,我由来都抱着向往的心情。脚踏遗址,虽有点失望,但丝毫不减崇敬程度。
  今人贪图方便,古人不畏艰辛。
  陟云楼选址此处,想来不外三个原因。其一是风水,陟云楼背后有一如官帽大石,古人读书为求功名富贵,而官帽就是功名富贵的象征,荫示着前程,时时暗示学子刻苦攻读的方向。其二是环境,此地山高林密,清幽静谧,远离人间烟火,不受外界干扰,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人书”的好所在,且目力旷远,久居则心胸宽广,目光远大,利于学子修身、修心、修业。其三是喜爱,修养精深的古人,素性清高,其行为常常出人意表,喜爱幽居,历史上有“梅妻鹤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等典故,历来许多读书人以其道为师,选择山林幽静之地,潜心学业。
  陟云楼遗址及附近有数棵古茶树尤为引人注目。楼后数十米高处的石缝间长出一簇古茶,终年云封雾笼,枝叶繁茂,生机盎然,每年可制作数斤茶叶。这个品种就是明代著名通俗文学鼻祖冯梦龙在《寿宁待志》中记载的“细茶”了。一行人在名叫“花果山”的小农庄里,品鉴到了好客的主人采用古茶茶青精心制作的佳茗,感觉沁香入鼻,入口润滑、茶味醇厚、舌底回甘,喝了还想喝。


  4
  古代,陟云楼是凤阳镇廷家洋村朱家子弟的修学场所,所以,又名陟云书院。
  关于陟云书院始建年代,现已难以确切考证。
  倒是在廷家洋朱氏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的分关契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中房养蒙公产,陟云楼书馆一座并附近茶竹树木园山在内,廷嘉洋地段,碕坝顶及坝头等,以上共租一千贯。”说明在此之前,陟云楼已是存在的了,但未明确是否朱家创建。
  廷家洋朱家于清乾隆初年肇基,《朱氏族谱》记载,朱嘉琦(1627-1721),字景星,清康熙年间庠生,原住寿宁城内,因在廷家洋村购置山地田产,在收地租时病故。其妣缪氏孺人领子国龙、国鼎、国璧三兄弟于乾隆二年(1737)从寿宁城内迁藤溪(廷家洋)肇基,以嘉琦公为朱氏始祖,至今已繁衍十二世。
  陟云书院如果是朱家始建,时间当在乾隆初年。
  但民间有则传说,又引出一番思索。
  相传,武曲余坑的“山大王”曾经在此读书。一日,龙井的龙女听说陟云书院来了真命天子,好奇之下,前往一观。“山大王”见龙女清雅出尘,容颜异常漂亮,心生爱慕,说道:“你嫁给我做妻子吧!”龙女听了,嗔怪“山大王”轻佻,回答说:“你原来不过是一个‘草寇’而已。”此后,余坑“山大王”造反不成功,真的就是一个“草寇”。
  余坑“山大王”确有其人,是明代中早期人物,关于他的事迹、传说,我已在上文《建文余音》中详为介绍了。
  如此说来,陟云书院的始建时间就要提早到明初了。那么,朱家也可能是从别人手上将陟云楼买了下来。
  陟云书院毁坏时间应当在清末,其时科举没落,新学渐兴,陟云楼失去作为书院的功能,且因地势陡高,交通极其不便,无法居家,陟云楼的毁坏就成为自然。


  5
  且不论陟云楼的始建年月,其在廷家洋朱家手上,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书院。
  廷家洋朱氏先世可以溯源到朱熹,一直以朱熹为荣,保持朱氏学风是一贯的传承,虽远隔数十代,但家风不改。
  廷家洋朱家本为寿宁城内富户,农商并举,耕读持家,秉承家风,重视教育,向往科举入仕,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兴旺门庭,这个目标成为整个家族的理想与追求,因而兴办学堂,培育后代成了首要任务,这就有了陟云楼书院的诞生。
  朱家对子孙教育十分严格,其教育思想完全依照儒家理学思想、圣人标准。《朱氏族谱·家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过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拓贤而嫉能。勿逼忿以报横逆,非礼以害物命。见非义之财勿取,见合义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奴仆不可不恤。守我之分者礼也,德我之命者天也。”
  在这个思想理念指导下,陟云书院培育出了很多人才。
  作为家族教育,陟云书院很是兴旺,鼎盛时期,书童达30多人,除了朱氏子孙外,许多邻近村庄的学子也送到这里读书求学。自肇基祖朱嘉琦始,朱氏子孙共考取贡生、庠生等18人,恩科进士1人,钦赐举人1人。


  6
  在与陟云书院相关的人物中,朱国鼎是个很有才华但又有些遗憾的人物。
  《朱氏族谱》记载,朱国鼎生于康熙丙申年(1716),卒于乾隆戊戍年(1778年),乾隆乙未年(1775)恩科进士,十二岁时双眼失明,一生积德行善,挥斥家财,从廷家洋至斜滩修路建桥,造船建渡,功德无量,50岁双眼复明。
  就是这样一个正值人生黄金时期却双目失明的人,如何读书?如何练字?如何才能取得恩科进士?此事实在令人费解。在乾隆乙未科殿试金榜的158人中,并没有朱国鼎名字,是榜朱姓进士只有朱恒庆、朱鸿绪二人。须知,古时弄个进士非常之难,比起现在考博士生还难无数倍,其中的详细情节和传奇过程,只好留给读者一个大大的悬念了。
但民间有个关于廷家洋村“半个进士”的传说,说的可能就是指朱国鼎其人。因此,故事就以其为主人公来叙述了。
  故老相传,朱国鼎通过礼部会试取得贡士资格。古代考取进士时,先是进行礼部会试,即笔试,考中者称贡士,然后进行殿试,两试都通过,才称为进士,这就是所谓两磅进士的由来。在参加殿试时,皇帝问朱国鼎家乡何处?朱国鼎回答说是福建廷家洋。皇帝觉得村名中有个“洋”字,地方一定很大,就要他详细说说村情。朱国鼎才华横溢,随口作诗一首:
  此处骑龙势,爰居几度经;
  单提砂锁口,半月乳罗星;
  四柱关前案,三台列后屏;
  域牢无可破,人杰地生灵。
  皇帝一听,十分高兴,问道:“卿家村庄如此之美,有否喽啰、乞丐和贼子?”
  朱国鼎回答说:“没有。”
  皇帝听了大失所望,说:“大凡地灵之处,必有喽啰、乞丐和贼子等下三流之人,以其风水来养育杰出人才。卿村既无此等下三流之人,是风水有憾矣!卿不过是诗作得好而已。”遂取消朱国鼎的正榜进士资格,但又念其确有才华,正榜之外,恩赐进士及第。朱国鼎很是懊恼,落了个“恩科进士”的“帽子”,后世传来传去,变成了“半个进士”。
  但据何家进先生考证,该诗为清末朱孔扬先生所作。朱孔扬是清末海上著名书法家,曾官迁安县令,北京“同仁堂”前身“乐寿堂” 匾额为其所题书。彼朱孔扬是否此朱孔扬?无以考证,谨录于此。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2109

回帖

116

主题

2774

金币

师长

积分
11545
发表于 2023-6-29 10: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Reserv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74

回帖

240

主题

2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53511
发表于 2023-6-29 10: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3

回帖

251

主题

3056

金币

师长

积分
11168
发表于 2023-6-29 1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Reserv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3

回帖

140

主题

2214

金币

师长

积分
8701
发表于 2023-6-29 10: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Reserv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5

回帖

26

主题

1556

金币

师长

积分
7223
发表于 2023-6-29 10: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Reserv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3

回帖

0

主题

1772

金币

师长

积分
5307
发表于 2023-7-3 22:54: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4

回帖

0

主题

1746

金币

师长

积分
5216
发表于 2023-7-15 16:4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屌丝到此一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团长

发表于 2023-7-15 16:4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开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9

回帖

0

主题

1783

金币

师长

积分
5335
发表于 2023-7-15 16:5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4-28 12: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